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释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假释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论文摘要

假释制度的发展历史表明,假释制度集鼓励受刑人自新、救济长期自由刑之弊端以及其他诸多独特功效于一身,逐渐成为现代刑事政策的宠儿,成为“在押犯矫正和改造的逻辑步骤”。然而,受落后的司法理念、不完善的配套制度、不科学的运行程序等因素限制,假释制度在我国的行刑实践中受到了冷遇,仅发挥着将老、弱、病、残罪犯提前从监狱中释放的“清监”作用,成为可有可无的点缀品。因此,有必要在重新审视并正确把握假释本质、理论与作用的基础上,对我国假释低效运行的现状进行反思,找出制度构建上的不足,并予以重构。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系统介绍和论述假释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作用,明确假释制度得到各国普遍重视的深层次原因,揭示假释制度的普适价值。首先,在介绍并分析三种本质观学说的基础上,寻求适合中国的假释本质观学说,奠定本文相关观点的根本基调;其次,从道义角度(人道主义)与刑事法角度,阐释假释制度的理论基础,解决其存在论问题;再次,从积极效应与消极效应正反两方面出发,论证假释制度的现实效用,解决其发展论问题。第二部分,概括介绍假释在我国的适用现状,着重揭示假释在制度构建上的不足,挖掘假释在我国无法发挥应有作用的多方面原因。在前置制度上,本文认为现行的假释实质条件过于抽象,并且严重务虚化,使得司法机关适用假释的风险大增,而禁止性条件则严重背离了假释制度的先决理念,限制了假释的适用范围;在适用程序上,本文认为一元化的假释提请程序、不科学的假释决定程序以及无法产生实际效用的假释监督程序,是造成目前假释实践混乱不堪的主要原因;在后续制度上,本文认为现行的监督考察制度和撤销制度是假释制度中最为人诟病之处,是司法机关不愿适用假释的关键原因。第三部分,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措施,完善我国的假释制度。在宏观体系上,本文认为应当从根本上转变假释的本质观念,统一假释立法,改变“法外法”盛行的现状;在前置制度上,应当建立再犯预测机制,对假释实质条件进行明确化和刚性化,减轻司法机关因害怕承担风险而不愿适用假释的畏难情绪,同时对于对象条件应当“严而不禁”;在适用程序上,应当赋予罪犯假释提请权和异议权,建立起二元化的假释提请结构,同时改造假释决定程序与监督程序,以使假释实践更具规范化;在后续制度上,应设立监外行刑机关,行使假释的监督考察以及再犯预测调查等职责,同时增强监督考察内容的针对性与保护性,以体现假释的个别化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言
  • 第一章 假释制度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作用
  • 第一节 假释的本质观
  • 一、关于假释本质的观点聚讼
  • 二、对各种观点的评述
  • 三、适合中国的假释本质观
  • 第二节 假释制度的理论基础
  • 一、假释制度的人文基础:人道主义的发展
  • 二、假释制度的刑法论基础:从客观主义转向主观主义
  • 三、假释制度的刑罚论基础:从报应刑论、预防刑论到综合刑·论
  • 第三节 假释制度的积极效应
  • 一、假释制度的激励功能和“桥梁功能”
  • 二、假释制度的经济价值
  • 三、假释制度对长期自由刑不足的救济功能
  • 第四节 假释制度的消极效应及其克服
  • 一、假释制度的消极效应
  • 二、假释制度消极效应的克服
  • 第二章 假释制度的实践与不足
  • 第一节 假释适用现状的宏观介绍
  • 一、概括介绍:假释适用率低,地区分布不平衡
  • 二、假释低适用率的负面影响
  • 三、减刑与假释的利弊比较
  • 第二节 假释前置制度的不足——剖析假释实质条件与对象条件
  • 一、实质条件:全面剖析其三大弊端
  • 二、对象条件:全面分析假释的禁止性规定
  • 第三节 假释适用程序的问题——剖析假释提请、决定与监督程序
  • 一、假释提请规定上的弊端
  • 二、假释决定权和决定程序上的缺陷
  • 三、假释监督程序上的不足
  • 第四节 假释后续制度上的缺陷——剖析假释监督考察制度与撤销制度
  • 一、假释监督考察制度上的缺陷
  • 二、假释撤销制度上的缺陷
  • 第三章 假释制度的完善措施
  • 第一节 假释宏观体系上的完善
  • 一、对于假释完善过程的缓慢性应当有所准备
  • 二、假释本质观的转变
  • 三、统一假释立法,改变“法外法”盛行的现状
  • 第二节 假释前置制度的完善
  • 一、假释实质条件的完善——建立再犯预测机制
  • 二、假释对象条件的完善——严而不禁
  • 第三节 假释适用程序的完善
  • 一、假释提请程序的完善
  • 二、假释决定程序的完善
  • 三、假释监督程序的完善
  • 第四节 假释后续制度上的完善
  • 一、假释监督考察制度的完善
  • 二、假释撤销制度的完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美假释制度比较研究[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5(10)
    • [2].构建我国法定假释制度的思考[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20(06)
    • [3].我国减刑、假释制度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 2020(21)
    • [4].浅议我国假释制度改革[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9(04)
    • [5].假释制度比较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9(17)
    • [6].关于建立二元假释制度的思考[J]. 中国司法 2018(09)
    • [7].减刑假释制度的适用:积分制的缺陷及其完善[J]. 政法论坛 2017(02)
    • [8].论减刑、假释制度的完善[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3)
    • [9].我国假释制度规范化探究[J].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17(06)
    • [10].中美假释制度的比较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6(14)
    • [11].我国减刑假释制度的立法完善研究[J]. 中国司法 2015(11)
    • [12].假释制度的刑事政策学分析——以日本假释制度的基本构造为切入点[J]. 日本法研究 2019(00)
    • [13].我国刑法假释制度适用对象研究[J]. 商业故事 2016(27)
    • [14].减刑、假释制度若干问题思考[J]. 智富时代 2017(06)
    • [15].假释制度的缺陷及完善[J]. 商 2013(24)
    • [16].浅析我国假释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 法制与经济(上旬) 2014(06)
    • [17].减刑假释程序改革座谈会综述[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1(09)
    • [18].英国假释制度略述[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1(06)
    • [19].我国假释制度之反思与再完善[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4(11)
    • [20].国外减刑、假释制度的发展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4(06)
    • [21].论累进假释制度的构建——对“限制减刑、扩大假释”制度设计的思考[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2(04)
    • [22].减刑假释制度执行现实困惑及对策思考[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1(10)
    • [23].《减刑、假释制度适用》出版[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3(11)
    • [24].完善未成年犯减刑假释制度的思考[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20(12)
    • [25].减刑假释制度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J]. 人民检察 2017(19)
    • [26].论我国减刑、假释制度的运行困境与改革路径[J]. 黑河学刊 2018(06)
    • [27].刑罚目的观视野下减刑、假释制度诠释与反思[J]. 中国检察官 2015(21)
    • [28].当代美国假释制度的新发展[J].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4(05)
    • [29].论重构未成年犯假释制度[J].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14(07)
    • [30].我国假释制度的现状及改进建议[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3)

    标签:;  ;  ;  ;  ;  

    假释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