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小麦作为我国北方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小麦秸秆资源量占秸秆总资源量的18.31%。我国秸秆利用率只占发达国家利用率的35%左右。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近年来各地大面积焚烧秸秆的现象时常发生,秸秆燃烧热值低,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污染环境,毁坏树木和耕地。因此,寻求一种可利用秸秆进行循环利用的方式已经成为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秸秆进行预处理,打破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形成的晶体结构,使微生物能有效的、快速的运用底物进行发酵代谢是秸秆厌氧发酵一项关键的技术。通常来讲,秸秆预处理的方法有三种: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本课题结合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08DZ1900405)课题,拟通过氨-生物联合预处理技术参数的研究,解决小麦秸秆废弃物厌氧消化产气困难的问题,为小麦秸秆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小麦秸秆为原料,利用尿素溶液对小麦秸秆进行预处理,并对预处理后的秸秆进行沼气发酵试验研究,探讨了氨预处理时间对小麦秸秆沼气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尿素溶液为40g/L的情况下,预处理25天时,总产气量达到最大,在31天的发酵时间内总产气量为8388mL。沼气中甲烷含量在发酵进行第10天后达到最大值,为56.2%,与空白相比,提高了8.91%。此外,通过研究发现,尿素的添加对厌氧发酵系统的pH和酸度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该项研究为小麦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益的思考。(2)以小麦秸秆为原料,研究了不同氨预处理浓度对小麦秸秆沼气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氨预处理的时间为25天,尿素质量浓度为45g/L的情况下,达到最大的总产气量,在33天的发酵时间内总产气量为11115mL。沼气中甲烷的最高含量为56.4%,相对于空白试验组提高了9.09%。(3)以小麦秸秆为原料,对其进行氨-生物联合处理,在实验室自行设计的小型沼气发酵装置上进行了厌氧发酵试验,研究了氨-生物联合处理中生物处理pH值(pH3-7)对小麦秸秆沼气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黄孢原毛平革菌和里氏木霉的添加比例为1×108:1×108,生物处理pH为4的情况下,总产气量达到最大,为9123mL。在发酵第9天时,生物处理pH为4的试验组日产气量最大,为980mL。厌氧发酵过程中的pH值和挥发性脂肪酸的质量浓度均在正常的范围内。气体中甲烷最高含量为54.64%,较空白试验组提高了3.62%。发酵时间大大缩短,为22天。(4)对小麦秸秆进行了氨-生物联合预处理,在试验室自制的小型厌氧发酵装置上,对预处理后的小麦秸秆进行了厌氧发酵制取沼气试验,探讨了氨-生物联合预处理中,菌种的添加量对小麦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预处理尿素质量浓度为35g/L,生物预处理pH=4,黄孢原毛平革菌和里氏木霉的添加比例为1×109:1×109的条件下,小麦秸秆厌氧发酵过程中沼气总产气量最大,为7968mL,较空白组提高了23.11%。发酵过程中了pH, VFA和CH4的变化均在正常的范围内,最高甲烷含量为51.33%,较空白组提高了6.01%,整个发酵过程历时23天。(5)在氨-生物联合处理中,选取影响氨-生物联合处理小麦秸秆的关键性因子,包括,氨预处理的时间、氨预处理的浓度、生物处理的pH值进行了响应面的优化试验。分析得到了预测小麦秸秆氨-生物联合预处理后沼气发酵总产气量的二次回归方程,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811,模型在P<0.1上具有显著性,模型中1次项均不显著,二次项中氨预处理时间对模型的影响最为显著。此模型可以用于预测和优化小麦秸秆氨-生物联合处理小麦秸秆的条件。RSM优化预处理条件为:尿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45g/L,生物处理的pH值为4.82,尿素处理时间:27.13d,总产气量(Y)最大值的预测值为:9775.5mL。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含油污泥联合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0(15)
- [2].微波联合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 2017(08)
- [3].基于梯度格型联合处理滤波器的注射机注射速度控制方法[J]. 塑料科技 2020(08)
- [4].含油清洗废水联合处理工艺研究[J]. 化工管理 2014(03)
- [5].一种生化联合处理油基岩屑工艺的研究[J]. 石油化工应用 2016(12)
- [6].压力协同渗透和反渗透联合处理再生水特性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16(11)
- [7].人工湿地与生态温室联合处理冬季农村生活污水的应用研究[J]. 绿色科技 2017(12)
- [8].生化与臭氧后置联合处理印染废水的工程实践[J]. 重庆大学学报 2011(S1)
- [9].电化学絮凝与化学絮凝法联合处理油田污水的实验分析[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9(01)
- [10].电化学絮凝与化学絮凝法联合处理油田污水的实验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15)
- [11].去甲斑蝥素和吴茱萸碱联合处理对HepG2人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4(08)
- [12].关于联合使用AutoCAD和Photoshop的试述[J]. 信息通信 2014(03)
- [13].时频联合处理抑制OFDM系统子载波间干扰[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14].缺血联合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性压疮的影响[J]. 循证医学 2017(06)
- [15].缺氧池+氧化沟联合处理制革废水的工程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4(08)
- [16].高级氧化-生物法联合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 2012(22)
- [17].异抗坏血酸与氯化钙联合处理对鲜切芒果的保鲜效果[J]. 食品工业科技 2020(01)
- [18].低温等离子-壳聚糖联合处理对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J]. 印染助剂 2014(08)
- [19].热湿联合处理空调方式的3大弊端[J]. 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 2008(07)
- [20].飞机尾流雷达探测的时-频-空域联合处理[J]. 应用科学学报 2009(02)
- [21].多种工艺联合处理制药废水[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 2008(05)
- [22].碱/超声联合处理对庆大霉素菌渣溶胞的影响[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7(05)
- [23].印染废水铁碳微电极-电化学氧化联合处理研究[J]. 应用化工 2013(09)
- [24].高级氧化与生物联合处理含氯酚废水的研究[J]. 科技信息 2009(14)
- [25].微波-活性炭联合处理焦化废水的应用前景[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7(04)
- [26].模糊控制在循环水加药联合处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08(12)
- [27].压力与热联合处理对猪肉脂肪氧化的影响[J]. 肉类工业 2016(05)
- [28].菌藻联合处理对罗氏沼虾育苗的影响[J]. 河北渔业 2012(08)
- [29].微波-机械力化学联合处理对神府煤浮沉组成的影响[J]. 选煤技术 2010(03)
- [30].水泥窑和焚烧炉联合处理生活垃圾技术的试用[J]. 水泥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