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市停车设施布局及规划方法研究

小城市停车设施布局及规划方法研究

四川省内江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摘要: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和小康社会的推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小城市的总数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也在扩大,机动车的数量也迎来了爆发式的增加。由于过去对交通的规划管理缺少科学的方法体系,导致如今停车设施缺乏,道路内外的设施比例严重失调。小城市中的路内停车设施过多,致使路内停车数量激增,这严重干扰了交通运行,交通隐患也在慢慢滋生。对于这些问题,如果放任其发展,必将导致整个城市的交通系统和路网的服务水平下跌,增加停放车辆和停车设施比例不和的矛盾。在这个发展速度极快,日新月异的社会,小城市车辆停放问题已亟待解决。

关键词:停车设施规划;停车问题分析;停车布局规划

现如今,大型、中型城市停车问题日益严峻,小城市也不得不未雨绸缪,重视起静态交通设施的规划。小城市停车问题的诱因很多,其关键原因就是缺乏科学的规范管理。如今,对小城市的停车设施布局规划研究已迫在眉睫。本文从实际角度出发,分析了国内外现状,根据网络布局的结构、居民们的出行特征、停车设施现状等角度入手,浅要分析了小城市的交通现况。为了了解小城市居民的停车特性,结合了停车行为的特性、目前停放车辆的类型和停车设施的利用现状三个角度进行研究,整合数据并加以分析。根据小城市的停车统计数据,对五大类停车设施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其特性,然后对停车问题进行了浅入的探究。结合我国最新的城镇化建设战略,对小城市的停车系统发展进行了探讨,优化小城市的停车管理体系。

一、国内外现状的研究分析

部分欧美的发达国家早期就已对停车设施进行了研究。如:美国利用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划分土地的利用类型并加以编码,建立公式和曲线图,设计理论模型,最终研究出了路内停车占有率和停车容量的计算公式,为之后的停车设施研究起到了开拓性作用。在调查了洛杉矶的一些城镇进行的停车需求调查分析后,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用地类型的停车场提出了泊位控制标准。为了让停车更加便利,还以停车场的服务半径以及需要步行的距离进行分析,为停车场的选址提供了标准,并优化了泊位结构,提出了地区位置的泊位分配建议。通过调查居民的停车习惯,对停车费和步行时间进行研究,模拟居民的最优化停车选址,对停车设施的选址建设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这些国外的早期研究成果,对之后的系统性规划起到了重大的借鉴作用。

我国早期,尚未重视停车问题,故对其研究的时间尚短。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人地矛盾激化,越来越多的停车问题突显了出来,对停车规划的方案也开始不断的研讨。在停车场的规划上,我国专家裴玉龙在综合各种数据后,对城市中心区进行分析,建立起了最小广义费用的模型,进行停车规划,他和王忠良一起对泊位的设置、收费与管理和使用状况进行了问题的排除,通过对比国外的管理措施,提出了针对性的路内停车设施管理方法。专家詹晓兰对城市的中心区进行缜密的分析,找出了停车设施与路网容量的供求关系,提出了兼具两者平衡性的措施,为我国的路网建设和停车设施规划提供了助力。专家吴佳友与刘术红进行了众多数据调研后,分析交通需求、车流量关系和周边的土地利用,提出了根据区位特点而具体分析停车需求预测方法。

虽然我国的专家们给了不少可行性高的意见,但总体的规划层面却尚有不足。我国的停车设施规划研究已经有了起步,但研究方面多层次单调,难以从总体层次给出一个具体的方案进行规划。而且,大小城市的停车行为和交通特征的差异大,在大城市中可行的方案在小城市中就不一定适用。由于缺乏科学性的研究体系,小城市的停车设施规划大都将过去的研究方法照搬照套,并没有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导致了小城市停车问题激增,科学的规划和系统管理已是小城市亟待研发的解决方案。

二、浅谈停车规划理论

由于停车系统、城市规划系统、交通系统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只从单方面解决问题很难有太大成效。举个例子,一个小城市,停车的需求激增,如果一味的满足其停车需求而忽视城市规划系统和交通系统,虽然解决了车辆停放难的问题,却会使得道路的拥挤程度剧增,交通体系的运行效率剧跌,服务水平骤降,而对于停车的管理也会有很大的难度。所以,对于停车设施的规划要注重管理、规划、建设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制定城市的分区停车策略,充分利用停车设施的调控作用,对城市用地和交通的管理进行优化。以交通政策为手段,调整停车体系,对停车设施规划做到全面研究,制定设施分布定量计划。

按照不同的类别,可以将停车设施进行不同的分类。按照服务对象进行系统性划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的停车场: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配建停车场。按照停车的场地位置进行系统性划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的停车场:路内停车场、路外停车场。按照构造的类型进行系统性划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的停车场:地面停车场、立体停车场、机械停车场。按照收费的模式进行系统性划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的停车场:免费停车场、限时停车场、收费停车场。每种停车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作用,在进行停车设施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这些类别,进行系统性管理和科学性规划。

