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近年来,膀胱全切后原位肠代膀胱术,已经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于浸润性膀胱肿瘤以及膀胱功能严重障碍等疾病。迄今为止,胃肠道是被用作膀胱替代、成形和作为输出道的主要材料。其中许多新技术、新方法都有独到之处,对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病人的预期寿命都大有裨益。尽管手术方式、所用肠管部位、代膀胱的形状以及输尿管移植技术多种多样。但主要目的都是原位构建一个低压、适当容量、高顺应性、控尿理想、没有残余尿的贮尿囊,且能有效的保护肾功能,避免电解质紊乱、体液酸碱失衡,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维持其社会形象。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泌尿外科刘春晓教授于2000年提出了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并应用于临床。迄今为止已在全国范围施行了近400例此种手术。至今施行8年,但一直缺乏长期随访观察数据,需要经随访做出客观评价。研究目的通过对2000年2月—2007年8月间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泌尿外科施行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手术的101例患者进行病历回顾、临床随访、数据分析、经验总结,为以后建立一套完善的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随访数据库打下前期基础,并通过对并发症、控尿率、新膀胱尿动力学指标以及勃起功能恢复情况的统计,初步阐明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可行性,以助推广其应用。研究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泌尿外科,2000年2月—2007年8月,全部101例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并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手术的患者的病历资料。2、复习病例对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包括术前肾功能、电解质、男性患者术前性功能、术后早期并发症)进行统计。3、术后随访通过电话调查、邮寄问卷、来院检查三种途径。无法来院复查的病人,嘱其在当地医院行各项检查,然后通过电话或邮寄的方式进行汇总。4、随访内容包括问卷调查表(病人对手术的满意度,术前术后性功能情况,术前术后的排尿情况)、体检(血生化、尿常规、肾功能、膀胱镜检、胸部摄片、泌尿系B超、肝胆脾盆腔B超、IVP、膀胱造影、盆腔CT)、新膀胱的部分尿动力指标(最大尿流率、膀胱最大容量、最大容量时的最大压力和残余尿量)、以及晚期并发症的统计。5、统计学方法检测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白天夜间控尿率,均与文献提供的数据进行历史对照研究,采用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术前术后肾功能以及电解质指标(Cr、BUN、C02CP、K+、Na+、Ca2+、CL-)计量资料分别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研究结果1、全部101例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并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手术的患者中,男85例,女16例。年龄10个月~84岁,平均61岁。术后病理证实,膀胱移行细胞癌94例,腺癌3例,未分化癌1例,膀胱横纹肌肉瘤2例,磷癌1例,重度腺性膀胱炎1例。2、101例患者早期并发症35例(34.65%),11例(31.43%)需要外科手术进行干预。围手术期死亡5例(4.9%)。96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0个月(6-90个月)。晚期并发症27例(28.12%),主要为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10.42%)和上尿路梗阻(7.89%),无尿潴留和自发性新膀胱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与术后6个月血清Cr对比(t=1.305,P=0.195),BUN对比(t=0.258,p=0.797),K+对比(t=1.358,p=0.180),Na+对比(t=-1.643,p=0.106),Ca2+对比(t=1.095,p=0.278),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而C02CP对比(t=-4.829,t9=0.000),CL-对比(t=-6.047,p=0.000),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3、96例痊愈出院患者术后6个月白天控尿率91.67%,晚上控尿率66.67%。与studer的482例回肠原位膀胱的20年随访结果对比,白天控尿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006,P=0.937),夜间控尿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925,P=0.009);与Kulkarni报道的34例去管化乙状结肠原位膀胱的10年随访结果比较,白天夜间控尿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694,P=0.055;χ2=0.676,P=0.411),但却高于后者。4、53例接受尿动力检测的患者贮尿囊平均最大容量216.70±62.53(100-400)ml,平均最大容量时的最大压力31.60±8.04(20-48)cm H2O(1cmH2O=0.098 kPa),平均最大尿流率10.15±3.74(2.30-24.80)ml/s,平均残余尿量10.50±9.75(0-35)ml。5、44例接受随访时间≥9个月,年龄≤70岁,且术前勃起功能正常的患者中,13例(29.55%)恢复了勃起功能,平均年龄47.23(34—63)岁。6、95例接受随访的膀胱癌患者,24例(25.26%)出现盆腔或远处转移,随访到目前为止,17例患者因肿瘤复发死亡。结论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在容量以及压力上不及其他去管化新膀胱,但是在控尿率、早晚期并发症等方面并不逊色,对上尿路功能没有造成明显损害。且具有自己的特点:乙状结肠比回肠排尿有力,且毗邻膀胱,神经同源,其蠕动节律和压力近似,可产生正常的尿意,排空完全,且无尿潴留和自发性新膀胱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从解剖学角度看,乙状结肠与尿道膜部的距离最近,最有利于正位可控性排尿;乙状结肠的丢失,不会产生严重的水电酸碱平衡失调,也不会出现因回肠丢失引起的消化道症状。常用的肠管去管化,操作复杂,缝线多,手术时间长,而术中我们将乙状结肠网膜带和独立带以及两带间的肠壁环行肌全部剔除,简化了手术操作,节省了时间,而且也避免了因肠管去管化而产生的并发症。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老年性自发性乙状结肠破裂临床诊治体会与探讨[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10)
- [2].腹腔镜乙状结肠与回肠移植阴道成形术的对比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1(07)
- [3].33例特发性乙状结肠破裂的诊治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5)
- [4].自发性乙状结肠破裂1例报告[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0(03)
- [5].Ⅰ期手术治疗乙状结肠破裂14例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13)
- [6].自发性乙状结肠破裂11例临床诊治分析[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2(03)
- [7].乙状结肠镜检100例临床分析[J]. 中国民间疗法 2012(11)
- [8].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9例临床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16)
- [9].自发性乙状结肠破裂临床诊治体会与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1(24)
- [10].自发性乙状结肠膀胱瘘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27)
- [11].乙状结肠代阴道术在先天性阴道闭锁中的经验[J].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4(04)
- [12].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 中国伤残医学 2012(07)
- [13].特发性乙状结肠破裂的原因及诊治体会[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0(S1)
- [14].特发性乙状结肠破裂8例临床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 2012(03)
- [15].乙状结肠自发性穿孔的诊治体会[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02)
- [16].自发性乙状结肠破裂的误诊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22)
- [17].乙状结肠镜象辨证与溃疡性结肠炎不同证型的相关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07)
- [18].腹腔镜辅助下乙状结肠自体移植人工阴道成形术的术式改进[J].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6)
- [19].乙状结肠代阴道全腹腔镜术的手术配合[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1(06)
- [20].改良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术32例报告[J].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1(05)
- [21].雌激素受体β在女性慢传输性便秘患者乙状结肠壁内的分布及其蛋白表达[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0(02)
- [22].盲肠癌并乙状结肠转移、穿孔误诊1例[J]. 慢性病学杂志 2010(04)
- [23].乙状结肠自发性穿孔临床分析(附10例报告)[J].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0(02)
- [24].右位乙状结肠异常1例[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04)
- [25].自发性乙状结肠破裂1例[J]. 中国医学创新 2011(05)
- [26].免辅助切口腹腔镜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的术式设计及应用[J].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2(01)
- [27].老年乙状结肠阴道瘘1例[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07)
- [28].原位回肠与乙状结肠两种膀胱替代术尿控疗效的临床观察[J]. 江苏医药 2012(11)
- [29].单人普通结肠镜仰卧位乙状结肠通过方法探讨[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2(03)
- [30].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治疗体会[J]. 现代医药卫生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