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方政府利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方政府,区域一体化,合作机制
地方政府利益论文文献综述
聂亚珍,沈燕,张莉,秦金波[1](2019)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地方政府间利益合作机制的建构——以黄石黄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外区域合作发展实践证明,区域合作是促进区域资源有效配置的有效方式。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区域合作已成为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区域合作,区域资源合理分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逐渐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发展局面,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的深入推进,当前推进跨江合作正当其时,大势所趋。通过对黄石、黄冈两地开展跨江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实基础条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深入推进两地跨江合作发展的思路举措,为我省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鲍家伟[2](2019)在《地方政府债务重整中债权人利益保障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财政部发言人表示要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重整作为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制度设计在新时代下值得重视。但目前学界在进行地方政府债务重整研究时主要聚焦于如何通过重整使地方财政重建,而对重整中债权人利益保障的研究则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保障债权人利益是地方政府债务重整中维护政府信用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平衡债权人与地方政府地位的不对等,是地方政府债务重整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在制定《公共债务法》的基础上,完善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和信用评估机制,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重整中债权人利益保障机制是保障债权人利益的重要路径。(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8期)
徐彩勤[3](2019)在《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中的利益冲突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执行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作为政策执行的一个重要的执行主体,对政策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因而研究地方政府在环境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利益冲突问题对于有效治理环境污染具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而当前对于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问题的研究多停留在宏观的政策执行研究层面而缺少深入分析具体的地方政府环境政策的利益冲突问题研究,因而有必要在现有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中的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将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具体为利益冲突问题,其中,本文首先界定了地方政府在环境政策执行中的相关利益主体,将相关利益主体细分为执行主体以及执行对象两个部分。具体划分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工业企业以及社会公众四个相关利益主体。其次论述了相关利益主体各部分在面对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问题中的不同利益诉求,然后分析地方政府与其它利益主体之间以及不同利益主体诉求之间的利益冲突,由此构建出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中利益冲突的基本规范性框架。以利益冲突为分析中心的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中的问题理论可以用于审视当前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的现状,通过理论和以L市关停中小企业具体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形成并验证了地方政府环境政府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冲突问题受到来自各利益主体多重因素的影响,是多元主体之间基于不同的价值标准和利益诉求而相互博弈的冲突过程。因此,优化环境政策执行中利益冲突相关各方利益,进而构建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中利益沟通协调机制。(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2)
