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俄语动词语法意义的对应表达

汉语中俄语动词语法意义的对应表达

一、俄语动词体的语法意义在汉语中的对应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罗薇[1](2021)在《《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研究》文中指出《汉语官话语法试编》是俄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出版的、专为高等教育编写的汉语语法教科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该书既是一部实用的汉语教材,也是一部传承俄罗斯汉学研究传统、充分吸收以往欧洲人汉语学习与研究成就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较早以普通语言学理论解释汉语的学术着作。本文将以1902年首版为基础,结合施密特个人档案、拉脱维亚大学所藏施密特个人藏书中的相关资料,从成书的历史背景、俄罗斯人的汉语学习与研究传统、欧洲人学习汉语的历史、世界语言学史以及俄罗斯汉语教育史的角度挖掘该书的特点和价值。该书写作的主要基础来源于俄罗斯人研究与学习汉语的传统。得益于作者施密特在彼得堡大学所受的东方学专业训练,俄国汉学、尤其是彼得堡大学汉学学派汉语教学的传统、以及俄国人的语言研究传统对施密特写作《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产生了深刻影响。首先,在俄国汉语研究的强项方面,如语法分析系统、汉字分析法等方面,施密特广泛采纳了前辈学者的观点,并且在传统汉学的基础上提出适应新局势的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此外,对俄国人学习汉语的继承还表现在另一些方面,如:延续俄国汉学研究的传统项目,同时关注汉、满、蒙三语,又根据海参崴东方学院对学生掌握东亚语言的要求增添了日语、朝鲜语以及越南语等语言材料。其次,继承彼得堡学派对中国历史语言文化的基本观点,认为包括汉语在内的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地区文化一样,可以通过一般方法被科学地认识、研究,汉语并非是某些欧洲汉学家认为的“停滞不前”的、处于其原始状态的一种低级语言,而是具有与其文化相关的理据性,需要理性地认识。再次,彼得堡汉学学派注重积累史实材料,在研究汉语时,施密特大量收集、引用丰富的语言材料和例证,这也是施密特作为瓦西里耶夫弟子最突出的传承特点之一。俄罗斯人早期对汉语的认识主要来源于驻北京东正教使团成员论着和西方人的汉语教材,另外还有大量从中国运回的中文原典。俄罗斯人对汉语的认知从一开始就具有三方面的视野,他们既传承本国人的研究,又善于参考西方、中国的研究和学习资料。一方面,该书吸收了当时欧洲和中国学术界对汉语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一部在系统、科学的文献综述基础之上的学术着作,对欧洲其他汉学家的观点、成果和语言材料进行整合,从中得出更进一步的观点,从而成为外国人汉语教材编着史发展到19、20世纪之交时具有综述性、整合性的一部着作。另一方面,《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中对欧洲人汉语学习资料的运用还在于对其中收集的语言材料进行分类、精选,找到最适合编入该书的范例。最后,《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特点还在于将以往欧洲汉学家、语言学家的资料,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将之整合纳入他的语法系统中—一汉语实用语法系统是作者要着重教授的内容,也是这部教材相比于一些欧洲汉学家语料搜集式的汉语教科书更具优势之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一书并非只有零散的语法点汇集,而是强调汉语语法规则的整合归纳,并且首次在俄语语境下构建一套新的汉语实用语法体系。是明清时期以来外国人对汉语语法科学研究史的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继往开来之作,也是20世纪以后国际学界的现代汉语研究往纵深方向开拓的重要前提,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从欧洲语言学史和俄罗斯语言学史的发展脉络来看,到19世纪末,欧洲和俄国语言学经过了多年的方法和材料积累,在历史比较语言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普通语言学的观念已经为学界所接受,这些思想对这一时期包括施密特在内的俄国语言工作者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普通语言学的新思想在外语教材编纂方面的应用也具有重大意义。从语言学研究的角度看,《汉语官话语法试编》是俄国汉学史上第一次尝试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汉语的语法着作。一方面来说,以汉语为参照、拓宽了普通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的研究路径和研究范围,反过来说,也从西方语言学的新成果出发丰富了汉语研究的方法论。从语言本身的发展来看,这一时期的汉语内部也发生了重要变化,随着清末社会大变革,越来越多的新词日渐成为时尚,北方官话口语日益成为最重要的中外交往标准语,白话文运动已在酝酿之中;另一股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来自西欧语言学的发展——经过19世纪的发展,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该书可以看作是一部汉语史研究与汉语实践语法研究相结合的产物,书中证实了运用产生于印欧诸语言框架下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普通语言学方法在汉语研究中的可能性与可行性。通过对本书的研究,可以从“他者”的角度审视汉语对普通语言学理论和方法论的贡献,挖掘汉语对历史语言学及普通语言学研究的补充意义,加深历史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观念下对汉语及其历史演变的认识。最后,《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出版使用对19、20世纪之交俄国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的的汉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语言实践教材,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规则、掌握用法,作者不仅善于描写语法规则时在抽象化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化表述,注重使用条件、搭配对象、适用范围、特例等方面的考察,力求使语法规则呈现出严谨、易懂、实用的特色,同时还配有大量精选范例。此外,教材的内容还间接地反映了俄国的教育政策、教育历史,海参崴东方学院的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汉语课程大纲、教学目标,施密特本人的教学思想等。因此,教材的内容折射出这一时期俄国汉语教育史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生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即19、20世纪之交)、特定教育场所中(即海参崴东方学院)、特定教育者(即施密特)主导下、针对特定学习者群体(即就读于海参崴东方学院的大学生、军官和少量其他社会人士)的教育活动的历史进程。总之,俄国汉学家施密特专为海参崴东方学院的汉语学习者编写、并于1902年出版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一书,既继承了俄罗斯汉学、尤其是彼得堡大学学派既往的已有研究成果和研究传统,采用了俄国人头脑中相对成熟的俄语语法框架基础,又能放眼世界,有所取舍地借鉴当时流传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其他国家汉学家所着的汉语教材,另外还成功运用最新的俄国和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研究方法论,以及截止到清末时期的中国传统语言学成就来科学地描写汉语,是俄国汉语教育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部语法教科书。本文将结合教材原着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梳理本书的编写特点及研究成果,全面考察这部着作的重要作用及价值。