目前,我国人口数量剧增,土地的开发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土地开发自然离不开城市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土地类型和功能是停车数量和性质的决定因素。如何利用城市的土地将持续性影响城市的静态交通。而城市内土地的利用方法进行改变也将改变交通需求,进而改变城市的停车需求。最终,区域可达性又将影响土地的利用变化,改变城市的停车设施规划。

除了上述几个要点,还有些因素影响着城市停车系统:居民出行的特征、机动车的保有量、停车的政策和管理。机动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将使得居民私家车出行率增加,如不提高其他方式的出行率,将加剧停车问题。人口则关系着机动车的数量,人口增加必将导致机动车的数量增加,继而停车配套设施难以追上机动车数量的增长,将更容易出现停车难的问题。目前的惩处力度不足,随意停放的现象屡禁不止,而停车场泊位却屡屡空缺,停车场的亏损更是随处可见。所以,在小城市中急需规划停车配建指标,管理泊位的设置,大力建设停车产业,对特殊位置停车,如:学校、公园、广场、医院、超级市场等提出针对的管理措施。而制定科学的停车政策和停车管理体系将为解决城市的静态交通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改善停车设施建设提供巨大的便利。

三、浅析小城市的停车问题

想要了解小城市的停车问题,就得先明白小城市是什么。小城市并不是指山村里的城市或者是占地面积小、经济落后的城市,而是指常住人口在50万以下的城市。国家还将小城市分为两档,第一档为20到50万人口的小型城市,第二档为20万以下的小型城市。所以说,小城市的占地面积也可以很大,经济也可以很发达,这就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停车设施规划的难度。

由于大部分小城市的停车设施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其各类的停车设施的位置分布和数量并不明确。由于对自身的现状认识不够清晰,导致很多的停车设施尚存缺口,缺乏对停放车量的明确认识。各个分区内的停车需求总量和密度认识不足,导致停车设施的规划难以到位。

小城市的道路结构比较单一,但由于当时设计并未考虑过多因素,导致断头路畸形路较多,路的间距变化率大,很多时候都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由于道路的分配不合理,支路和干路的比例过低,导致城市路网密度不高,严重限制了交通功能的服务比例。如今,路内停车越来越多,忽略次路、干路、支路的建设,将难以有效利用其资源对停车设施进行规划,因此,其服务的水平难以提升。

在小城市中的居民因出行的道路距离比较短,故出行率较高,人均出行次数多,且多以私家车的形式出行,加大了道路中的车流量和人流量。由于现在电动车、摩托车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在部分小城市中,电动车和自行车占了城市内车辆比重的百分之五十,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私家车的停放和运行。现在的上班族多为朝九晚五的工作方式,所以在城市内出现了早中晚三个高峰期,此时的路内停车就受到了严重的限制,部分停车方式也会给本就不好的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路况不好,车辆繁多,私家车大行其道,而公交车的比例却及其低下,甚至不足百分之一。公交车的容量大、效率高、成本低,但基数却如此小,与私家车相比有着众多长处,在小城市中的发展空间极大。

查阅相关资料后可以发现,小城市的停放车辆多出现以下问题;停放难、管理难、规划难。由于早期的停车设施规划难以预测到如今的发展速度,故停车的规划没有经过科学的判定,难以开展系统性的停车设施布局。对其自身的现状认识不够清楚,受居民出行特征影响巨大,道路网络的结构不够合理,有关停车设施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等因素导致停泊问题屡屡发生,停车设施规划难度增加。

四、浅谈小城市停车布局规划

小城市中停车数量多,且很多违章停放,占道停放的问题较严重,在上下班的高峰期会干扰道路的通行。由于小城市的停车设施水平波动较大,许多新城区的设施完善,停放私家车容易,泊位较多。但老城区和部分公共建筑周围的设施较落后,司机大多路边随意停放或建筑物旁随意停放,停放时间还比较长,导致供需矛盾产生,还严重干扰了交通系统,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

在小城市中,以居住为目的的停放是最为普遍的,一旦停放就是十来个小时,其次是以工作为目的的停车,普遍为七小时左右这两个时间段的车辆停放最为密集,且占道停车尤为严重。在下午五点到七点这个时间段,不合理停放达到最大值,由于是下班高峰期,交通状况本就不好,不合理停车将对车辆的通行进行严重干扰,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需要对交通政策进行完善,加大惩处力度,严格规范车辆停放。

居民小区的停车设施所占比重最大,但是小区内的停车设施多向小区业主开放,对社会开放的比重低下。虽然停车设施所占比重最大,却还是跟不上私家车数量上升的步伐,小区内的停车位仍难以满足业主的需求,建筑年代较远的小区更是如此。

公共停车场的利用率则和停车场的位置有关,不同位置的停车场使用率也不同。酒店、商城的停放车辆流动性大,小区内的泊位使用率高,公园等公共娱乐场所的公共停车场使用率较低。就道路沿线的泊位来说,利用率最高的是老城区主干道的泊位,最低的是新城区的泊位。而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内部车辆的停放基本上可以满足,但对于外来车辆,却常常无法容纳。

