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上混合层对台风浪响应的数值研究

海洋上混合层对台风浪响应的数值研究

论文摘要

海洋上混合层对大气与海洋之间的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交换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海洋表面存在的海浪及其诱导产生的相关过程对海洋上混合层性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首先综述了海洋上混合层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归纳总结了混合层深度(MLD)的定义方法,简要介绍了湍封闭模式的发展过程和不同海洋混合层模式的特点。最后,在现有理论研究和大量实验观测结果的基础上,对定常风及台风浪作用下的海洋上混合层的响应情况做了一系列的数值研究,其中分析比较了考虑与不考虑波浪破碎和Stokes漂对海洋上混合层的影响情况,最终得到了很有意义的结论。在前人的理论工作和实验观测的基础上,文中首先分析了波浪破碎和Stokes漂对海洋上混合层可能造成影响的几个方面。通过比较认为,在数值模式中通过改变湍动能方程的上边界条件和海表粗糙度的方法引入海表的波浪破碎的影响,并且通过在平均水平动量方程中加入Coriolis-Stokes力的方法引入Stokes漂的影响,对海洋上混合层进行数值模拟是合理可行的。在数值试验中,首先通过采用包含M-Y2.5阶湍封闭模式的一维混合层模式,模拟了30 m /s定常西风作用下海洋上混合层的发展变化情况。模拟结果表明,考虑波浪破碎对MLD和海表温度(SST)的影响不大,但是它会使表层流速和流速的垂向梯度大大减小,近表面层内湍流的剪切生成项也大大减小,而湍流耗散率却增长了两个量级。然而,波浪破碎对混合层的影响深度仅限于一个有效波高的尺度;而考虑Coriolis-Stokes力对MLD和SST的影响稍大于波浪破碎的影响,但变化幅度仍然不大,它最主要的影响体现在对混合层中流廓线的改变上,而且影响深度贯穿了整个混合层。共同考虑波浪破碎和Coriolis-Stokes力对海洋上混合层的影响时,可以很好地模拟出海洋上混合层中的湍流能量分布规律和流廓线的主要分布特征,因此可以肯定在对海洋上混合层进行数值模拟过程中,考虑波浪破碎和Stokes漂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在上述一维模式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基于台风浪对我国影响重大这方面的考虑,文中采用将海浪模式WAM模式与三维海洋模式POM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模拟了海洋上混合层对台风浪的响应情况。在此数值试验中,首先采用Holland台风模型模拟不同移速的台风风场,并将其引入到海浪模式WAM模式中来模拟台风浪,再将台风浪的波浪要素引入到三维海洋模式POM模式中来着重研究海洋上混合层对台风浪的响应情况,其中采用与一维模式中同样的方法来考虑波浪破碎和Coriolis-Stokes力的影响。