李丹宁[2](2018)在《“了”的句法分布研究 ——兼与俄语时体范畴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通过考察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在不同语料中的分布与用法。考察选取书面语语料:《人民日报》,口语语料:《编辑部的故事》、1982年北京口语调查和综合类语料:现当代小说、戏剧、《新结婚时代》和百家讲坛。较为全面,有代表性。分析研究“了”的分布特点:主要是“了”与动词性成分连用的句子最多,其中动宾之间结构在各类语料中都是最多的。书面语料中的句中“了”分布多于句尾“了”,口语语料中的句尾“了”分布多于句中“了”。对动词性成分后和非动词性成分后的“了”进行语义语用分析及用法辨析。按“了”表示的“完成体”把语义分为动作行为结束、开始持续、状态变化实现三项。并据此语法意义分析发现,大多数句子及句子类型都具有动作行为结束义,较少数句子具有开始持续义。对难以判断的语义根据实际确定了依据条件,其中有变化实现语义的三个条件。对句尾语气词的认定确定了判别条件等。考察分析“了”在非动词性成分后的结构在各类语料中的占比情况,其中形容词后最多,名词、代词、数量词较少。主要语法意义表示变化实现,开始持续。还有表示和缓口气的语气词。对特殊结构中的“了”进行了分析,发现并解释了与现有教材及研究的差异。对“了”的语用功能作了分析描写,认为“了”有和缓口气、强调突出、提醒注意和成句作用,在意义上可以代替省略的句法成分。按照四大句类考察所有语料中的例句,发现祈使句中“了”的语气词用法多些,其它句类疑问句、感叹句、陈述句中的语气词用法较少。与俄语完成体进行了对比,对《围城》中880个带“了”的例句进行整理,分出十一类结构。分析对译情况发现,俄汉两种完成体的意义有同有异,可以借鉴共通的理论进行研究。可以利用共性特点进行教学。因为一切理论研究最终要为实践服务。

吴宏民[3](2017)在《俄汉英动词体语法意义表征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于动词体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将俄汉英语动词体进行对比的文章几乎很难发现。然而,进行俄汉英动词体的对比又是十分必要的。俄语动词分成完成体和未完成体(当然还有个别的兼体动词和单体动词),而英语中的动词变化形式更多通过16种时态来表达。本文提出俄语中未完成体和完成体的具体语法意义是能够表示英语16种时态的。本文还从语料库中找到了对比所用的语料进行阐述。本文只是在希望在进行对比后,对俄语教学有所帮助。此外汉语是构建俄英动词体的具体语法意义对比的桥梁。我们肯定汉语动词存在体,汉语动词不仅有体,而且汉语动词的体和英语动词体(更多的是表现为时态)与俄语未完成体和完成体的具体语法意义对应。本论文由正文六章(包括绪论)、结论和参考文献三个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及创新之处。第二章首先阐述“体”这一语法范畴在俄汉英语中的不同理解,最后根据这些不同的理解给体作出具体的定义,并且指出体在俄汉英语里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第二章第二节分别从体的语法意义与语法形式、体的概念组成方面、动作方式和作为语法意义的体的表征来对体进行具体阐释,并且又从动作方式的角度来对体的语法意义进行更进一步的理解与论述。第二章第三节论述体的概括语法意义与具体语法意义,并且指出俄语中的具体语法意义为俄汉英动词体对比的基础。可以这么说这一节是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进行的对比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第三章根据第二章第三节提出的作为对比基础的具体语法意义,从俄语中未完成体和完成体的具体语法意义出发,找到汉语是如何表达这些意义的,同时与俄语句子的表达进行对比。第四章主要进行英汉动词体具体语法意义表征对比的论述,本章从英语的16种时态出发,找出汉语是如何表达英语这16种时态的。本章同时指出英语的16种时态同样可以表达俄语中未完成体和完成体的具体语法意义。第五章主要进行俄英动词体语法意义表征对比的论述,从俄语动词体的具体语法意义出发,找到在英语中是如何表达的。第六章(代结论)对俄汉英动词体进行具体对比,对比的基础为俄语动词的具体语法意义,同时依据这些动词的具体语法意义来构造类似的汉语和英语的句子,最后以图表形式呈现。并指出论文写作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冯柱[4](2016)在《俄汉体貌语义表达手段对比研究 ——以《тихийдон》及其译本为语料》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突破传统体的语法范畴,以俄罗斯传统功能语法理论、体貌功能语义范畴为理论方法,以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原着及其两个中文译本为语料,通过完善、建构俄、汉语体貌功能语义场的方式,系统对比了具体事件、具体事实、当下持续三种基本功能体貌语义各种不同语言层次的表达手段,揭示了俄汉两种语言参与表达功能体貌语义的手段异同。本论文通过对比证实了俄汉语语法体范畴的类型学差别。俄语语法体范畴是原型体范畴,选用动词体是强制性的;体貌语义的表达以语法体形式为主,以动词的词汇意义、行为方式动词、体貌语义结构模式、体貌语义构式、话语类型等手段为辅。汉语的语法体范畴不是原型体范畴,体形式的选用不都是强制的;体貌语义的主要表达手段,不仅是体形式的语法手段,而且是词汇语义、构词、句法结构、话语类型等多层次手段。本文的对比是在体学前沿理论基础上进行的。引入逻辑学的“事件”“事实”概念,从句子的语义交际结构角度,区分出具体事件和具体事实两种体貌变体意义。具体事件意义指向客观世界情景本体,是受话人作关于客观世界具体、特定事件的报道、叙述。具体事实意义指向人的主观世界的意识,表达说话人的逻辑判断、推理及其关心的预期事实情态。从这个角度对比俄汉体貌语义表达手段在国内还尚未见到。本文最重要的新意是:1)完善(俄语)、构建(汉语)当下持续体貌语义、具体事件体貌语义和具体事实体貌语义三个子场;2)归纳构拟了一系列体貌语义结构模式和体貌语义构式,论证了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其体貌语义表达功能。

