四川盆地北部构造变形特征及其陆内变形机制

四川盆地北部构造变形特征及其陆内变形机制

论文摘要

四川盆地北部受秦岭造山作用由北向南挤压的影响,发育米仓山和大巴山冲断带,研究区内发育多套滑脱层,构造变形特征十分复杂,油气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因此,深入研究四川盆地北部米仓山与大巴山冲断带的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及其构造演化,对陆内造山作用研究以及山前冲断带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野外露头资料、地震剖面资料结合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对米仓山与大巴山冲断带进行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分析,通过不整合面的识别,沉积速率分析,生长地层识别以及裂变径迹退火方法对米仓山和大巴山前变形时间进行分析,最后运用构造平衡原理,对米仓山和大巴山冲断带构造演化进行复原。米仓山与大巴山冲断带在地理位置上相互邻近,并且都受到北部秦岭造山作用的影响,但是两者构造变形特征差异性明显。米仓山冲断带受震旦系与三叠系嘉陵江组滑脱层的影响,构造变形特征具有三分性,深部发育构造楔,中部为双重构造,而浅部受三叠系嘉陵江组滑脱层的控制发育单斜构造;大巴山冲断带以镇巴断裂为界分为北大巴山与南大巴山冲断带,北大巴山冲断带由于距离秦岭造山带近,受北部造山作用影响较大,以逆冲推覆构造变形为主,而南大巴山构造变形则与米仓山冲断带类似,以分层滑脱变形为主,但是由于志留系滑脱层的影响,发育上下两套双重构造。通过对米仓山以及大巴山冲断带进行运动学分析,各断层由滑脱层相连,并且位移由深向浅,由山前带向盆地内部传递。通过对米仓山与大巴山冲断带进行年代学分析,米仓山和大巴山冲断带经历了多期构造事件,结合构造变形几何学与运动学分析,完成对四川盆地北部构造演化特征的研究。四川盆地北部共经历了6个演化阶段:雷口坡组沉积以前,盆地北部构造相对稳定,发育海相沉积;中三叠世-晚三叠世,由于板块发生俯冲,洋壳关闭,盆地进入陆相沉积;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发生陆陆碰撞,北大巴山北部推覆体开始发育;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由于秦岭造山带由北向南挤压,盆地北部推覆变形完成;古近纪早期(约60Ma),米仓山冲断带开始大规模隆升,南大巴山开始向南扩展变形;约40-12Ma,由于受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四川盆地北部受其影响在南大巴山南部发生构造变形。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 1.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1.2 项目依托
  • 1.2 研究现状与研究问题
  • 1.2.1 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生长地层分析
  • 1.2.3 裂变径迹研究
  • 1.2.4 米仓山冲断带构造变形特征研究现状
  • 1.2.5 大巴山造山带构造变形特征研究现状
  • 1.2.6 陆内变形研究
  • 1.2.7 存在问题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路线与研究方案
  • 1.4 完成工作量
  • 1.5 主要创新点
  • 2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四川盆地北部区域构造背景
  • 2.2 四川盆地北部地层发育特征
  • 2.2.1 前震旦系
  • 2.2.2 震旦系
  • 2.2.3 寒武系
  • 2.2.4 奥陶系
  • 2.2.5 志留系
  • 2.2.6 二叠系
  • 2.2.7 三叠系
  • 2.2.8 侏罗系
  • 2.2.9 白垩系
  • 2.3 四川盆地北部构造-地层层序
  • 2.3.1 震旦系构造层
