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闽台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的区域对比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自然地理学
作者: 韦素琼
导师: 陈健飞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对比,格局,过程,驱动因子,闽台
文献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区域对比分析被国际地理学联合会LUCC工作组列为2004-2008年期间的四大研究目标之一,国际地圈生物圈项目(IGBP)的LUCC组也强调实案对比研究将极大深化对不同地理和历史背景下人类驱动力引起土地覆被变化的认识。闽台因其区域自然背景及历史文化的相似性和经济发展时序递差性成为区域对比研究的理想对象之一。 首先对闽台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多指标的定量辨析,判断闽台所处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根据闽台官方统计资料、遥感解译资料(TM影像及ASTER影像解译数据),对闽台土地利用变化尤其是耕地与建设用地变化的数量、质量以及时空分布与过程进行了系统比较,并首次将闽台LUCC的格局、过程与两地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经济因子进行定量耦合,比较与探求闽台不同工业化发展阶段土地利用变化模式,采用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分析以及通径分析等手段对闽台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分析与比较。借助多元同归分析、灰色预测以及灰色马尔柯夫预测等工具,参考与借鉴台湾工业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参数,对福建省未来耕地与建设用地变化进行模拟与演绎。提出福建耕地与城镇建设用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论文目录:
第1章 绪论
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国际LUCC研究概况
2.2 国内LUCC研究概况
2.2.1 LUCC研究区的选择
2.2.2 LUCC格局及过程研究
2.2.3 LUCC驱动力研究
2.2.4 中国LUCC研究的展望
3 闽台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子区域对比研究的理论依据
3.1 人地关系理论与LUCC
3.2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LUCC
3.3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LUCC
4 研究的目标、意义、内容、方法
4.1 目标与意义
4.2 内容与方法
4.2.1 研究内容
4.2.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4.3 资料收集
4.3.1 土地利用资料
4.3.2 社会经济资料
第2章 闽台土地利用变化比较分析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基础
1 研究区范围
2 闽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相似性
2.1 暖热多雨的亚热带(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2.2 山多平地少的地貌结构
2.3 流程短水流急的河流水文
2.4 以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为主的植物种类繁多的植被群落
2.5 以富铝化土壤为主的土壤资源
3 闽台土地开发利用历史比较
3.1 福建土地开发利用简史
3.1.1 新中国成立前土地开发利用
3.1.2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开发利用
3.2 台湾土地开发利用简史
3.2.1 二战前土地开发利用
3.2.2 二战后土地开发利用
3.3 闽台土地开发利用历史的比较
4 闽台文化发展比较
5 战后闽台经济发展轨迹辨析
5.1 国内外学术界对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的研究
5.2 闽台经济发展速度及发展规模比较
5.3 闽台产业结构变化比较
5.4 闽台就业结构变化比较
5.5 闽台城市化水平变化比较
5.6 闽台经济发展关联因子分析
6 小结
第3章 闽台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动态对比
1 闽台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比较
1.1 福建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
1.2 台湾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
1.3 闽台土地利用结构对比
2 闽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2.1 福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2.1.1 福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2.1.2 福建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及变化强度的空间分异
2.1.3 福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2.2 台湾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
2.3 闽台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比较
3 小结
第4章 闽台耕地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对比分析
1 闽台耕地面积的增减变化对比
1.1 耕地总量变化对比
1.2 耕地人均占有量变化对比
1.3 耕地变化的形式与流向对比
2 闽台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与增减耕地的生产能力对比
2.1 闽台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对比
2.3 闽台增减耕地的生产能力对比
3 闽台耕地非农化对比
3.1 经济发展与土地非农化
3.2 闽台耕地非农化比较
4 闽台耕地变化及耕地非农化驱动因子定量分析
4.1 灰色关联分析的建模机理
4.2 闽台耕地变化及耕地非农化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4.2.1 人口增长及城市化水平提高与耕地面积变化及耕地非农化关联分析
4.2.2 第一产业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及耕地非农化关联分析
4.2.3 工业化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及耕地非农化关联分析
4.2.4 经济外向性与耕地面积变化及耕地非农化关联分析
4.3 闽台耕地政策对耕地面积及耕地非农化影响的对比
4.3.1 台湾土地政策及运行效果
4.3.2 福建土地政策及运行效果
5 福建耕地面积变化的演绎与预测
专栏1 福建省晋江市耕地变化特点及启示
6 小结
第5章 闽台城镇建设用地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对比分析
1 城镇建设用地内涵
1.1 狭义城镇建设用地
1.2 广义的城镇建设用地
2 闽台城镇建设用地总量及增长比较
2.1 闽台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比较
2.2 闽台城镇建设用地增长速度比较
2.2.1 福建城镇建设用地增长速度分析
2.2.2 台湾城镇建设用地增长速度分析
2.3 闽台城镇建设用地区域分异特征比较
2.3.1 以台湾海峡为轴向外呈带状递减
2.3.2 以交通干道为主轴逐步向外递减
2.4 闽台城镇建设用地等级规模及景观格局特征比较
2.4.1 闽台城镇建设用地等级规模特征比较
2.4.2 闽台城镇建设用地景观格局特征比较
专栏2 以中小企业为特征的产业集群概念与特点
专栏3 福建省晋江市经济发展与城镇建设用地布局特征及对策
3 闽台城镇用地变化与工业化耦合关系对比
3.1 福建工业化发展区域划分及台湾工业化发展阶段划分
3.2 闽台同一经济发展时期城镇建设用地总量变化对比
3.3 闽台城镇建设用地综合变动系数及其与产业非农化弹性系数对比
4 闽台城镇用地变化影响因子的通径分析
4.1 通径分析的建模机理
4.2 闽台城镇建设用地变化的影响因子分析
4.3 福建城镇建设用地变化影响因子的通径模型
4.4 台湾城镇建设用地变化影响因子的通径模型
5 福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变化的预测与演绎
5.1 福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变化预测
5.1.1 多元回归预测法
5.1.2 灰色马尔柯夫预测法
5.2 福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演绎
6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研究启示
3 研究特色
4 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中文详细摘要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9-27
参考文献
- [1].中国PM2.5的时空变化与土地利用关系的实证研究[D]. 卢德彬.华东师范大学2018
- [2].新疆不同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驱动机制研究[D]. 张瑜.华中农业大学2015
- [3].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研究[D]. 李学梅.陕西师范大学2016
- [4].基于多智能体的土地利用行为研究[D]. 贺瑜.武汉大学2009
- [5].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演变及预测研究[D]. 陈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
- [6].流域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体系研究[D]. 刘世斌.中国地质大学2013
- [7].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 陈文惠.福建师范大学2001
- [8].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机制与调控研究——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D]. 陈勇.华中农业大学2004
- [9].大城市郊区农业土地利用变化与优化设计[D]. 齐永华.中国农业大学2005
- [10].坝上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D]. 李志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