王桂亮[5](2014)在《汉语方言完成体标记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选择汉语方言完成体标记为跨方言比较的对象。在跨方言比较过程中,充分利用丰富的汉语方言语法资料,借助“两个三角”语法理论,立足于语音形式和语义语法表现,通过综观概貌和微观透视,尽可能全面地考察方言完成体标记成分的形义特征、总体类型、共时分布和历时语音演变情况,力求在描写总结的基础上能够解释现象成因。本文共六章。第一章绪论。首先结合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现状说明语义范畴对跨方言语法比较的重要意义,讨论了汉语体貌范畴的语义范畴属性,从扩大语法事实考察视野角度说明跨方言比较对汉语体貌研究的重要价值,确立本文以方言完成体标记为具体研究对象。其次,结合已有认识说明本文对完成体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办法。再次,结合跨方言比较的特点讨论了本文对“两个三角”和“句管控”研究方法的具体理解。最后说明本文框架、方言语料来源和引用规范等情况。第二章为汉语完成体的研究现状述评。鉴于汉语完成体的有关文献数量庞大(约2000篇),本文单独成章来详细梳理,以便为“整体汉语”视角下的跨方言比较寻求突破口。本章主要分为共同语、方言、历史语法和其他领域来分别梳理,评述得失,从中可以看到各个领域都共同存在着“争议多、不均衡”的共性问题,因此通过跨方言比较扩大语法事实的考察视野就成为重要选项。第三章综观汉语方言完成体标记的总体类型、音义概况、地理分布和演变趋势。首先结合实际情况,把方言完成体标记区分为后附型、前置型和变音型三大类。然后重点考察后附型标记这一主体类型,具体采用方言地图和非地图文献资料互证互补的方法,细致考察各小类的语音形式和地理分布情况,发现南北方言总体表现不同,接着运用语音演变理论从声韵调的具体表现分析该类标记的语音弱化演变趋势的详情,最后把该类标记的突出音义特征概括为“音源多途”和“一标多用”。第四章从相对微观的视角选择后附型标记的两类个案(北方方言“了”类标记和南方方言“掉”类标记)进行跨方言考察。北方方言“了”类标记有同形和异形之分,同形类方言与异形类方言的地理分布呈现为大致对立的分布状态,本章采用“点面结合、单点透视”的处理办法考察了异形类方言“形义错配”的具体表现,从语法系统内部功能分化和语言(方言)接触的不同影响两个主要方面解释了形成地理分布对立的内因和外因。南方方言“掉”类标记体现出很强的共性特征,本章采取分区分小类依次归纳对比的办法,总结出该类标记的多项共性特征和细节差异,然后结合普通话“掉”类词的体貌特征、方言“掉”类标记的历史来源和汉语完成体的总体特点思考了“掉”类标记的完成体地位问题。方言“掉”类标记在地理分布上的共时联系和历时替换过程,可以看出南方方言之间的历史接触痕迹和移民联系,也可以看到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相互影响。第五章梳理变音型标记。本章依据变音方式把变音型标记分为儿化类、D变韵类、变调类、混合变音类等四种主要类型,总结了每类方式的语音特征、语法意义和地理分布等情况。总体来看,变音方式都具有很强的口语色彩,受到的限制较多,通常都有特定的变音规则,主要发生在单音节动词或形容词身上,具体语音来源多与“了1”有关,而且南北方言采用变音方式的总体表现有所不同:北方方言里变韵、变调、混合变音等各种变音方式都比较普遍,而南方方言里似乎只有变调较为常见。本章认为应从是否在方言语法系统中表达了独立的语法意义来认定其语法性质。此外,还结合语法化程度的语音表现将汉语方言完成体标记的语音弱化链条具化为“动词(“了、过”等)→动态助词(“了、过”等)→词缀((?))→屈折化阶段(儿化、D变韵、变调等)→零形式(:/Φ)”,从口语和书面语互动角度推测了变音型标记和普通话“了”等其他标记之间竞争发展的可能态势。第六章结语,总结了本文通过跨方言比较得来的一些基本认识,指出了尚存的不足之处。整体来看,汉语方言完成体标记的总体类型表现南北有别,地理分布特征呈现为“跨区串片”,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形义对应关系基本呈现为“大同小异”的错配状态,语音弱化大趋势与功能单一化并不对应,怎样处置“一标多用”难题将会影响到整个研究进程。本章还结合跨方言比较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思考了跨方言比较的材料处理和多重研究价值问题,就完善方言完成体的调查内容和思路提出了建议。本文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关注视角尚不平衡和理论解释尚有不足两大方面。

关月月[6](2014)在《俄语简单句语义—句法模式生成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关于句子生成机制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句法自治理论,其主要观点为:①句法自治且具有生成性。以“核心句”为基础,通过一系列规则转换可生成其它句子;②语义的作用只是对句子做出解释和限制。二是语义结构生成句法形式的理论,其观点为:语义结构具有生成性,句子的生成过程是语义结构向句法结构的转换。从第二种观点出发,借鉴“意思文本”理论研究句子生成机制的方向,可将句子的生成过程标示为:谓词语义结构→深层句法结构→表层句法结构。从语义结构生成基础深层句法结构时,语义配价和深层句法题元的对应主要呈现为常规投射、转换投射、分裂投射、合并投射、隐性投射类型,深层句法结构向表层句法结构的转换表现为对等转换、合成转换、分解转换方式,深层句法题元的表层体现形式需要借助于对具体自然语言语料的统计分析来实现。简单句从语义结构→深层句法结构→表层句法结构的纵向生成过程可以通过某个谓词单位的支配模式表格体现。在支配模式表格中语义配价与深层句法题元、深层句法题元与表层句法题元的对应都会一一呈现。

徐涛[7](2011)在《词汇函数的理论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词汇函数理论原本是为《意思文本》模式理论这个整体理论服务的。就其被创制出来的本意而言,它是在《意思文本》模式理论内进行运作的、构成深层句法结构元语言和进行深层句法结构转换的核心构件。而我们则把词汇函数理论看作是一种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来解决俄、汉语自然语言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一方面,可以丰富词汇函数理论自身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可以发现、解释乃至解决某些在自然语言研究中所接触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丰富语言学研究成果及其方法论。具体来说,一方面,我们以词汇函数为描写手段去拓展词汇语义学和熟语学的研究视角。另一方面,我们主要选取了俄、汉语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一为俄语中动词体变体意义的研究,一为汉语中动补结构的分类研究。同时,我们对俄汉语中的共有现象——虚义动词进行了对比性研究,从对比当中揭示出俄汉语各自的语言特点。最后利用俄汉语平行对照的模式,尝试借助《俄汉平行对照语义关系词典》把以上这些研究成果记录和描写下来。

王洪明[8](2011)在《俄汉阐释动词词义的元语言释义对比》文中研究说明莫斯科语义学派的元语言释义理论在分析词汇单位时有一系列优势,但它使用的元语言是俄语词汇单位。很明显,对于母语是汉语的学者,俄语元语言不是理想的用于汉语词汇单位语义分析的工具语言。因此,使用莫斯科语义学派的元语言释义理论构建汉语语义元语言体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使用莫斯科语义学派的理论思想,尝试初步构建汉语语义元语言体系。汉语语义元语言体系的构建包括两个部分:词汇和句法。词汇部分是对国内汉语学界汉语元语言研究成果的进一步简化。句法部分提取自现代汉语常用句型,是对汉语句型进一步简化的结果。提取的汉语语义元语言可以用作俄汉词汇单位语义对比分析的工具语言。本文选择阐释动词作为研究对象,对俄汉阐释动词使用汉语语义元语言进行了语义对比分析。阐释动词是说话人用以表达观点、评价、实现自我的一类特殊动词。阐释动词的研究,在当代语言学研究背景之下,极具意义。阐释动词的语义结构中主要包含两个语义成分:1)客观世界中存在的事件P(预设); 2)说话人对P进行的主观解释评价R(陈说)。阐释动词的语义结构决定了它一系列的语义、语法、语用特征。阐释动词和其它类别的动词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相互转化,转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语义成分角色发生了变化;2)陈说语义成分内容发生变化。