  • 2.3.2 下古生界构造层
  • 2.3.3 中石炭统构造层
  • 2.3.4 中二叠统-中三叠统构造层
  • 2.3.5 上三叠统-白垩系构造层
  • 3 米仓山冲断带构造变形特征及运动学分析
  • 3.1 米仓山前区域地质概况
  • 3.2 米仓山冲断带浅部地表滑脱变形特征
  • 3.2.1 米仓山前东河野外地质剖面
  • 3.2.2 米仓山冲断带地表滑脱变形
  • 3.2.3 米仓山地区东河地质剖面南缘构造解析
  • 3.3 米仓山冲断带深部构造几何学研究
  • 3.3.1 米仓山冲断带西侧旺苍地区构造变形解析(MCS01)
  • 3.3.2 米仓山冲断带中部五权地区构造变形解析(MCS02)
  • 3.3.3 米仓山冲断带东侧南江地区构造变形解析(MCS03)
  • 3.4 米仓山冲断带构造分带特征
  • 3.4.1 四川盆地米仓山前构造分带
  • 3.4.2 米仓山冲断带分带性原因
  • 3.5 米仓山冲断带南缘通南巴背斜的形成机制
  • 3.5.1 通南巴背斜构造变形特征
  • 3.5.2 通南巴背斜与米仓山冲断带转换关系
  • 3.6 米仓山造山带构造变形时间及演化特征
  • 3.6.1 米仓山造山带不整合面研究
  • 3.6.2 米仓山造山带地层沉积速率分析
  • 3.6.3 米仓山造山带生长地层识别
  • 3.6.4 米仓山造山带低温年代学研究
  • 3.6.5 米仓山前构造演化特征
  • 3.6.6 米仓山前构造位移传递特征
  • 3.6.7 米仓山前应力分布特征
  • 3.7 上扬子北部陆内造山作用变形机制
  • 4 大巴山冲断带构造变形特征及其陆内变形机制
  • 4.1 大巴山冲断带区域动力学背景与区域地质概况
  • 4.1.1 大巴山冲断带大地构造背景
  • 4.1.2 大巴山前区域地质概况
  • 4.2 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带构造几何学特征
  • 4.2.1 北大巴山推覆构造带浅部构造变形特征
  • 4.2.2 北大巴山冲断带中-深部构造变形特征
  • 4.2.3 北大巴山逆冲推覆体构造变形特征
  • 4.3 南大巴山隔挡式背斜构造变形特征
  • 4.3.1 南大巴山中西段隔挡式背斜地表构造变形特征
  • 4.3.2 南大巴山中西段隔挡式背斜深部构造变形特征
  • 4.4 大巴山盆山过渡带运动学特征
  • 4.4.1 大巴山冲断带横向变形特征
  • 4.4.2 大巴山冲断带运动学特征
  • 4.5 大巴山造山带构造变形时间及其演化特征
  • 4.5.1 大巴山造山带不整合面研究
  • 4.5.2 大巴山造山带其它年代学研究
  • 4.5.3 大巴山冲断带构造演化与复原
  • 4.6 大巴山形成机制的探讨
  • 5 四川盆地北部构造转换特征
  • 5.1 秦岭造山带与四川盆地北部构造转换特征
  • 5.2 米仓山冲断带与大巴山冲断带构造转换特征
  • 6 四川盆地北部差异构造变形的时空格架
  • 6.1 四川盆地北部构造演化特征
  • 6.2 四川盆地北部陆内差异构造变形及其控制因素
  • 6.2.1 龙门山冲断带北段构造变形特征
  • 6.2.2 川东褶皱带构造变形特征
  • 6.2.3 四川盆地北部陆内差异构造变形特征
  • 7 四川盆地北部构造演化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 7.1 四川盆地北部烃源岩特征分析
  • 7.1.1 四川盆地北部有机质丰度特征
  • 7.1.2 四川盆地北部有机质类型
  • 7.1.3 四川盆地北部热演化特征
  • 7.2 四川盆地北部储集层特征
  • 7.2.1 四川盆地储集层沉积相特征
  • 7.2.2 四川盆地北部储集层物性特征
  • 7.3 四川盆地北部盖层
  • 7.4 四川盆地北部圈闭类型
  • 7.5 四川盆地北部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 7.6 四川盆地北部油气有利区预测
  • 8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四川盆地北部构造变形特征及其陆内变形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