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水平潜流芦苇砾石床人工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以防治水污染为目的,开展了以下研究内容:水平潜流湿地氮去除速率及主控因素分析;水平潜流湿地氮形态分布及转化规律的研究;水平潜流湿地氮转化微生物沿程分布和种群分析;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总细菌及氨氧化细菌多样性研究;特征脱氮菌种筛选、鉴定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水平潜流湿地氮循环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得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平均水力停留时间3.85h的条件下,通过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氮素去除效率分析,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表现出一定的除污能力,进水COD、NH4+-N、NO3--N、Org-N和TN浓度为分别7.812.7mg·L-1、0.0515.0mg·L-1、1.35.2mg·L-1、0.665.18mg·L-1、2.220.0mg·L-1,芦苇砾石床系统的年平均去除率为25.8%、10.0%、42%、31.2%和18.9%。季节变化对污染组分的去除效率影响非常显著,在寒季系统对COD、NH4+-N、NO3--N、Org-N和TN的去除效率有所下降,各组分的平均去除率约为11.2%、6.5%、31.0%、20.5%和15%左右。(2)季节变化对温度和污染负荷率两个因子的影响显著。进水温度在0.924.8℃之间变化时,各形态氮素的体积去除速率常数Kv与温度呈正相关,NH4+-N、NO3--N、Org-N和TN的Kv值分别为0.010.2d-1、0.030.3d-1、0.070.3d-1和0.020.15d-1;温度在20℃时的体积去除速率常数Kv20分别为0.0769、0.1673、0.1508和0.0732 d-1,说明该湿地系统对NO3--N、Org-N的消减速率较NH4+-N大。NH4+-N和Org-N的去除速率与负荷率呈对数正相关,当NH4+-N的负荷率为15gN·m-2·d-1时,其最大去除速率为1.02gN·m-2·d-1;当Org-N的负荷率为3.2gN·m-2·d-1时,其最大去除速率可达到0.36gN·m-2·d-1。(3)通过对16项进出水理化指标的主因素分析,确立了5个主因素,主因素1与进出水温度呈负相关,关系相对最为密切;主因素2和3分别与湿地进水NO3--N和NH4+-N负荷呈正相关;主因素4和5分别与进水DO和ORP关系最为密切,且均呈负相关。在16项进出水指标的分析中主因素的排列顺序是:温度>NO3--N负荷>NH4+-N负荷>DO>ORP,与5项出水指标主因素分析排列顺序略有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人工湿地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具有不确定性,但温度作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地位明显高于其它因素。(4)比较了根际与非根际的硝化/反硝化强度及呼吸作用强度,研究发现根际效应显著强于非根际。通过对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及反硝化细菌等四种脱氮种群的研究发现,氨化细菌的数量级在1081010cfu之间,其沿湿地空间位置(长度)数量分布无规律性变化;亚硝化细菌的数量级在103107MPN之间,从湿地进水端至尾端亚硝化细菌的数量逐渐减少,尤其在暖季变化显著;硝化细菌的数量级在105107MPN之间,其分布无显著变化,暖季时硝化细菌的数量是前端、中部高于尾端;反硝化细菌的数量级在104107MPN之间,湿地系统尾端数量略高于前端。(5)运用PCR-DGGE技术,比较真实的反应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分布特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种群多样性随着水流方向呈现先逐渐减少的趋势。通过湿地系统沿程COD与Shannon指数相关性分析,发现芦苇砾石系统沿程COD变化与Shannon指数相关性较好,不同季节湿地系统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处理有机物效能存在差异。对氨氧化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研究表明:不同季节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中氨氧化菌的时空变化显著,并分析得出了湿地系统的优势氨氧化菌种,可为系统氨氮去除途径的分析提供微生物学标识。(6)筛选出9株反硝化细菌均具有一定的脱氮能力,脱氮反应主要发生在菌体生长的对数生长期,脱氮速率随着生物量的增加逐渐加快。脱氮能力对比结果显示菌株DF2和DF3脱氮效率最高,均能在72h内将90%的TN去除,最终脱氮率维持在95%左右。特别重点考察了菌株DF2的脱氮特性,利用16SrDNA技术对菌株DF2进行了鉴定,通过与参比菌株的比较,确定了该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结果表明该菌株位于德克斯氏菌属,至今未发现类似的报道。(7)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硝化与反硝化作用是氮元素转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其速率分别达到了0.791gN·m-2·d-1和0.823gN·m-2·d-1;其次植物对氮的吸收0.747 gN·m-2·d-1;沉淀和再生速率也分别达到了0.514gN·m-2·d-1和0.446gN·m-2·d-1;其它贡献的途径如植物腐败0.282gN·m-2·d-1和矿化0.0126gN·m-2·d-1。在整个系统氮转化和去除的主要途径递减顺序为反硝化、植物吸收、沉淀。其中,反硝化作用占总氮去除的60.7%、植物吸收占34.3%、沉淀作用占5.0%,模型在预测结果方面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在左云县十里河水质改善工程中的应用实例[J]. 绿色科技 2020(16)
- [2].浅谈潜流人工湿地的设计与施工[J]. 治淮 2019(06)
- [3].潜流人工湿地堵塞原因与对策[J]. 市政技术 2018(01)
- [4].北方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运行效果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 2018(14)
- [5].复合潜流人工湿地对北方河流水质的净化效果研究[J]. 山西水利科技 2017(02)
- [6].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研究[J]. 山西水利科技 2016(04)
- [7].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脱氮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工业水处理 2015(06)
- [8].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09)
- [9].潜流人工湿地长效运行脱氮研究进展[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9(03)
- [10].基质类型和粒径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堵塞效应的研究[J]. 湿地科学 2017(03)
- [11].一种多介质层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处理重污染河水试验[J]. 环境工程 2017(09)
- [12].潜流人工湿地堵塞测量技术概述[J]. 科技视界 2016(16)
- [13].细沙作为极浅型潜流人工湿地填料的可行性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15(01)
- [14].利用极浅型潜流人工湿地修复沙漠化土地的可行性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 2015(04)
- [15].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效果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 2013(06)
- [16].进出水位置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水力效率影响及可视化分析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4(04)
- [17].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氮去除的作用机理[J]. 能源与节能 2014(05)
- [18].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在不同水力负荷下的水力效率及可视化分析[J]. 环境工程学报 2014(10)
- [19].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对含油废水净化效果的研究[J]. 工业水处理 2014(11)
- [20].炉渣填料组合潜流人工湿地处理低盐污水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14(11)
- [21].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动力学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3(03)
- [22].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景观水体的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 2013(02)
- [23].石家庄建全国最大潜流人工湿地 实现污水变清流[J]. 海河水利 2013(03)
- [24].模拟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大气复氧规律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3(05)
- [25].强化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氨氮去除试验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13(08)
- [26].波形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研究[J]. 生物技术世界 2013(05)
- [27].柊叶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 [28].冲击负荷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水流规律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1(04)
- [29].波形潜流人工湿地的应用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11(04)
- [30].出水口位置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净化的影响[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0(03)
标签: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论文; 氮素论文; 微生物论文; 生态动力学模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