陈晨[9](2010)在《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习得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通过自然语料收集、中介语语料库考察、专题语法测试等手段对汉语体标记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探讨留学生习得汉语体标记及其相关句式的规律和特征。研究成果不仅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第二语言教学,为对外汉语教学体系中教学大纲和教材选取、编排相关语法项目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也能有助于更好地揭示语言的一些普遍规律,挖掘汉语母语者“习焉不察”的特有的语法现象和特点,为汉语本体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有益启示。本文主体论述部分共有五章,第一章至第五章研究角度不同各有侧重,但内容上相互衔接,环环相扣,外加绪论、结语,共七个部分:绪论:介绍本文研究重点,阐述研究意义;说明本课题研究任务、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确定本文研究框架、研究对象、考察范围及语料来源。第一章现代汉语时体研究述评:简要回顾时体研究的研究历史、研究内容和研究角度,在此基础上,提出时体研究尤其是汉语体标记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尚待解决的问题:其一,研究的视野不够开阔,缺乏汉语体标记习得的系统研究;其二,较少关注语际迁移的影响,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的习得特点揭示不够;其三,汉语体标记的本体研究成果转化不够;其四,对习得顺序、习得难度研究不够;其五,研究方法还有待改进,定量研究较为薄弱。第二章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习得过程中“语际迁移”:简要介绍了留学生母语(英语、日语、韩语、泰语和越南语)时体系统的特点,系统考察了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了”、“着”、“过”、“起来”、“下来”、“下去”的偏误类型,并以“了”的习得为例,对母语背景为越南语的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习得情况作了语际迁移个案研究,分析越南留学生汉语习得中母语的特殊迁移现象。群案研究显示了不同母语背景的留学生所出现的偏误类型和习得特点各有特色,个案研究则进一步有力地证明了母语在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习得过程中产生的迁移作用。群案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更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第三章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习得过程中偏误“分布规律”:根据调查统计所得的各类偏误数据,总结了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习得过程中的各种分布特征,包括不同偏误类型的数量/频率分布、时段分布、语体分布以及母语背景分布等特征。本章的研究发现可以细分为五点:其一,无论是书面语体,还是口语语体,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使用汉语体标记所出现的偏误类型基本相同,偏误出现的阶段也大体一致。“基本相同”和“大体一致”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差别,偏误类型在英、日、韩、泰、越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语料中也存在不少差别,其中的细微差别之处尤其能体现母语背景在学习者习得过程的迁移影响;其二,随着学习时段的递升,目的语的影响增大,语内偏误成分也增多;其三,偏误率高的项目、其导致偏误的原因往往具有普遍性,如“了”、“着”、“过”的错序偏误是留学生语料中出现的“共性”最多的一类偏误,偏误原因均与“离合词”有关。又如“起来”、“下去”、“下来”的回避现象,都是缘于人类认知策略中普遍的“简化”倾向;偏误率高的项目其导致偏误的原因往往具有多样性,如导致“起来”和“下来”混用的原因有三类:语际迁移、语内干扰、语法项目之间互相干扰;其四,偏误率高低与语体情境相关的计划程度相关:书面语体计划程度高,偏误率相对低;随意的口头语体中计划程度低,偏误率相对高;其五,本章重点考察了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之间的混用现象,留学生汉语体标记的混用偏误体现了中介语的“变异性”。第四章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习得过程中的“普遍倾向”:本章从分析测试语料和自然语料的两个角度,研究不同母语背景的留学生对汉语“了”、“着”、“过”的习得过程,考察情状类型对留学生习得体标记的影响。统计数据显示,我们的研究结果与“体假设”基本符合。“体假设”认为,“了”和“着”的习得方向是相反的:首先把(完整体)过去时标记用于达成动词和完结动词,以后扩展到活动动词和状态动词;非完整体过去时形式首先用于状态动词,其次是活动动词,然后是完结动词和达成动词;进行体标记首先用于活动动词,然后扩展到完结动词和达成动词。我们的研究证明,“了”倾向于和“达成、完结”等终结情状结合使用,“着”倾向于和“活动、状态”等无终情状结合使用,而“过”能与任何一种情状的动词同现,不受动词情状类型的限制。第五章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习得过程中的“习得顺序”:本章充分利用“正确使用相对频率统计法”、“习得区间归纳法”、“蕴涵量表法”,对第三章、第四章的自然语料、中介语语料库语料和专题测试语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综合考察外国留学生汉语体标记的使用频率、正确相对频率和偏误相对频率,构拟出六个体标记下位句式的习得顺序。在此基础上,以“过”为例,对比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体标记习得和母语习得顺序的异同。(1)对母语背景为英语、日语、韩语、泰语和越南语的留学生进行较为广泛的调查,揭示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习得汉语体标记的共性和规律,证明语言习得的普遍倾向。(2)以“了”的习得为例,对母语背景为越南语的留学生体标记习得情况作语际迁移个案研究,分析越南留学生汉语习得中母语的特殊迁移现象,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3)力求语料来源多源化、语料分析方法多元化、研究角度多样化,首次准确地揭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中“汉语体标记动态的发展过程”。本文主要是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包括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中介语、语言迁移、习得模式、学习策略、西方语言类型学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收集的相关语料,对不同母语背景的留学生习得各体标记句式的情况进行多角度的考察和分析。在语料收集和整理的方面,注意调查语料和中介语语料库语料相结合、口语体语料和书面语语料兼有、不同母语背景的语料相互参照、汉语母语者语料与中介语语料相对照。在语料分析方面,注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正确语料和偏误语料分析相结合、使用率和准确率兼有。在分析过程中,力求研究角度多样化:静态描写和动态分析相结合(静态描写主要指的是留学生习得偏误类型的归类;动态分析指的是留学生习得顺序的构拟)、共性的归纳与个性的挖掘互补、第二语言习得与母语习得两相对比。

李莉[10](2006)在《大学俄语专业学生动词体使用常见错误分析》文中指出俄语中,每一个动词,及其形式都与动词体这一语法范畴联系在一起。动词的体,不仅对学习俄语的外国人,即使对俄罗斯本民族的人也有其困难之处。在我国俄语动词体不仅是教学、学习、使用及研究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其重点及难点集中反映在俄语动词体的使用中。虽然国内研究动词体的论文不少,但大多是对动词本身个体进行的研究,对其深层的挖掘、统计和分析的较少,而专门针对学生用体普遍存在的系统问题的研究则少之又少,因此,有必要对学生俄语动词体使用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从中找出其问题出现的规律性。鉴于上述情况,本研究对大学俄语专业学生动词体常见错误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拟找出动词体常见的错误,并对其进行分类,以便为俄语动词体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一个可行的参考。本论文对大学俄语专业学生使用动词体时出现的常见错误进行了整体的描述,发现学生俄语动词体使用中出现的常见错误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即与汉语间接相关的语际错误、与英语间接相关的语际错误、与俄语间接相关的语内错误,另外,本论文分析了造成这三类常见错误的缘由。

