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初探

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初探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访问若干数量的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嫌疑人、虚假信息诈骗犯罪案件侦查人员并获取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的特点,全面揭示了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的手段和方法;并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及其他法规规章,提出了认定虚假信息诈骗犯罪行为及法律适用的具体意见;以犯罪学理论为依据,结合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的实际情况,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入手提出了防控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的基本对策。本文认为,虚假信息诈骗犯罪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词组,是对一系列利用虚假信息进行诈骗犯罪的总称,是指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借助各种通讯工具和媒介,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与传统的诈骗犯罪相比,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具有侵犯对象的广泛性、犯罪的连续性、犯罪手法带有一定的智能性,翻新快、犯罪成本低、犯罪形态带有一定的组织性等特点。根据发布虚假信息途径、方式的不同,可将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分为:电话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网络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其他虚假信息诈骗犯罪3种,而诈骗所涉具体诈骗手法则是花样繁多。虚假信息诈骗具体个案所涉及的数额往往不大。单一案件往往达不到立案标准,但如果将一伙或一个作案人所作的若干案件合并起来,则诈骗数额往往特别巨大。因此,认定诈骗数额,正确计算诈骗数额对认定犯罪行为很重要。本文主张应以受骗人因为行骗行为造成的直接损失数额作为诈骗犯罪的定罪数额。而正确计算诈骗物品数额的标准应当是诈骗行为当时、当地该物品的市场价格,同时参酌被骗者的实际损失。对于多次诈骗的,只要是未经处理的,就应当累计其诈骗数额。对行为人在以不同数额标准认定诈骗犯罪的地区实施诈骗行为的,应当区别不同情况对待。对于诈骗处于不同阶段商品的数额计算,应以被诈骗商品当时处于什么阶段,就按什么阶段的价格计算诈骗数额。至于虚假信息诈骗案件起刑点与数额分级,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并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确定。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存在未遂形态。虚假信息诈骗犯罪中的共犯形态比较复杂,应结合此类案件自身的情况加以确认。至于虚假信息诈骗犯罪情节轻重和单位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则可以最高人民法院1996年12月16日发布的《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法发(1996)32号文)为依据。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的防控应从多角度入手。基础建设、法律建设、技术防范、规范相关行业的行为、宣传教育,一项都不能缺。唯有规范社会管理,提高社会控制能力,构建防控体系才能有效防控此类犯罪。本文比较系统地对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较为清晰的论述,期待有助于推动对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的进一步研究,也将为政法部门应对虚假信息诈骗犯罪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虚假信息诈骗犯罪概述
  • 第一节 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的概念及与其他犯罪行为的区别
  • 一、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的含义
  • 二、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的认定
  • 三、虚假信息诈骗罪与其他相关犯罪行为的区别
  • 第二节 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的特点
  • 一、侵犯对象具有广泛性
  • 二、犯罪行为具有连续性
  • 三、犯罪手法带有一定的智能性,且不断翻新
  • 四、犯罪成本低
  • 五、犯罪形态带有一定的组织性
  • 第二章 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的犯罪手法
  • 第一节 电话诈骗手法
  • 一、银联诈骗
  • 二、电话通话诈骗
  • 三、手机短信诈骗
  • 第二节 网络诈骗手法
  • 一、窃号骗码
  • 二、网上交易诈骗
  • 三、网络中奖诈骗
  • 四、网络传销诈骗
  • 五、网络话费诈骗
  • 六、其他网络虚假信息诈骗
  • 第三节 其他信息诈骗手法
  • 一、利用邮件投递、分发虚假广告进行诈骗
  • 二、通过张贴虚假告示、广告进行诈骗
