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伴随着19世纪后半期风云变幻的晚清政局的变迁,山东团练从抵抗太平军开始,经历了兴起、繁荣、衰弱、反弹、再兴,然后再度衰弱,直至改为巡警,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前后长达半个多世纪。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时空里,山东团练曾协助清廷镇压过太平天国、捻军与义和团等农民起义,在一定程度上履行了统治者的政治使命;不惟如此,在历次反抗西方列强入侵的战争中,我们也不难看到山东团练奔向狼烟的身影,功不可没。 在晚清的山东,大规模地举办团练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咸同年间为抵御太平军与捻军而通省举办团练;第二次是在甲午战争时期抗倭御敌而举办团练,其中尤以沿海的团练表现最为突出;第三次乃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期间所兴起,充分发挥了团练的“御外”与“靖内”功能。据此,本文把晚清山东团练的历史演变划分为三个时间阶段,即咸同时期、甲午战争时期与义和团时期。 本文以山东团练的前后发展变化为线索,试图对三个时期团练创办的背景、过程及情况、与基层地方社会组织和官府的关系、功能等,做出比较全面的考察,重点探讨山东团练面对国内外重大社会运动冲击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在不同时期与基层地方社会各个组织阶层尤其同官方之间的关系及其历史演变,进而归纳各个历史阶段团练的性质、功能与演变特点。山东团练的作用也随着晚清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既给后世研究者的系统梳理提供了难度,也为历史本身的复杂性与多变性提供了相应的个案支撑。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略论义和团运动时期山西事件的学界书写和民间网络书写[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2].义和团运动的“先声”:1891年反教运动[J]. 同舟共进 2018(07)
- [3].义和团运动110周年祭[J]. 科学与无神论 2011(01)
- [4].廊坊义和团运动历史探究[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05)
- [5].身体政治与政治身体——以“义和团运动”前后科学思潮与民族主义的关系为中心[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3)
- [6].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传统与现实之间新秩序的诉求[J]. 黑龙江史志 2014(19)
- [7].浅谈义和团运动[J]. 知识文库 2018(08)
- [8].义和团运动之评价[J]. 青春岁月 2014(01)
- [9].浅析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和作用[J]. 青年文学家 2013(22)
- [10].研究历史问题必须坚持唯物史观——对义和团运动的再认识[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2009(12)
- [11].近代史所学人与义和团运动史研究[J]. 晋阳学刊 2019(05)
- [12].义和团的兴起与失利[J]. 炎黄春秋 2016(09)
- [13].义和团运动期间中俄双方围绕哈尔滨的争夺[J]. 东北史地 2016(03)
- [14].论义和团运动时期运河名城临清的经济社会——以教案、义和团史料为中心的考查[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 [15].微课设计也要大视野——以“义和团运动”为例[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5(05)
- [16].用微课打通隐性知识的实践与思考——以“义和团运动为何起自山东地区”为例[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6(11)
- [17].维特与库罗帕特金对华政策之争——以义和团运动时期为中心[J]. 社会科学 2014(06)
- [18].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主题浅析[J]. 邢台学院学报 2013(02)
- [19].浅议义和团运动时期清政府守旧派的以民为本与公忠体国[J]. 唐山学院学报 2012(02)
- [20].浅析戏剧与义和团运动的联系[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2(11)
- [21].浅析义和团运动的性质[J]. 黑龙江史志 2012(21)
- [22].拳民与世界——义和团运动的跨国影响[J]. 中国图书评论 2011(02)
- [23].义和团运动:东西方文明冲突下的悲剧[J]. 出版广角 2011(04)
- [24].传统人才观在近代的尴尬——以义和团运动时期清政府守旧派为中心的考察[J]. 前沿 2010(02)
- [25].义和团运动时期:官员为何迷信[J]. 人民论坛 2010(S1)
- [26].论义和团运动时期清政府守旧派的对外态度[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01)
- [27].义和团运动的误读[J]. 邢台学院学报 2009(01)
- [28].义和团运动在静海迅速发展的原因初探[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29].近代化视野下的义和团运动评估[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30].仪式和文本:义和团运动的宣传媒体[J]. 理论学刊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