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宗族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向来是人们研究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如何看待宗族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对基层社会的控制问题,关系到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评价问题,关系到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转型问题,也直接关系和谐农村的建设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曾经受到打击甚至摧毁的宗族在农村特别是江南的广大乡村复兴,这是乡村出现的一种新现象。不管人们态度如何,宗族已经复兴,并且发生着时代变化。笔者利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梳理了对村落宗族复兴的种种态度,总的来说,人们对宗族的变化还是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本文利用宗族的相关理论、结合自己对江西东部的桐源乡的实地调查,分析了村落宗族的时代变化,对宗族进行了时代定位:当代的村落宗族是一种心理和利益需要的共同体,即有积极因素也有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不应该撇开历史条件考虑如何去取缔和消灭它,而应该考虑依法治理、如何实现宗族的现代性转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和谐农村的目的。文章包括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在这部分里主要涉及该论文写作的缘起及意义、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的理论基础,并对主要概念进行了界定。这部分先简单介绍了选题的缘起,然后从宗族的概念界定和宗族复兴的态度进行了本课题的现状研究归纳,最后介绍了宗族的相关理论。第二部分是调查个案的乡土基础和样本状况与分析。这部分引用《临川县志》的资料对调查个案的乡土基础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引用资料的目的在于说明调查对象的经济落后的事实。接着从宗族成员的宗族情感取向、宗族组织及活动开展情况、村族的环境卫生状况和社区自治等方面进行调查样本描述和简单分析。通过分析得知,当代的村落宗族已经明显弱化,其成员的宗族情感取向大部分转向对神灵的信仰、心理的皈依,对宗族的依赖感明显减弱;宗族组织比较松散,开展活动不具强制性,随意性较大;村落的环境卫生状况除了少数村庄有改善外,绝大多数村庄的环境卫生状况族人普遍存在不满意感;村落宗族的社区自治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土豆型的结构,族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利益所在,但缺乏应有的自治组织。第三部分是分析村落宗族的时代变化并对村落宗族进行了定位。这部分比较了今昔宗族的情感取向、经济基础、内容实质、组织结构、性质功能五方面的变化,接着对村落宗族进行了时代定位,从而得知已经复兴的宗族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了,是一种心理和利益需要的共同体。其目的在于说明宗族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不断改造自身,分析村落宗族是什么的问题。第四部分是关于宗族延续和村落宗族时代变化的原因探析。这部分通过中西比较,分析了中国宗族长期延续的原因;并从村落宗族时代变化的制度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和利益因素方面对村落宗族时代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解释村落宗族为什么会发生时代性的变化,为什么是一种心理和利益需要的共同体存在。第五部分是消解村落宗族的消极因素、利用其积极因素促进乡村发展的思考。这部分从发展完善市场经济、加强村落宗族的制度建设和发挥媒介引领作用方面论述了如何消解村落宗族的消极因素、利用其积极因素以促进乡村的发展。要促进宗族的良性发展我们须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破人身依附关系,使农民获得真正的经济独立;加强村落宗族的制度建设,按照“四个民主”的要求实现村民自治,加快农民身份转化的制度改革;村落宗族已经发生了时代变化,对于其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面不妨通过一定的媒介引导其健康发展。第六部分是结语。结语部分主要是对村落宗族治理的一些思考,这里依据社会冲突理论来说明村落宗族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破坏力量”,通过引导能够促进乡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