二、俄语动词体的语法意义在汉语中的对应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俄语动词体的语法意义在汉语中的对应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历史背景及其作者
    1.1 海参崴东方学院及其培养目标
        1.1.1 办学背景
        1.1.2 学院设置
    1.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作者施密特
        1.2.1 施密特的早年求学、实习生涯
        1.2.2 赴海参崴东方学院任教后的汉学研究
    1.3 教材的学习者与使用情况
        1.3.1 教材的出版、使用、影响
        1.3.2 学员的汉语学习情况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俄国传统汉学背景下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
    2.1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汉语语音系统考辨
        2.1.1 南北官话的语音系统、汉语音韵研究
        2.1.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注音方案
        2.1.3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汉语发音规则
    2.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对比丘林汉语语法体系的突破
        2.2.1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词法体系
        2.2.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句法体系
    2.3 施密特对比丘林、瓦西里耶夫等人汉字理论的发展
        2.3.1 汉字的起源问题
        2.3.2 关于汉语口语、书面语的讨论
        2.3.3 汉字的“六书”
        2.3.4 施密特对瓦西里耶夫汉字体系的增补
    2.4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对满、蒙、日、朝、越等语言的关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世界汉语研究史框架下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
    3.1 例析《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对欧美汉学的反思
    3.2 以“声调”为例谈施密特对欧美汉语语音研究的整合
        3.2.1 声调的本质
        3.2.2 汉语声调的发音特点
        3.2.3 汉语声调的标调系统
        3.2.4 汉语方言的声调语音规律
        3.2.5 中外学者论“汉语声调的演变”
        3.2.6 “入声”之争
    3.3 施密特对欧美汉语语法研究成果的整理
        3.3.1 某些语法形式在各地的使用差异
        3.3.2 各国汉学家对若干语法规则的不同观点
        3.3.3 欧洲汉学家普遍忽略的汉语语法知识
    3.4 选编欧美、日本汉语教材及中文原典的书面官话范例
        3.4.1 筛选范围:标准北方书面官话材料
        3.4.2 筛选入编:符合语法规范、排列顺序合理
    3.5 个案研究:德国汉学家阿恩德对施密特的影响
        3.5.1 阿恩德及其《官话手册》
        3.5.2 两部教材的总体设计
        3.5.3 以重音理论为例讨论施密特对阿恩德的取舍
    3.6 个案研究:《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对中国传统文献的改编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世界语言学发展进程中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
    4.1 施密特的汉语观
        4.1.1 对汉语的两种定位
        4.1.2 静态与动态、共时与历时
    4.2 汉语语音史的构建:历史比较语言学与语言类型学的结合
        4.2.1 汉语语音史研究的基础材料
        4.2.2 “语音规律无例外”之汉语辅音音变考察
        4.2.3 “语音规律无例外”之汉语元音音变考察
        4.2.4 语言史的社会性——汉语官话的形成
        4.2.5 语言现象的“类推作用”:汉语词根溯源问题
    4.3 俄国语言学成果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应用
        4.3.1 用“形式语法”思想分析汉语的词法
        4.3.2 语言与思维的联系——汉语与中国人的心理
        4.3.3 波捷布尼亚及其弟子的句法思想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从语言教育及应用视角看《汉语官话语法试编》
    5.1 一部“研究—学习—教学”三位一体的汉语教科书
    5.2 从课程理论分析《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材料建构
        5.2.1 横向组织:课程教学板块的功能分析
        5.2.2 纵向组织:螺旋渐进的主题序列性
    5.3 从应用语言学看《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教学大纲
        5.3.1 字词大纲及词汇控制
        5.3.2 语法大纲及翻译训练
    5.4 本章小结
余论 施密特《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价值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1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书影及相关影像资料
附录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序言及目录
附录3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俄语字母注音表(含例字)
附录4 阿恩德《官话手册》序言及目录
致谢

