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切术中灌注高度对眼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

玻切术中灌注高度对眼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术中不同的灌注高度对兔眼角膜及视网膜的影响,探讨玻璃体切除术中合适的灌注高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青紫兰兔24只,眼前段及视网膜检查正常,体重2.0kg~2.5kg。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6只动物(12眼)。A、B、C、D 4组均在70cm灌注高度下行常规的玻璃体切除术约15min后,缝合鼻上、颞上切口,A组灌注高度降为40cm;B组灌注高度仍保持70cm;C组灌注高度升为90cm,3组均保持灌注1.5h,D组玻切术后,缝合巩膜各切口,维持正常眼压作为对照组观察1.5h。实验组观察后缝合巩膜及结膜切口,结束手术。在手术显微镜下分别观察各灌注高度灌注后角膜水肿出现的时间,术前、术中及术后测量眼压,手术前后超声测厚仪测量角膜厚度,手术后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视觉电生理检查视网膜功能变化。术后每组取2只动物(4眼),采用耳缘静脉注射过量麻醉药后即刻摘取眼球,固定后切片HE染色行角膜及视网膜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UPT切口末端标记原位检测法(TUNEL)标记凋亡的视网膜细胞。所有原始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中自身对照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处理,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1.术中手术显微镜下角膜情况观察A组与D组未发现角膜水肿;B组出现角膜水肿的时间为(58.20±9.32)min;C组出现角膜水肿的时间为(30.30±17.38)min。其中B组角膜水肿程度较轻,均未达到四个象限。C组有半数以上的术眼出现了角膜水肿达四个象限的情况,上皮水泡形成,眼后段情况的观察受到影响。2.眼压测量A组、B组、C组、D组灌注后测得的眼压分别为(29.40±1.28)mmHg、(51.43±0.90)mmHg、(66.09±1.35)mmHg、(15.45±2.21)mmHg。随着灌注高度的升高,眼压将随之升高。3.角膜厚度检查B组和C组术后角膜厚度值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角膜厚度值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灌注高度的升高角膜水肿加重。4.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检查术后C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电生理检查术后即刻(0h)B组及C组ERG的a、b波及VEP的P2波峰潜时值及振幅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波峰潜时值及振幅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灌注高度的各组间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小时各灌注高度组ERG的a、b波及VEP的P2波峰潜时值及振幅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灌注高度的各组间波峰潜时值及振幅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角膜及视网膜光镜观察A组光镜下角膜及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B组光镜下可见角膜上皮细胞水肿,结构紊乱,细胞间隙变宽,排列不整齐;视网膜各层排列尚整齐,神经节细胞层有空泡形成。C组可见多数角膜上皮细胞水肿严重,细胞胞浆空泡变,基质水肿更明显;视网膜各层结构紊乱,神经节细胞和内核层细胞明显减少,排列疏松,内核层细胞部分向视网膜外层迁移,神经节细胞层空泡形成。7.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观察各组的视网膜切片中均未见到TUNEL染色阳性细胞。结论1.玻璃体切除术中的灌注高度将直接影响到眼压的变化。随着灌注高度的增加,眼压的升高可导致角膜及视网膜形态及功能的损伤。在90cm的灌注高度下,角膜很容易发生水肿,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也易受到损伤,保持灌注1.5h后可导致短时视觉功能下降。70cm的灌注高度下,角膜及视网膜也发生了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但较90cm灌注高度造成的角膜及视网膜损伤轻微。2.在玻璃体切除术中应该维持一个适宜的灌注高度,可以使用输血器来保证灌注的流量,使眼压维持在稍高于正常眼压的水平,这样既可以保证玻璃体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对角膜及视网膜损伤最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论文部分 玻切术中灌注高度对眼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部分
  • 高眼压对眼部损伤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玻切术中灌注高度对眼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