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杂草稻又名杂草型稻或杂草种系,普遍认为属于野生稻与栽培稻中间类型,其遗传亲缘关系和生物学特性更接近栽培稻,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栽培粗放和直播稻推广种植地区分布广泛。在一些亚洲国家包括非野生稻起源地域,杂草稻侵入耕地与栽培稻伴随生长,影响稻米的产量与质量,杂草稻危害已成为当今水稻生产的一个问题。然而,经历漫长的自然进化和某种特定稻作环境的驯化,杂草稻已成为稻种资源的一个特殊类型,较野生稻而言,其特殊生物学性状和抗逆性等优良性状易于在育种中直接利用,是水稻品种改良的重要育种资源,同时也是稻种遗传进化研究的必备材料。杂草稻长期自然生长繁衍,其抗病、虫、寒、旱、盐碱等特性优于栽培稻,而且与栽培稻的亲缘关系相对接近,是一种改良栽培稻抗逆性的天然基因库。迄今为止,世界上仅有少数国家对杂草稻资源进行收集、保存、鉴定和研究利用。本文就我国东北地区出现的杂草稻进行了收集,并对其外观特征特性及其抗逆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我国东北地区杂草稻的起源进行了初步性的探讨,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所收集的杂草稻进行指纹分析,建立了树状遗传图,探讨其亲缘关系,获得了以下一些主要结论:1.根据RAPD分析结果,在15个样品中,CK组(3个)和杂草稻组(12个)各聚一类,而遗传距离0.31的分界则说明东北地区杂草稻与栽培稻亲缘关系较近;此外,12个杂草稻品种按其收集地的不同基本聚为一类,其中辽宁的2个品种较其他杂草稻关系较远,说明东北地区杂草稻以地域性分化为明显;而吉林和黑龙江内的所采集的杂草稻部分聚在一起,又说明黑、吉两省杂草稻的基因多样性低,很可能为流窜或相近来源导致。2.所分析的供试材料共12种,其中11种杂草稻与普通水稻的生物生态学特征最明显表现在芒长、种皮颜色、落粒性,以及株高和分蘖上;3.在盐胁迫NaCl浓度为1.0%时,大部分杂草稻种子的发芽率达50%以上,而普通水稻则为33.3%;当盐浓度增加到1.5%时,水稻发芽率为1.4%,而杂草稻的一半品种发芽率已经超过了10%,有的杂草稻如辽宁省编号12超过了20%,这足以说明杂草稻的抗逆性远远高于普通水稻;其中以黑龙江和辽宁杂草稻为代表。此外,在种子越冬发芽试验中,通过两年的调查结果,也证实了杂草稻综合抗性优于普通水稻,以黑龙江地区采集的品种为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