  • 三、利用电视发布虚假信息进行诈骗
  • 四、莫名其妙的电话账单
  • 五、贩卖诈骗工具,为诈骗提供网络服务
  • 六、收录欺诈
  • 第三章 虚假信息诈骗犯罪行为的认定与法律适用
  • 第一节 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的数额认定与分级
  • 一、虚假信息诈骗数额及认定
  • 二、虚假信息诈骗案件起刑点的确定与数额分级
  • 第二节 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的形态与情节认定
  • 一、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的形态认定
  • 二、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的情节认定
  • 三、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的赃款赃物认定
  • 第三节 单位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的法律适用
  • 第四章 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的防控
  • 第一节 做好基础工作
  • 一、打击和防范虚假信息诈骗犯罪专业队伍建设
  • 二、对涉嫌虚假信息诈骗的重要场所和“重口”进行监控
  • 三、搭建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 四、成立反欺诈民间组织
  • 五、做好相关系统的维护
  • 六、建立防控的长效机制
  • 第二节 法律防范
  • 一、法律体系的构建
  • 二、相关司法程序与制度完善
  • 第三节 技术防范
  • 一、对发布虚假信息的空间进行监控
  • 二、利用视频监控系统等实现监控追踪
  • 三、通过各种渠道公布防范技术
  • 四、利用网上信息资源辅助决策
  • 第四节 对相关行业的规范
  • 一、规范通信业、金融业行规
  • 二、建立联动机制
  • 三、对服务业务功能进行审核监管
  • 四、铲除犯罪“产业链”
  • 第五节 宣传防范
  • 一、多管齐下,开展宣传
  • 二、网站开设防骗课堂传授网上交易防范技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网络刷单引发的诈骗行为及其防控措施[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发现被骗后及时报警 民警中止电信诈骗行为[J]. 中国防伪报道 2017(03)
    • [3].社会医疗保险诈骗行为的防范及对策[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4].农村青年电信诈骗行为的产生、延续与断裂——基于东南沿海某村6名诈骗者的质的研究[J]. 青年研究 2014(01)
    • [5].单位贷款诈骗行为应以自然人犯罪认定[J]. 人民检察 2015(08)
    • [6].警惕假借新冠肺炎疫情的诈骗行为[J]. 致富天地 2020(03)
    • [7].婚恋网站乱象何时休[J]. 时代人物 2017(05)
    • [8].预付式会员卡诈骗行为的界定及其规制[J].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4(04)
    • [9].关于保险诈骗行为的若干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2(36)
    • [10].新媒体视域下诈骗犯罪防控对策研究[J]. 法制与经济 2019(10)
    • [11].试论单位贷款诈骗行为的处理[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4)
    • [12].披着职务外衣的诈骗行为之定性[J]. 法制与经济(上旬) 2014(01)
    • [13].声明[J]. 西部特种设备 2018(03)
    • [14].严正声明[J]. 汉语学报 2015(04)
    • [15].怎样打击网上身份诈骗行为[J]. 中学生英语(高中版) 2008(17)
    • [16].夺我财者知是谁——浅谈《膝大尹鬼断家私》中官员诈骗行为对私权的侵害[J]. 商 2012(08)
    • [17].论单位贷款诈骗行为的刑法规制[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3)
    • [18].医疗诈骗行为涉及的法律责任[J]. 中国防伪报道 2019(06)
    • [19].浅析网络交易诈骗行为——以网购宠物受骗现象为例[J]. 法制博览 2017(07)
    • [20].本刊声明[J]. 艺术评论 2014(08)
    • [21].本刊声明[J]. 艺术评论 2014(07)
    • [22].新型诈骗行为的认定[J]. 金融经济 2011(06)
    • [23].郑重声明[J]. 财经界 2008(21)
    • [24].诈骗罪的事后行为和诈骗行为不成立牵连犯[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6)
    • [25].论单位实施贷款诈骗行为的刑法规制——兼谈刑法第30条立法解释的正当性[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02)
    • [26].声明[J]. 新疆农垦经济 2015(11)
    • [27].盗窃、诈骗行为交织型财产犯罪定性研究[J]. 法律适用 2011(04)
    • [28].双重抵押 买卖中诈骗行为的认定[J]. 商场现代化 2009(09)
    • [29].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的认定与处断[J]. 中国检察官 2010(04)
    • [30].工信部陆建文:遏制诈骗电话高发势头 技术防范体系功不可没[J]. 通信世界 2017(23)

    标签:;  ;  ;  

    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