(2)“了”的句法分布研究 ——兼与俄语时体范畴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缘起和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一、同类课题研究回顾
        二、同类课题研究评述
    第三节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句法和分布概念及理论基础
        二、时态概念及理论基础
        三、体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四节 语料考察、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语料考察
        二、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了”的句法分布考察与分析
    第一节 报刊语料中“了”的句法分布考察与分析
        一、《人民日报》中“了”的句法分布考察
        二、《人民日报》中“了”的句法分布分析
    第二节 口语语料中“了”的句法分布考察与分析
        一、《编辑部的故事》剧本中“了”的句法分布考察与分析
        二、1982年北京口语调查语料中“了”的句法分布考察与分析
    第三节 综合类语料中“了”的句法分布考察与分析
        一、现当代小说中“了”的句法分布考察与分析
        二、老舍戏剧中“了”的句法分布考察与分析
        三、《新结婚时代》中“了”的句法分布考察与分析
        四、百家讲坛语料中“了”的句法分布考察与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动词性成分后“了”的语义语用分析
    第一节 句中“了”的语义语用分析及各语料中语义对比
        一、动宾之间“了”的语义语用分析
        二、动补之间“了”的语义语用分析
        三、各类结构语法意义占比情况分析
    第二节 句尾“了”的句法分布对比与语义语用分析
        一、句尾“了”的句法分布情况对比分析
        二、句尾“了”的语义语用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非动词性成分后及其他用法中“了”的语义语用分析
    第一节 “了”的占比情况与语义语用分析
        一、“了”在动词性成分与非动词性成分后的占比分析
        二、非动词性成分后的“了”在各语料类型中的占比情况
        三、非动词性成分后“了”的语义语用分析
    第二节 其他用法中“了”的语义语用分析
        一、双“了”句中“了”的语义语用分析
        二、其他结构中“了”的用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句尾“了”语气词的分布与辨析
    第一节 汉语语气和语气词
        一、汉语语气的概念
        二、汉语语气词的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 句尾“了”语气词用法辨析
        一、句尾“了”在各句类中分布的情况分析
        二、疑问句句尾“了”辨析
        三、感叹句句尾“了”辨析
        四、祈使句句尾“了”辨析
        五、陈述句句尾“了”辨析
        六、句尾“了”兼类情况分析
    第三节 句尾“了”具体语义分类和使用条件分析
        一、句尾“了”具体语义分析分类
        二、句尾“了”的使用条件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动态助词“了”与俄语时体范畴比较研究
    第一节 俄汉对比的意义和内容
        一、俄汉对比的意义
        二、俄汉对比的内容
    第二节 调查问题、语料选取与研究方法
        一、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二、本章语料的选取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从概念和语法意义上看俄汉时体的异同
        一、俄语语料翻译结果统计分析
        二、时体概念及俄汉时体对比
        三、俄汉“体”的语法意义对比
    第四节 从具体翻译中看俄汉时体的异同
        一、“动+了+宾”结构翻译情况分析
        二、“动+了+补”结构翻译情况分析
        三、“动+了”结构翻译情况分析
        四、“动+宾+了”结构翻译情况分析
        五、“动+补+了”结构翻译情况分析
        六、“形+了”结构翻译情况分析
        七、其他结构中“了”的翻译情况分析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3)俄汉英动词体语法意义表征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目的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四、创新之处
    五、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路线
        (三)论文结构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二章 关于动词体的理论问题
    一、体的概念
    二、体的具体含义
        (一)体的语法意义与语法形式
        (二)动作方式
        (三)体的具体语法意义下的俄汉英表征对比分析
    三、体的概括语法意义与具体语法意义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三章 俄汉动词体具体语法意义表征对比
    一、俄汉动词体语法意义的对应关系
        (一)完成体
        (二)未完成体
    二、俄汉动词体具体语法意义对比分析
        (一)未完成体具体语法意义表征对比分析
        (二)完成体具体语法意义表征对比分析
    本章小结
    注释
第四章 英汉动词体具体语法意义表征对比
    一、英语动词体的语法意义与表征
    二、汉语动词体的语法意义与表征
    三、英汉动词体语法意义表征对比分析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五章 俄英动词体具体语法意义表征对比
    一、未完成体具体语法意义表征对比分析
    二、完成体具体语法意义表征对比分析
    本章小结
    注释
第六章 俄汉英动词体具体语法意义表征对比(代结论)
    一、未完成体具体语法意义表征对比分析
    二、完成体具体语法意义表征对比分析
    附:俄汉英动词体具体语法意义表征对照表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俄汉体貌语义表达手段对比研究 ——以《тихийдон》及其译本为语料(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体的语法范畴和功能语义范畴
    第一节 体的语法范畴
        一、俄语体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一)语法形式
        1 体的对应词偶
        2 兼体动词
        3 单体动词
        (二)语法意义
        1 动词体的常体意义
        2 动词体的变体意义
        3 完成体交际结构变体意义
        (三)体对应词偶之间的语义关系
        1 一般持续结果动词
        2 单纯结果动词
        3 努力尝试结果动词
        4 结果状态动词
        5 整体活动动词
        二、汉语体范畴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一)语法形式
        (二)体助词、短时体的语法意义
        1 体助词“了_1”
        2 体助词“着”
        3 体助词“过”
        4 短时体
    第二节 体的功能语义范畴
        一、功能语法概述
        二、体貌功能语义场
        (一)体貌功能语义类型
        1 当下持续体貌功能语义
        2 具体事件体貌功能语义
        3 具体事实体貌功能语义
        4 概括事实体貌功能语义
        (二)体貌功能语义表达手段
        1 体范畴的语法手段
        2 动词词汇语义类别
        3 行为方式动词
        4 体貌语义结构模式
        5 体貌语义构式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当下持续语义俄汉表达手段对比
    第一节 当下持续意义的俄语主要表达手段及其与汉语的对比
        一、动词词汇语义类别
        (一)未完成体单体活动动词参与表达当下持续意义
        1 未完成体单体活动动词参与表达当下持续过程意义
        2 未完成体单体活动动词参与表达当下持续状态意义
        (二)未完成体一般持续结果动词参与表达当下持续意义
        (三)未完成体结果状态动词参与表达当下持续意义
        二、行为方式动词
        三、体貌语义结构模式
        (一)致使关系持续语义结构模式参与表达当下持续意义
        (二)总分关系持续结构语义模式参与表达当下持续意义
        四、其他表达手段
        (一)持续语义副词及时间名词短语参与表达当下持续意义
        (二)持续语义间接补语参与表达当下持续意义
    第二节 当下持续意义的汉语主要表达手段及其与俄语的对比
        一、动词词汇语义类别
        (一)当下持续活动动词参与表达当下持续活动意义
        (二)当下持续状态动词参与表达当下持续状态意义
        二、语法体形式
        (一)体助词“着”
        1 体助词“着”参与表达当下持续过程意义
        2 体助词“着”参与表达当下持续状态意义
        (二)体助词“了_1”
        (三)语气词“呢”
        三、体貌副词“在”“正”“正在”
        四、体貌语义结构模式
        五、其他表达手段
        (一)方所介词短语参与表达当下持续意义
        (二)具有复数意义的主语和宾语参与表达当下持续意义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具体事件、具体事实语义俄汉表达手段对比
    第一节 具体事件、具体事实意义的俄语主要表达手段及其与汉语的对比
        一、动词词汇语义类别
        (一)动词词汇语义类别参与表达具体事件意义
        (二)动词词汇语义类别参与表达具体事实意义
        二、行为方式动词
        (一)行为方式动词参与表达具体事件意义
        (二)行为方式动词参与表达具体事实意义
        三、体貌语义结构模式
        (一)终止事件体貌语义结构模式参与表达具体事件意义
        (二)认知谓词体貌语义结构模式参与表达具体事实意义
        (三)预期行为体貌语义结构模式参与表达具体事实意义
        四、话语类型
        (一)叙述话语
        (二)对话话语
    第二节 具体事件、具体事实意义的汉语主要表达手段及其与俄语的对比
        一、特定词汇语义类别的动词
        (一)特定词汇语义类别动词参与表达具体事件意义
        (二)特定词汇语义类别动词参与表达具体事实意义
        二、行为方式短语动词
        (一)行为方式短语动词参与表达具体事件意义
        (二)行为方式短语动词参与表达具体事实意义
        三、体的语法形式
        (一)完成体动词形式参与表达具体事件意义
        (二)完成体动词形式参与表达具体事实意义
        四、体貌语义结构模式
