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现代汉语复指短语研究——从一个实例分析看汉语语法研究多平面、多角度的思想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作者: 姚小鹏
导师: 宗守云
关键词: 复指短语,平面,角度,位序,标记,指称
文献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我们以“三个平面”、“两个三角”理论为指导,对现代汉语复指短语进行多角度描写和解释,以期能探讨和解决一些问题。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一、研究概述从短语的界定及归属、语义、句法、语用等方面对复指短语研究作简要介绍和评述。二、研究中存在争议的问题在复指短语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争议较大的问题。对研究中存在争议的几个问题,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复指”作为这类短语的名称比“同位”要好;短语构成项之间的复指关系是单向而非双向的;复指短语有别于其他类短语,应该独作一类;“打人”、“安全”等构成项是谓词性而非体词性的。三、名名复指短语的相关问题名名复指短语,是指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的复指短语。这一部分,我们主要讨论短语构成项的位序问题、短语的标记问题和短语的语用功能问题。关于短语构成项的位序问题,“绝对指称居后原则”制约着构成项的位序安排,但语境有时也起一定的调控作用;关于短语的标记问题,制约短语标记隐现的是“指称接近性原则”,但语体、音节、语用等因素有时也会有一定影响;关于短语的语用功能问题,复指短语使用时往往具有特殊的表达功能,这在复指称谓上表现得特别显著。四、名代复指短语的相关问题名代复指短语,是指由名词和代词构成的复指短语。这一部分,我们主要讨论由指人名词和人称代词组合构成复指短语的问题。指称同一的指人名词和人称代词,能否组合构成复指短语,以及构成复指短语后不同格式的区别,既要受到语义的制约,又要受到句法和语用的制约。五、复指关系的结构理据复指关系的结构理据,主要体现在复指动因和制约因素两个方面。汉语的语言类型、汉文化心理和认知原理是汉语复指的动因,词性条件、语义基础、组合条件和语体色彩,则是制约复指结构的静态或动态因素。只有同时具备静态和动态条件时,复指结构的可能性才会实现。总的看来,复指短语这种结构形式,既要受到句法制约,又要受到语义和语用制约,这是一种需要在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多个平面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构形式。
论文目录:
○引言
一、现代汉语复指短语研究概述
(一) 短语的界定和归属
(二) 语义基础和语义关系
(三) 句法结构和句法功能
(四) 语用功能
二、复指短语研究中存在争议的问题
(一) “复指”还是“同位”
(二) 单向复指还是双向复指
(三) 独作一类还是归入他类
(四) “打人”、“安全”等构成项是体词性的还是谓词性的
三、名名复指短语的相关问题
(一) 位序问题
(二) 标记问题
(三) 从复指称谓看复指短语的语用功能
四、名代复指短语的相关问题
(一) 能和人称代词组合构成复指短语的名词
(二) 指人名词和人称代词的组合情况
(三) 制约指人名词和人称代词组合的因素
五、复指关系的结构理据
(一) 复指动因
(二) 制约因素
六、余论
(一) 句法和语义相互印证
(二) 语用对句法、语义的验证
主要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5-11-04
参考文献
- [1].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汉语联合短语研究[D]. 白玉.吉林大学2013
- [2].异类词语联合短语研究[D]. 张先武.江西师范大学2008
- [3].现代汉语比况短语研究[D]. 吕志敏.南京师范大学2008
- [4].定心短语“N的V”的语义和语用研究[D]. 谢枝文.浙江师范大学2010
- [5].面向信息处理的“并”类短语研究[D]. 窦金霞.上海师范大学2007
- [6].由牛组成的词和短语的维译[D]. 黄平.新疆师范大学2014
- [7].从英汉对比的角度考察“在”字短语[D]. 赵秋篱.北京语言大学2008
- [8].几种程形短语的自动识别方法和语法特征的大规模调查研究[D]. 赵瑾.北京语言大学2004
- [9].现代汉语短语理论的嬗变[D]. 薛剑莉.西北师范大学2010
- [10].现代汉语比况短语研究[D]. 祝青.华中师范大学2012
相关论文
- [1].“差点没”和“差点”语义同指考察[D]. 程饶枝.暨南大学2007
- [2].关于英汉语法对比研究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D]. 陈卓伦.四川大学2007
- [3].汉语语法语料库系统的基础设计[D]. 郭鹏.天津师范大学2006
- [4].汉语述宾/偏正结构的歧义研究[D]. 王玲玲.首都师范大学2005
- [5].数量短语语义研究[D]. 王斌.首都师范大学2005
- [6].汉语语法的本位研究[D]. 赵敏.西北大学2005
- [7].空间因素对汉语语法的影响[D]. 白丽娜.华东师范大学2006
- [8].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语法的流变[D]. 刘玉屏.福建师范大学2001
- [9].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语义的转向[D]. 徐海英.西南师范大学2002
- [10].现代汉语语法歧义现象分析[D]. 张玲秀.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