贾杜磊[4](2019)在《协同治理视角下地方政府与NGO的利益协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和他们的利益有关”。对于组织间的合作关系来说,利益也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治理主体逐渐从政府主导到政府与NGO多元主体共存的时代。政府与NGO协同治理,有利于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但是利益协调的不当影响着协同的实现,降低了合作的效率。我国精准扶贫战略的提出,以及扶贫目标的制定,这对于政府与NGO合作治理的研究越来越迫切。而目前相关的研究主要是从法律、权力、资源以及信任角度来分析政府与NGO的合作治理,缺乏以利益协调为角度进行的研究。政府如若为了自身利益而侵害公共利益或NGO正当利益时,NGO会选择不合作或消极合作的方式,这种情形下的合作是无序的、低效的。利益失衡容易引发政府与NGO之间的利益冲突,利益冲突则会导致无序合作。因此利益失衡是扶贫中政府与NGO合作无序的主要原因,换言之,政府与NGO实现协同治理的关键在于利益协调。本文在以往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选定地方政府和NGO作为研究对象,以协同治理理论为分析视角,以利益协调作为协同的切入点。第一,本文问题聚焦于:利益失衡是如何影响政府与NGO协同的?同时探究:如何利益协调才能实现政府与NGO的协同增效?5W1H分析法概括出全文的分析框架。第二,本文的第二部分,论述了协同治理理论与研究对象的契合性,并重点论述了协同治理与利益协调的逻辑关系。关于利益概念的界定,学术界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鉴于合作治理的特殊性,本文将“利益”限定在“经济利益、治理理念和治理权力”叁个方面。第叁,为避免论述过于空洞无物,本文选取了Z县与两个NGO合作扶贫的案例,作为本文的分析对象,并且进一步提炼出利益失衡的表现及其成因。第四,在结合协同治理理论和利益协调原则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要实现高质量的协同治理,政府就必须在形成目标共识、利益表达、约束政府自利性、利益兼顾和利益激励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如此,政府与NGO才能朝着协同增效的目标迈进,才能真正实现“善治”。(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9-05-30)
郭循春[5](2019)在《北洋政府中央与地方的利益争夺——以中日凤凰山铁矿交涉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企业加强了在中国寻求铁矿开采权的活动,其中大仓组希望将江苏凤凰山铁矿据为己有。中日围绕凤凰山铁矿进行了为时叁年多的交涉,其间中国方面交涉重心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来回多次转移,体现出在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环境下,中央与地方围绕地方利权问题的利益博弈情形。交涉过程中,北洋政府农商部、陆军部与地方的督军、士绅以及英美驻华公使先后参与其事,影响并决定交涉进程,凸显出中国近代外交影响因素的多重性与交涉过程的复杂性。(本文来源于《史学月刊》期刊2019年06期)
张洁梅,王钰沛,张玉平[6](2019)在《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构建熵权-正负理想点评价模型,采用五级分类法对选取的9家代表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进行风险评估,发现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整体可控,但部分风险较高。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剖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生成原因与传导路径。为实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整体利益最大化,需要中央政府的主导与统筹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共同配合,最终实现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有效控制。(本文来源于《管理评论》期刊2019年03期)
杨宏生[7](2019)在《“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等称号分量几何》一文中研究指出据民政部消息,截至今年3月12日,全国社会组织数据系统显示的全国登记社会组织已超过82万个,其中民政部登记社会组织2300个,广大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离岸社团”“山寨社团”却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在内地大肆活动,涉嫌牟(本文来源于《中国商报》期刊2019-03-29)
詹承豫,赵博然[8](2019)在《风险交流还是利益协调:地方政府社会风险沟通特征研究——基于30起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多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2003到2017年共30起典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多案例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在群体性事件爆发前以风险信息交流沟通为主要内容,事件爆发后以利益协调沟通为核心特征。通过成本收益及博弈论等分析方法,探究从风险交流转向利益协调沟通的内在机理,提出治理理念、成本收益、沟通效率、上下级关系、舆论压力等是影响政府采用不同风险沟通方式的关键因素。最后在理论层面,从客观的风险交流、主观的风险感知、社会的利益协调叁个角度,对风险沟通基础概念进行了新的阐释和讨论。(本文来源于《北京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旭[9](2018)在《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中地方政府与相关利益群体的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项目正如火如茶地推进,但现实中很多大型施工项目可能会引发环境污染,对周边居民造成严重干扰,这也导致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由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涉及的利益方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周边群众和污染企业,且现实中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和信息等存在不一致,这也导致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呈现复杂化的趋势。各利益群体的相关行为决策也影响着群体性事件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中“地方政府-周边居民”以及“地方政府-污染企业”的博弈角度,尝试揭示不同利益群体在大量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的最优决策机制,从而为地方政府妥善处置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提供政策参考。本文分析了环境污染项目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相关利益群体(即周边居民、污染企业和地方政府)信息不对称下的行为决策,首先,构建地方政府与周边居民不完全信息下同时博弈和序贯博弈模型,比较分析地方政府不同应急策略下的先发优势;其次,构建了周边居民具有信息搜索行为下最优决策模型,分析周边居民存在信息搜索能力下政府补贴和暗箱操作对其策略选择的影响:第叁,构建了地方政府与污染项目企业的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讨论了环境污染项目立项审批过程中政企博弈和市场均衡等问题。