        五、有界宾语
        六、其他表达手段
        (一)短时体
        (二)后置方所介词短语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体貌语义结构模式和体貌语义构式
    第一节 体貌语义构式对动词的语义牵制
        一、对应的当下持续体貌语义结构模式和构式
        (一)对应的同时并存体貌语义结构模式和构式
        1 俄语体貌语义结构模式
        2 俄语体貌语义构式
        3 汉语体貌语义结构模式
        4 汉语体貌语义构式
        (二)对应的感知谓词体貌语义结构模式和构式
        1 俄语体貌语义结构模式
        2 俄语体貌语义构式
        3 汉语体貌语义结构模式
        4 汉语体貌语义构式
        (三)对应的起始体貌语义结构模式和构式
        1 俄语体貌语义结构模式
        2 俄语体貌语义构式
        3 汉语体貌语义结构模式
        4 汉语体貌语义构式
        二、对应的具体事件体貌语义结构模式和构式
        (一)俄语次第体貌语义结构模式
        (二)俄语次第体貌语义构式
        (三)汉语次第体貌语义结构模式
        (四)汉语次第体貌语义构式
        1 对持续动作动词的牵制
        2 对言语活动动词的牵制
        三、体貌语义构式对动词体的特殊语义牵制
        (一)俄语事物状态体貌语义构式
        (二)汉语事物状态体貌语义构式
        (三)俄语言语活动体貌语义构式
    第二节 动词对体貌语义构式的语义牵制
        一、具体事实体貌语义构式C[S, ? хотеть с инф._(сов)]
        二、具体事实体貌语义构式C[S, инф._(сов) нельзя?]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5)汉语方言完成体标记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论题确立
        1.1.1 关于汉语方言语法研究
        1.1.2 关于汉语语义范畴研究
        1.1.3 本文论题的确立
    1.2 本文对完成体的界定
        1.2.1 当前的认识
        1.2.2 本文的界定
    1.3 研究方法
        1.3.1 关于“两个三角”
        1.3.2 关于“句管控”
    1.4 论文框架和相关说明
        1.4.1 论文框架
        1.4.2 相关说明
第二章 研究现状述评
    2.1 汉语共同语领域的研究状况
        2.1.1 初探阶段
        2.1.2 发展与深化阶段
        2.1.3 总体评价
    2.2 汉语历史语法领域的研究状况
        2.2.1 初探阶段
        2.2.2 发展与深化阶段
        2.2.3 总体评价
    2.3 汉语方言语法领域的研究状况
        2.3.1 初探阶段
        2.3.2 发展与深化阶段
        2.3.3 主要问题
    2.4 其他领域的研究状况
        2.4.1 汉外对比领域
        2.4.2 国内非汉语领域
        2.4.3 对外汉语教学领域
    2.5 问题和出路
        2.5.1 研究力量不均衡
        2.5.2 观点方法争议多
第三章 音义概貌和地理分布
    3.1 方言完成体标记的类型
        3.1.1 已有的认识
        3.1.2 本文的分类
    3.2 后标记的语音形式和地理分布
        3.2.1 语音形式概览
        3.2.2 地理分布情况
        3.2.3 总体说明
    3.3 后标记的整体表现和演变趋势
        3.3.1 南北方言的总体差别
        3.3.2 语音演变的趋势拟测
        3.3.3 优势标记的音义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后标记个案辨察
    4.1 问题缘起
    4.2 “了”类标记
        4.2.1 关于“了”的分合
        4.2.2 北方异形类的形义对应
        4.2.3 形义错配成因和发展趋势
    4.3 “掉”类标记
        4.3.1 方言学者的调研情况
        4.3.2 总体特征
        4.3.3 “掉”类标记的完成体地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变音型标记辨察
    5.1 儿化类
        5.1.1 基本情况
        5.1.2 总体特征
    5.2 D变韵类
        5.2.1 基本情况
        5.2.2 总体特征
    5.3 变调类
        5.3.1 基本情况
        5.3.2 总体特征
    5.4 混合变音类
        5.4.1 基本情况
        5.4.2 总体特征
    5.5 变音型标记性质辨察
        5.5.1 当前的争议
        5.5.2 本文的看法
    5.6 各类标记的整体表现
        5.6.1 变音类型南北有别
        5.6.2 共时差异与演变趋势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共性表现
        6.1.1 类型分布南北有别
        6.1.2 一标多用现象突出
        6.1.3 演变趋势同中有异
    6.2 几点思考
        6.2.1 灵活处理间接的方言语料
        6.2.2 重视语法特征的深层调查
        6.2.3 留意方音变化的语法作用
        6.2.4 挖掘语法比较的多重价值
    6.3 不足之处
        6.3.1 关注视角尚不平衡
        6.3.2 理论解释尚有不足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6)俄语简单句语义—句法模式生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简单句生成机制研究
    第一节 两种句子生成模式
    第二节 句法中心生成模式
    第三节 语义中心生成模式
    第四节 相关术语界定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俄语谓词语义分类
    第一节 概括性谓词语义分类
    第二节 具体性谓词语义分类
    第三节 谓词语义分类系统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语义—句法接口机制
    第一节 莫斯科语义学派的语义—句法接口理论
    第二节 谓词语义结构要素
    第三节 语义结构的句法投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俄语简单句的句子模式描写
    第一节 感情动词句的语义—句法模式
    第二节 转让类动词句的语义—句法模式
    第三节 使役类动词句的语义—句法模式
    第四节 其它动词句的支配模式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术语对照表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7)词汇函数的理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二十世纪三次语言学“革命”
    第二节 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 论文写作概要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三、论文创新点
第一章 莫斯科语义学派思想管论
    第一节 莫斯科语义学派思想概述
    第二节 莫斯科语义学派主要理论图解
    第三节 莫斯科语义学派学术思想发展展望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词汇函数理论
    第一节 数学中函数的概念
    第二节 语言学中的function(функция)
        一、表示“功能”意义的function(-al)(функц-ия(-иональный))
        二、表示“函数”意义的function(-al)(функц-ия(-иональный))
    第三节 《意思文本》模式中的词汇函数
        一、《意思文本》模式
        二、词汇函数思想概述
        三、词汇函数分类
        (一) 词汇函数清单概述
        (二) 词汇函数分类新解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词汇函数理论的词汇语义系统研究
    第一节 词汇语义系统性表现
        一、联想场理论
        二、语义场理论
        (一) 语义场理论概述
        (二) 语义场的内部关系
        三、认知语言学理论
        (一) 理想认知模式(ICM)
        (二) 隐喻和转喻
        (三) 事件域认知模式(ECM)
        四、义位组合关系
    第二节 词汇函数与词汇语义系统关系
        一、词汇函数展示的词汇语义系统关系
        二、词汇函数与词汇语义系统关系
        (一) 确切了原有的语义系统关系
        (二) 扩大了聚合关系
        (三) 增加了组合关系
        (四) 扩大了词汇语义系统的范围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词汇函数理论的熟语成素关系研究
    第一节 熟语学研究概述
    第二节 “朴素世界图景”和“关于人的朴素图景”理论
        一、“朴素世界图景”和“关于人的朴素图景”理论简介
        二、基于“关于人的朴素图景”理论的俄语熟语描写
    第三节 俄语熟语内部成素的词汇函数描写
        一、表官能词语为成素的熟语的词汇函数描写
        二、表动物词语为成素的熟语的词汇函数描写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词汇函数理论的俄汉语虚义动词研究
    第一节 俄汉语虚义动词的研究现状
        一、汉语虚义动词的研究现状
        二、俄语虚义动词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词汇函数与俄汉语虚义动词
        一、俄汉语虚义动词的比较范围
        二、俄汉语虚义动词比较研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词汇函数理论的俄语动词体变体意义研究
    第一节 古俄语的情貌意义
    第二节 现代俄语动词体的研究概述
        一、俄语动词体的常体意义
        二、俄语动词体的变体意义
    第三节 基于词汇函数的俄语动词体变体意义的描写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词汇函数理论的汉语动结式研究
    第一节 汉语动补结构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对汉语动结式进行的分类及其形式化描写
        一、对汉语动结式进行形式化描写的理论前提
        二、基于词汇函数理论的汉语动结式分类及其形式化描写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词汇函数与《俄汉平行对照语义关系词典》
    第一节 《俄汉平行对照语义关系词典》词条试编探讨
    第二节 《俄汉平行对照语义关系词典》词条试编实例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一 术语对照表
附录二 汉外人名对照表
致谢
详细摘要