除了交通构成和居民出行,地块的用地性质也会影响车辆的停放。在商务用地周围,中型客车的所占比例较高,在大型物流公司、批发市场、工厂附近,货车的比例较高。在汽车站和火车站附近,客车、出租车的比例最高。

五、研究新城镇化战略中的小城市停车布局规划

新城镇化战略的发展,对小城市的成长进程将会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可以加速推动交通结构和其发展模式的转变,推进停车规划的条例制定,对小城市的交通带来巨大的影响,是小城市乃至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对于小城市的交通发展,新城镇化战略强调了以下三点要点:首先要改善小城市的交通条件,优化交通网络,将路网的服务水平再提升一个层次;其次,大力推动公交产业的发展,优化城市内的公共服务水平,将城市内交通拥堵的情况缓解;最后要推动新型的城市建设,推动文明城市、绿色城市的建设。

在新城镇化规划的指导下,我国小城市的停车设施规划将更加的科学和合理。以后的规划将更加注重对于停车需求量的预测合理性,制定优秀的停车控制政策,将配建停车放到主体地位并保障其指标的合理性,对于路内停车要起到动静协调,对于停车布局要起到内外协调。新老城区的泊位问题将得到很好的改善,分区域停放车辆将被推广,而其相应设施建设、收费金额、设备供给也将随着区域的改变而改变。停车难、道路拥挤、路网分配不均等问题将得到很好的改善。

新城镇规划中的要点对小城市的交通结构将起到影响作用,以后将会合理的控制车辆保有量,优化路网等级结构,提高其服务的水平层次,完善小城市的静态交通。推进公交系统的建设,提高公交车的总数,发车频率,从源头上解决公交车线路、分布问题。推进绿色出行、文明出行的方式,以慢出行为主导,缓解交通问题和停车难问题,让小城市的道路畅通无阻。在之后的规划中,停车设施建设将以动静协调为主,优化路内外的停车设施布局,将其选择地址的结构与城市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到路内外的停车设施能够平衡布局,分区域停放车辆。

六、小城市停车案例分析

以蒲城县的主城区为例,2016年蒲城县的主县城,常住人口为12万,属于二档小城市。蒲城县的路内公共停车泊位共有870个,配套建设的泊位共有1414个,客车货车停车场有7个,泊位有280个,并没有设置路外泊车位。蒲城县的家用汽车保有量为12000辆左右,且车辆总数还在不断上升,由此可见,该城市的泊位建设并不合理,虽然路内的公共停车位较多,但难以满足城市居民的泊车需求。该情况导致当地居民需要走很远的路程才能找到停车位,给出行带来了严重不便。有的居民将车辆停放在其他区域,也将给该区域的停车问题带来压力。所以,进行停车设施规划时,还得考虑到路内的车辆停放和停车的配建供应,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来进行配建,以满足路内停车补充配建停车的不足。

蒲城区的主县城老城区路内停车场已完全可以供应居民使用,新城区的规划尚未完善,还不能完全供给。如需改进,老城区可以不用再增加路内停车场,城市中心区的路内停车场可以稍微扩大比例,将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停车比例平衡下来。再设置部分公共停车场和泊位,缓解城市内部停车压力,适当开发机关和企业的内部停车场,缓和节假日的停车难问题。对于上下班高峰期的随意停放带来的交通压力,需要交通政策的完善,以解决违章停放的问题。加大公共交通设施的推广,大力推动公交线路的建设,以公共交通的稳定来缓和泊车位不足的问题,稳定交通系统的发展。改善城市内部的交通条件,优化其交通网络,将路网的服务水平再提升一个层次。重视干、支路建设,制定完善的停车控制政策,将配件停车放到主体地位并保障其指标的合理性,对于路内停车要起到动静协调,对于停车布局起到内外协调。优化停车设施规划结构,完善交通体系。

总结

本文对小城市的停车设施规划及布局进行了合理的探究,简单分析了停车规划理论。从居民出行特征、道路网络的分布和交通的特性三方面入手,分析了停车难问题的成因。对小城市内的停车设施布局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新城镇化战略中的小城市停车布局规划所带来的影响。我们还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多观察、分析,为解决小城市停车问题提供科学合理建议。

参考文献:

[1]高健智,赵耀,马鹤龄等.区域物流系统协调理论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8,25(03):222-225.

[2]魏连雨,周永亮,张朝清等.改进的停车生成率停车需求预测模型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36(5):101-106.

[3]江新凯,杨晓光.小城镇交通系统特征分析及其在公共交通规划中的应用[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4,1(32):10-15.

[4]万涛,朱海明,李乐园.城市道路路段流量—延误函数形式研究[J].第五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暨第六届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论坛优秀论文集(上册)—智能交通,2009.

[5]李林波,王曼,董治等.基于泊位功能和区位条件的停车配建方法[J].中国公路学报,2010,23(1):111-115.

标签:;  ;  ;  

小城市停车设施布局及规划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