论文目录

  • 独创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海洋上混合层的研究现状
  • 1.3 海浪对海洋上混合层影响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2 混合层理论及模式发展
  • 2.1 混合层的基本知识
  • 2.1.1 海洋中的混合
  • 2.1.2 湍流的基本特征及生消机制
  • 2.1.3 海洋上混合层的影响因素
  • 2.1.4 混合层深度的定义
  • 2.2 湍流模型
  • 2.2.1 湍流模型的发展
  • 2.2.2 湍封闭方法
  • 2.3 混合层模式
  • 2.3.1 块体模式
  • 2.3.2 扩散模式
  • 2.4 小结
  • 3 波浪破碎和 Stokes 漂影响海洋上混合层的一维模式研究
  • 3.1 海洋上混合层的一维物理模式
  • 3.1.1 一维模式的控制方程
  • 3.1.2 M-Y2.5 阶湍封闭模式
  • 3.1.3 一维模式的边界条件
  • 3.2 波浪破碎对混合层影响的研究
  • 3.2.1 波浪破碎对湍动能的影响
  • 3.2.2 波浪破碎对混合长l的影响
  • 3.3 Stokes 漂对混合层影响的研究
  • 3.4 一维模式设置及结果分析
  • 3.4.1 一维模式设置
  • 3.4.2 一维模式计算结果及分析
  • 3.5 结论
  • 4 海洋上混合层对台风浪响应的三维模式研究
  • 4.1 台风模型介绍
  • 4.1.1 Holland 台风模型简介
  • 4.1.2 台风模型参数设置及计算结果
  • 4.2 海浪模式介绍
  • 4.2.1 WAM 模式的物理方程
  • 4.2.2 WAM 模式中源函数的参数化
  • 4.2.3 WAM 模式的数值计算方法
  • 4.2.4 WAM 模式模拟台风浪的设置
  • 4.2.5 WAM 模式模拟台风浪的计算结果
  • 4.2.6 WAM 模式模拟台风浪小结
  • 4.3 POM 模式介绍
  • 4.3.1 POM 模式的控制方程
  • 4.3.2 POM 模式的边界条件
  • 4.3.3 POM 模式设置
  • 4.3.4 数值试验E 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 4.3.5 数值试验F 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 4.3.6 数值试验G 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 4.3.7 数值试验H 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 4.4 结论
  • 5 结语
  • 5.1 主要结论
  • 5.2 提出问题和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低压亚超混合层燃油雾化特性数值研究[J].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0(03)
    • [2].超声速混合层涡结构内部流体的密度分布特性[J]. 物理学报 2020(14)
    • [3].空天院科研人员在大气混合层高度获取方面取得进展[J].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20(08)
    • [4].激光雷达和探空反演的混合层高度对比分析[J]. 气象科技 2020(04)
    • [5].乌鲁木齐大气混合层厚度和稳定度与大气污染的关系[J]. 干旱区地理 2019(03)
    • [6].天津重污染天气混合层厚度阈值及应用研究[J]. 气象 2018(07)
    • [7].一种更为客观的海洋混合层厚度测量新方法[J]. 传感器世界 2018(04)
    • [8].二维时间发展混合层噪声的直接数值模拟[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7(01)
    • [9].北京近年地表风速和大气混合层厚度变化特征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7(06)
    • [10].三明市大气混合层高度变化特征分析[J]. 海峡科学 2017(06)
    • [11].宁波市大气混合层厚度变化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04)
    • [12].浙江省大气混合层高度变化特征分析[J]. 气象科技 2017(04)
    • [13].基于观测资料的海浪与混合层深度相关性分析[J]. 海洋科学进展 2016(01)
    • [14].基于气象条件的大气混合层高度模型研究[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 [15].可爱的沙漠[J]. 广东第二课堂(上半月小学生阅读) 2017(06)
    • [16].可压缩混合层流场光学效应分析与实验研究[J]. 物理学报 2013(18)
    • [17].海洋混合层深度时空分布及其与风、浪参数的相关性分析[J]. 海洋学报 2019(05)
    • [18].一种海洋混合层深度的智能识别方法研究[J]. 热带海洋学报 2019(05)
    • [19].珠三角地区日最大混合层高度及其对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05)
    • [20].化学反应对超音速混合层发展的影响[J]. 力学与实践 2017(03)
    • [21].邢台市大气稳定度和混合层厚度特征研究[J]. 气象科技 2016(01)
    • [22].基于激光雷达和微波辐射计观测确定混合层高度方法的比较[J]. 高原气象 2016(04)
    • [23].印度洋预报系统混合层深度预报检验[J]. 海洋科学进展 2014(04)
    • [24].成都市混合层厚度的计算及方法对比[J].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5(01)
    • [25].2013年南沙海域混合层深度的季节变化特征[J]. 南方水产科学 2015(05)
    • [26].陕西省混合层高度变化规律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14(05)
    • [27].可压缩混合层交界面附近湍动能特性的实验研究[J].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2(06)
    • [28].混合层深度对热带气旋强度的影响[J]. 气象 2010(04)
    • [29].热带太平洋混合层深度的年际异常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关系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0(06)
    • [30].可压缩混合层流动近十年研究进展[J]. 力学进展 2008(01)

    标签:;  ;  ;  ;  

    海洋上混合层对台风浪响应的数值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