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天台学对唯识古学的吸收与抉择

早期天台学对唯识古学的吸收与抉择

论文题目: 早期天台学对唯识古学的吸收与抉择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宗教学

作者: 刘朝霞

导师: 陈兵

关键词: 早期天台学,唯识古学,地论师,摄论师,如来藏,大乘空观,无明,法性

文献来源: 四川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天台宗与唯识宗是中国佛教的两大宗派。天台宗教观双美,定慧相资,南岳初创,天台大成,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创立最早的一家。相对于唐代以弘传玄奘新译唯识经典为主的慈恩系唯识学,唯识古学主要指南北朝时以弘扬旧译《十地经论》与《摄大乘论》为主的地论学派与摄论学派。早期天台学的创立,是以《地论》与《摄论》的弘扬为背景的,慧思直接或间接问学的禅师,多与地论师有一定的关系,慧思与智者并长期与摄论师之干将慧旷律师交往,因此,南岳慧思与天台智者师弟,不同程度的受到地论师与摄论师学说的影响。但天台学并未因此成为唯识古学之一系,原因在于天台学在吸收唯识古学的同时,有抉择唯识学的一面,这种抉择成为天台学建立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然而,过去的研究中,关于这一问题较少涉及。因此,本文以早期天台学(主要以南岳慧思与天台智顗为范围)对唯识古学(包括地论师与摄论师)的吸收与抉择为研究对象,试图藉此把握天台学之精神实质,进一步,通过中土人士对唯识学态度的具体分析来探索唯识学在汉地数兴数衰的根本原因,藉此加深对唯识学的理解,同时也反思天台祖师对唯识思想态度的实质。 论文的主体部分分为八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对天台学与唯识古学的概要介绍,慧思之前诸师与唯识古学的交涉,慧思禅法对唯识古学的吸收改造,智者对唯识古学的吸收与抉择。具体如下: 第一章“天台学的基本结构与特色”是对天台学的概要介绍。首先根据南岳慧思与天台智者的践履与著述,探讨天台学成立的核心要素,包括所依经论、祖师的证悟境界、流传下来的著述等几个方面。天台教学,可以浓缩为“教”与“观”二者,观主要指以三观(次第三观与一心三观)为核心的止观学说,

论文目录:

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方法论的抉择

第一章 天台学的基本结构与特色

第一节 南岳天台的践履与著述

一、南岳慧思

二、天台智者

三、天台宗所宗教典

第二节 基本结构——三观

一、三智、三谛与三观名义

二、智者对三智、三谛、三观的阐发

三、一心三观

第三节 基本结构——四教

一、四教与三观

二、四教名义

三、五时八教

四、小结

第四节 天台学的定位与归属

第二章 唯识三大士及唯识古学的主要观点

第一节 印度根本唯识学概况

一、唯识三大士及其著作

二、三大士思想的出发点——大乘空观

三、唯识学思想概要:八识与三性

四、三大士的复杂思想

第二节 唯识古学概貌(之一)

一、地论师

二、地论师的观点

第三节 唯识古学概貌(之二)

一、真谛译籍

二、摄论师

三、真谛的学说

第三章 天台学的准备阶段与唯识古学的交涉

第一节 慧思的师承

第二节 诸师考辨

一、明师

二、最师

三、慧师

四、文师

五、善慧大士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南岳慧思的心意识说

第一节 如来藏说

第二节 心相与心性

一、《大集经》、《大智度论》中的心相与心性

二、慧思的心性与心相说

第三节 “意”与“识”

一、意识与意根

二、转识与藏识

第五章 《大乘止观》对唯识古学的融会与超越

第一节 关于《大乘止观》的歧义

一、歧义之一:关于作者

二、歧义之二:本论与天台学的关系

三、本文的立场

第二节 本论的结构与创作背景

一、本论结构概览

二、本论与《摄大乘论》结构比较

三、本论的创作背景:唯识古学面对的理论诘难

第三节 本论对唯识古学的融会与超越

一、从真实性说起

二、体相用结构说之一:真心缘起说

三、体相用结构说之二:无明缘起说

四、止观与唯心

第四节 本论于天台圆教的意义

一、本论以圆摄别的旨趣

二、本论所显示的南岳天台的不同路径与风格及对天台后学的启示

第六章 智者天台学与根本唯识学的比较

第一节 性相总论

一、一念三千与唯识说

二、三谛与三性、三无性

第二节 止观行证

一、止观名义

二、圆顿止观与缘总法止观

三、无生观门与四寻思

四、判位次

第七章 智者论心意识

第一节 《法界次第初门》、《觉意三昧》等中的心意识说

第二节 《金玄》、《妙玄》及《维摩玄疏》、《维摩文疏》中的三识说

一、《金玄》、《妙玄》中的七、八、九识

二、《维摩玄疏》、《维摩文疏》中的六、七、八识

第三节 正说:一念无明法性心

第八章 智者对唯识古学的抉择

第一节 智者与唯识古学

第二节 别教

一、“别教”的出处

二、智者对别教的界定

三、别教泛说

第三节 料简地、摄诸师学说(之一)

一、真修缘修

二、四宗五宗

第四节 料简地、摄诸师学说(之二)

一、识与唯识

二、料简《摄论》

第五节 智者佛学史观的特色

一、尊经

二、无诤

三、终极旨归:解脱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本人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四川大学博士论文研究创新自评表

发布时间: 2005-10-08

相关论文

  • [1].太虚唯识学思想研究[D]. 李广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
  • [2].实相之门——《大智度论》禅观研究[D]. 尹邦志.四川大学2004
  • [3].蕅益智旭净土思想研究[D]. 龚晓康.四川大学2005

标签:;  ;  ;  ;  ;  ;  ;  ;  

早期天台学对唯识古学的吸收与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