(8)俄汉阐释动词词义的元语言释义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本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四、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五、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六、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七、本课题研究的发展趋势
    八、本课题研究的语料来源
    九、本课题的整体结构
第一章 词汇释义的元语言理论
    第一节 关于元语言
    第二节 传统词典的元语言释义理论
    第三节 当代语义元语言释义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汉语语义元语言的初步构建
    第一节 汉语语义元语言词汇体系的构建原则
    第二节 汉俄语义元语言词汇体系的对比分析
    第三节 汉语语义元语言句法体系的构建
    第四节 汉俄语义元语言句法体系的对比分析
    第五节 词汇释义的方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阐释动词
    第一节 阐释动词的定义及其语义结构
    第二节 阐释动词的语义特征
    第三节 阐释动词的语法特征
    第四节 阐释动词的语用特征
    第五节 阐释动词的语义类别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俄汉阐释动词释义对比分析
    第一节 词汇单位语义的派生机制
    第二节 俄语阐释动词的词汇语义特征及其释义
    第三节 汉语阐释动词的词汇语义特征及其释义
    第四节 俄汉阐释动词释义对比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术语对照表
附录二 术语索引
附录三 人名索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9)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习得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研究目的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目的
    二、理论方法及研究意义
        2.1 理论方法
        2.2 研究意义
    三、研究框架及考察范围
        3.1 研究框架
        3.2 考察范围
    四、调查对象及语料来源
        4.1 调查对象
        4.2 语料来源
第一章 现代汉语时体研究述评
    一、历史回顾
        1.1 汉语时体研究的初探和奠定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末)
        1.2 汉语时体研究的发展和深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1.3 汉语时体研究的扩大领域纵深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
    二、研究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2.1 汉语时体的本体研究
        2.2 汉外时体对比(包括类型学)研究
        2.3 汉语体标记的习得研究
    三、本章小结
第二章 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习得过程中的"语际迁移"
    一、留学生母语的时体概况
        1.1 英语的时体概况
        1.2 日语的时体概况
        1.3 韩语的时体概况
        1.4 泰语的时体概况
        1.5 越南语的时体概况
    二、体标记偏误类型的分析
        2.1 "了"的偏误类型
        2.2 "着"的偏误类型
        2.3 "过"的偏误类型
        2.4 "起来"的偏误类型
        2.5 "下来"的偏误类型
        2.6 "下去"的偏误类型
    三、汉语体标记习得语际迁移个案研究——以越南学生"了"的习得为例
        3.1 越南留学生汉语"了"偏误类型
        3.2 越南留学生汉语"了"偏误类型阶段分布特点
        3.3 越南留学生汉语"了"偏误成因——语际迁移的视角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习得过程中偏误"分布规律"
    一、体标记偏误类型的数量分布
        1.1 "了"偏误类型的数量分布及其特点
        1.2 "着"偏误类型的数量分布及其特点
        1.3 "过"偏误类型的数量分布及其特点
        1.4 "起来"偏误类型的数量分布及其特点
        1.5 "下来"偏误类型的数量分布及其特点
        1.6 "下去"偏误类型的数量分布及其特点
    二、体标记偏误类型的学时段分布
        2.1 "了"偏误类型在不同学时段的分布及其特点
        2.2 "着"偏误类型在不同学时段的分布及其特点
        2.3 "过"偏误类型在不同学时段的分布及其特点
        2.4 "起来"偏误类型在不同学时段的分布及其特点
        2.5 "下来"偏误类型在不同学时段的分布及其特点
        2.6 "下去"偏误类型在不同学时段的分布及其特点
    三、体标记偏误类型的语体分布
        3.1 "了"偏误类型在不同语体的分布及其特点
        3.2 "着"偏误类型在不同语体的分布及其特点
        3.3 "过"偏误类型在不同语体的分布及其特点
        3.4 "起来"偏误类型在不同语体的分布及其特点
        3.5 "下来"偏误类型在不同语体的分布及其特点
        3.6 "下去"偏误类型在不同语体的分布及其特点
    四、体标记偏误类型在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中的分布及其特点
        4.1 "了"偏误类型的在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中的分布及其特点
        4.2 "着"偏误类型的在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中的分布及其特点
        4.3 "过"偏误类型的在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中的分布及其特点
        4.4 "起来"偏误类型的在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中的分布及其特点
        4.5 "下来"偏误类型的在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中的分布及其特点
        4.6 "下去"偏误类型的在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中的分布及其特点
    五、体标记之间的混用偏误及其分布特点
        5.1 "了"与"着"的混用
        5.2 "了"与"过"的混用
        5.3 "了"与"起来"的混用
        5.4 "了"与"下来"、"下去"的混用
        5.5 "起来"、"下来"、"下去"之间的混用
    六、本章小结
第四章 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习得过程中的"普遍倾向"
    一、语法体与情状体
    二、"情状体假设"
    三、专题测试
        3.1 测试对象和设计
        3.2 测试材料和方法
        3.3 测试结果及描述(一)
        3.4 测试结果及描述(二)
        3.5 测试结果及描述(三)
        3.6 讨论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习得过程中的"习得顺序"
    一、留学生汉语体标记所在句式"习得顺序"的考察
        1.1 体标记所在句式考察范围
        1.2 "习得顺序"的考察过程与结果
    二、留学生体标记与汉语母语体标记"习得顺序"的比较
    三、本章小结
结语
    一、创新之处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10)大学俄语专业学生动词体使用常见错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Резюме
第Ⅰ章 引言
    1.1 研究的缘起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的问题
    1.4 研究的特点
第Ⅱ章 文献回顾
第Ⅲ章 理论基础
    3.1 “体”的界定
        3.1.1 俄语动词“体”
        3.1.2 汉语动词“体”
        3.1.3 英语动词“体”
    3.2 俄汉语动词“体”的区别
        3.2.1 俄语动词体与汉语“动词+了”的对应情况
        3.2.2 俄语动词体与汉语“动词+着”的对应情况
        3.2.3 俄语动词体与汉语“动词+过”的对应情况
    3.3 俄英语动词“体”的区别
        3.3.1 俄语动词未完成体与英语动词体的对应情况
        3.3.2 俄语动词完成体与英语动词体的对应情况
    3.4 中介语理论
        3.4.1 中介语的含义
        3.4.2 中介语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3.4.3 中介语的特征
        3.4.4 中介语构建过程中的主要手段
    3.5 语言迁移理论
        3.5.1 语言迁移理论的发展
        3.5.2 语言迁移的定义
        3.5.3 语言迁移的表现形式
第Ⅳ章 实验设计
    4.1 研究的问题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方法
        4.3.1 语料收集
        4.3.2 错误标记的形式
        4.3.3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4 研究对象
    4.5 测量工具
第Ⅴ章 动词体使用常见错误与分析
    5.1 学生在俄语动词体使用常见错误中与汉语间接相关的语际错误与分析
        5.1.1 完成体有限持续意义
        5.1.2 未完成体具体过程意义
        5.1.3 未完成体概括事实意义
    5.2 学生在俄语动词体使用常见错误中与俄语间接相关的语内错误与分析
        5.2.1 完成体总和一体意义
        5.2.2 完成体直观示例意义
        5.2.3 完成体的两种潜能变体
        5.2.3.1 具体事实意义的潜能变体
        5.2.3.2 直观示例意义的潜能变体
    5.3 学生在俄语动词体使用常见错误中与英语间接相关的语际错误与分析
        5.3.1 未完成体动词现在时
        5.3.2 完成体动词将来时
        5.3.3 未完成体动词将来时
    5.4 总体讨论
第Ⅵ章 结论
    1、结论
    2、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1: 个人信息调查表
附录2: 调查测试题
后记

四、俄语动词体的语法意义在汉语中的对应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研究[D]. 罗薇.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2]“了”的句法分布研究 ——兼与俄语时体范畴比较[D]. 李丹宁. 黑龙江大学, 2018(07)
  • [3]俄汉英动词体语法意义表征对比研究[D]. 吴宏民.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05)
  • [4]俄汉体貌语义表达手段对比研究 ——以《тихийдон》及其译本为语料[D]. 冯柱. 黑龙江大学, 2016(12)
  • [5]汉语方言完成体标记比较研究[D]. 王桂亮.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6)
  • [6]俄语简单句语义—句法模式生成机制研究[D]. 关月月. 黑龙江大学, 2014(11)
  • [7]词汇函数的理论与应用[D]. 徐涛. 黑龙江大学, 2011(06)
  • [8]俄汉阐释动词词义的元语言释义对比[D]. 王洪明. 黑龙江大学, 2011(06)
  • [9]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习得的实证研究[D]. 陈晨. 中央民族大学, 2010(01)
  • [10]大学俄语专业学生动词体使用常见错误分析[D]. 李莉. 西北师范大学, 2006(04)

标签:;  ;  ;  ;  ;  

汉语中俄语动词语法意义的对应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