具体研究工作包括如下几方面:第一,基于Nikoofa1和Zhuang应对恐怖主义袭击优化模型等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针对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定性、以经济利益诉求为主导等特点,构建了抗议群众和地方政府的优化模型,分析了不完全信息下地方政府采取公开和保密政策下项目期望损失和补贴及维稳成本预算分配差异。第二,在Xu和Zhuang的相关文献基础上,结合我国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中周边居民行为特征,在不完全信息下下构建周边居民具有信息搜索行为下的决策优化模型,讨论最优策略集合和不同策略下的收益,并进一步分析政府补贴水平和暗箱操作水平对周边居民的不同策略选择的影响。第叁,运用不完全信息博弈理论,将政府与企业在污染项目审批中行为的选择抽象成为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并进行了市场均衡分析,研究不同企业的伪装成本、风险概率及政府误判成本大小之间的关系,以及导致企业和政府的博弈出现不同类型和效率的均衡类型。最后引入政府信息搜索成本函数,考虑政府信息搜索对企业最终决策和整个市场均衡的影响。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本文将从政府采取公开和保密政策视角研究政府不同情境下的项目期望损失和补贴及成本预算分配差异,同时考虑了完全信息和非完全信息下政府不同应急策略的先发优势比较,这将更有利于政府不同策略下的数值分析,也使得影响因素更加明确、清晰。第二,本文将考虑信息搜索行为这一特定情境的周边居民在非完全信息下策略选择,同时分析政府暗箱操作水平和补贴水平对周边居民策略选择的影响。这使得周边居民行为选择更加符合现实,策略选择影响因素更加全面。第叁,本文将探讨不完全信息下政企关于污染项目立项审批的市场均衡。研究政府与企业围绕污染项目前期审批申报博弈行为的产生和作用过程的分析,并引入政府信息搜索成本函数,考虑政府信息搜索和惩罚机制对企业立项申报决策以及市场均衡的影响,使得对影响市场均衡的因素分析更加全面。(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8-12-01)
梁丽[10](2018)在《利益激励视角下地方政府行为偏好与环境规制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行为偏好直接反映了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对环境规制效应存在着显着影响。地方政府行为偏好的产生以信息不对称和目标函数差异为重要条件,同时受到晋升激励机制的导向影响。由于地方政府行为偏好与环境规制效应显着正相关,因而应从中央政府激励与监督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激励与监督环境规制部门双重路径增强环境规制效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整合民众与企业诉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规制利益激励与监督引导机制,促进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期刊2018年32期)
地方政府利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十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财政部发言人表示要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重整作为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制度设计在新时代下值得重视。但目前学界在进行地方政府债务重整研究时主要聚焦于如何通过重整使地方财政重建,而对重整中债权人利益保障的研究则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保障债权人利益是地方政府债务重整中维护政府信用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平衡债权人与地方政府地位的不对等,是地方政府债务重整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在制定《公共债务法》的基础上,完善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和信用评估机制,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重整中债权人利益保障机制是保障债权人利益的重要路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方政府利益论文参考文献
[1].聂亚珍,沈燕,张莉,秦金波.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地方政府间利益合作机制的建构——以黄石黄冈为例[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鲍家伟.地方政府债务重整中债权人利益保障问题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3].徐彩勤.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中的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4].贾杜磊.协同治理视角下地方政府与NGO的利益协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9
[5].郭循春.北洋政府中央与地方的利益争夺——以中日凤凰山铁矿交涉为例[J].史学月刊.2019
[6].张洁梅,王钰沛,张玉平.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理研究[J].管理评论.2019
[7].杨宏生.“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等称号分量几何[N].中国商报.2019
[8].詹承豫,赵博然.风险交流还是利益协调:地方政府社会风险沟通特征研究——基于30起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多案例分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9
[9].张旭.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中地方政府与相关利益群体的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D].东北财经大学.2018
[10].梁丽.利益激励视角下地方政府行为偏好与环境规制效应分析[J].领导科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