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作家和农民的双重身份,使得高晓声的小说对普通农民命运特别关注,对农民生活的深入了解,对农民精神和命运的深刻体验,他的乡土小说的主题内涵进入了更深层次的境界。该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高晓声作品中农民“变形人格”这个概念,通过对其作品中农民变形人格喜剧化的源流探究,农民变形人格喜剧化的现实合理性,农民变形人格喜剧化对新时期乡土小说的影响等进行分析,从而在时间上进行大跨度的延伸推演,把高晓声笔下的农民变形人格放在国民性的高度解读,对农民的变形人格进行喜剧性的深度挖掘。尤其是对农民变形人格的现实文化意义的探究,有意识地引导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关注农民的生存环境,开拓出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角度较为新颖。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八论高晓声》[J]. 文艺研究 2020(04)
- [2].作家词典·高晓声[J]. 当代作家评论 2020(05)
- [3].论高晓声散文创作的艺术性[J]. 文学评论 2019(01)
- [4].高晓声怎样写作家[J]. 扬子江评论 2019(05)
- [5].王彬彬文学批评的语言艺术浅论——以《八论高晓声》为例[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6].高晓声研究的新突破——王彬彬《八论高晓声》论[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7].高晓声的鱼水情[J]. 南方文坛 2018(01)
- [8].细读高晓声[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8(02)
- [9].高晓声受难生涯的五个时期[J]. 扬子江评论 2018(03)
- [10].高晓声:在世乱家贫中成长[J]. 文艺争鸣 2018(06)
- [11].家在何处——晚年高晓声[J]. 当代文坛 2018(06)
- [12].高晓声文学年谱(续完)[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5(06)
- [13].高晓声的几种遣词造句法[J]. 当代作家评论 2016(01)
- [14].高晓声文学年谱(续1)[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4(05)
- [15].高晓声论文学的功能、题材与方法[J]. 文艺争鸣 2015(02)
- [16].高晓声与高晓声研究[J]. 扬子江评论 2015(02)
- [17].高晓声文学年谱(续2)[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5(03)
- [18].高晓声小说修辞艺术初论[J]. 文艺研究 2015(08)
- [19].走进高晓声老宅[J]. 翠苑 2017(01)
- [20].摆渡人[J].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上半月) 2017(02)
- [21].他真的离去了吗?——小记我与高晓声的交往[J]. 太湖 2013(06)
- [22].高晓声的肺腑之言[J]. 翠苑 2012(03)
- [23].留在心中远去的背影[J]. 太湖 2012(03)
- [24].我所知道的高晓声——写于高晓声逝世10周年纪念[J]. 太湖 2009(06)
- [25].高晓声的“青春”情结[J]. 青春 2009(01)
- [26].高晓声的文学观[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0(36)
- [27].高晓声八题[J]. 翠苑 2011(04)
- [28].写了农村写“阿炳”的高晓声[J]. 青岛文学 2008(06)
- [29].农民叙事的主题扩展与批判焦点的位移——读高晓声《尸功记》[J]. 鸭绿江 2020(31)
- [30].不一样的乡土情怀——兼论高晓声小说的“国民性”问题[J]. 文学评论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