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编队飞行相对姿态动力学与控制

卫星编队飞行相对姿态动力学与控制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对编队飞行中涉及到相对姿态的动力学与控制问题作了探索和研究,旨在为卫星编队飞行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有益的理论基础。本文首先在编队构形的研究基础上,给出了伴随卫星绕飞(伴飞)轨道设计的一些参考准则。这些参考准则仅适用于主星近圆轨道、不考虑摄动影响等因素的理想编队,没有涉及主星大偏心率椭圆轨道和非理想情况。对于伴随卫星跟踪观测目标卫星,如果任务中没有其它条件的限制,伴随卫星的期望姿态是不确定的。因此需要增加一些约束条件来完成期望姿态的规划设计。本文采取了根据轨道信息确定期望姿态和根据相对位置信息确定期望姿态两种方式,并分别增加了角速度约束和四元数约束。还在太阳帆板法线方向尽量对准太阳的限制下,研究姿态控制问题。这可以扩展到编队中一颗卫星同时和两颗卫星通讯的应用。采用基于四元数反馈的控制律,可以实现编队中相对姿态的长时间、大角度的姿态跟踪机动。对该控制律,利用Lyapunov稳定性定理证明了闭环系统的渐近稳定性。对于编队飞行相对姿态一致保持的情况,四元数反馈控制律依然可用。如果目标卫星、追踪卫星的姿态角、姿态角速度相差足够小时,可以近似的认为姿态相对运动学方程为互相解耦的关系式。可在此前提下进行控制律设计,例如利用线性二次型的设计方法。追踪卫星观测失效的目标卫星特定面,追踪卫星必须同时进行相对轨道和相对姿态的跟踪控制。本文给出了编队飞行中相对位置和相对姿态的动力学方程,研究了一种可能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姿态的跟踪控制方法。控制律中进一步考虑目标卫星转动惯量的不确定性,通过算法逼近了转动惯量比值的真实值。本文给出一种三角形编队队形保持的策略。通过相对轨道和姿态的联合控制,保证了卫星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由于三角形结构的特点,从而维持了三角形编队队形。但此方式不保证编队队形整体方位的不改变。最后初步讨论了平面情况下太阳帆航天器的姿态被动稳定。设计不对称的太阳帆结构,仿真验证了此结构可以用于螺线轨道的太阳帆姿态被动稳定。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编队飞行应用综述
  • 1.2.1 编队飞行的应用领域
  • 1.2.2 编队飞行的应用现状
  • 1.3 编队飞行的研究内容及现状
  • 1.3.1 编队飞行相对轨道研究
  • 1.3.2 编队飞行相对姿态研究
  • 1.4 太阳帆及螺线轨道简介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章 动力学基础与编队伴随飞行轨道设计
  • 2.1 坐标系定义
  • 2.2 坐标转换矩阵
  • 2.3 卫星轨道的描述方法
  • 2.4 卫星姿态的描述方法
  • 2.4.1 方向余弦式
  • 2.4.2 欧拉角式
  • 2.4.3 欧拉四元数式
  • 2.5 卫星姿态运动学和动力学基本方程
  • 2.5.1 欧拉运动学方程
  • 2.5.2 用四元数表示的运动学方程
  • 2.5.3 姿态动力学方程
  • 2.6 编队伴随卫星轨道设计
  • 2.6.1 用主、从星轨道根数描述的相对运动方程
  • 2.6.2 相对轨道分析
  • 2.6.3 轨道设计仿真算例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编队伴随卫星相对姿态跟踪控制
  • 3.1 期望姿态特点分析
  • 3.2 根据轨道信息确定期望姿态
  • 3.3 根据相对位置确定期望姿态
  • 3.4 考虑太阳帆板指向的期望姿态
  • 3.5 控制律设计及稳定性证明
  • 3.6 仿真算例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卫星编队飞行相对姿态一致保持
  • 4.1 相对运动描述
  • 4.2 小角度前提下的姿态 PD 控制律
  • 4.3 目标运动为绕惯性主轴定轴转动的情况
  • 4.4 按线性二次型设计的控制律
  • 4.5 仿真算例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观测目标特定面的姿态轨道联合控制
  • 5.1 系统模型
  • 5.2 控制律设计
  • 5.3 稳定性证明
  • 5.3.1 转动惯量确定的情况
  • 5.3.2 转动惯量不确定的情况
  • 5.4 仿真算例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三角形编队姿态轨道联合控制
  • 6.1 系统模型
  • 6.2 期望姿态
  • 6.3 动力学方程
  • 6.4 控制律设计
  • 6.5 仿真算例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沿螺线轨道飞行的太阳帆航天器姿态被动控制
  • 7.1 基础知识
  • 7.1.1 太阳光压
  • 7.1.2 对数螺线轨道
  • 7.2 太阳帆姿态被动控制
  • 7.3 仿真算例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全文总结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无人机密集编队飞行多性能控制器设计方法研究[J].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20(03)
    • [2].航天器编队飞行自适应协同避碰控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20(04)
    • [3].日地平动点编队飞行自抗扰轨道维持控制[J].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2017(01)
    • [4].无人机编队飞行的自适应控制设计[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6(01)
    • [5].日心悬浮轨道航天器编队飞行控制[J]. 信息与控制 2016(01)
    • [6].一架“狂风”战机与两架“台风”编队飞行[J]. 航空世界 2019(08)
    • [7].掘金空域 千年盐都驭风“起飞”[J]. 新城乡 2017(09)
    • [8].未来客机:像鸟一样编队飞行[J]. 新科幻(科学阅读版) 2012(11)
    • [9].基于快速终端滑模的电磁编队飞行控制[J]. 空间电子技术 2017(02)
    • [10].多星编队飞行的分散式耦合控制技术研究[J]. 宇航学报 2012(09)
    • [11].无人机紧密编队飞行控制仿真研究[J]. 航空科学技术 2012(05)
    • [12].未来五大客机新技术:V形编队飞行更省油[J]. 科技传播 2011(23)
    • [13].“雁阵效应”的启示[J]. 刊授党校 2010(07)
    • [14].无人机自适应编队飞行控制设计与仿真[J]. 系统仿真学报 2009(05)
    • [15].一种多重构型约束条件下编队飞行卫星碰撞规避方法研究及应用[J]. 无线电工程 2019(10)
    • [16].近地轨道电磁编队飞行相对轨道动力学建模[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2(03)
    • [17].多无人机协同编队飞行控制的研究现状[J]. 航空学报 2009(04)
    • [18].双机编队飞行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设计与仿真[J]. 系统仿真学报 2009(22)
    • [19].电磁编队飞行建模与仿真研究[J]. 计算机仿真 2014(01)
    • [20].一种基于一致性理论的航天器编队飞行协同控制方法[J]. 宇航学报 2010(01)
    • [21].瑞典卫星交会、编队飞行技术的“验证者”——“研究仪器样机与空间先进技术”卫星[J]. 国际太空 2010(05)
    • [22].瑞典Ecaps公司完成棱镜双星编队飞行任务[J]. 上海航天 2010(05)
    • [23].多无人机编队飞行硬件在环测试平台系统的研究[J]. 仪器仪表学报 2009(03)
    • [24].基于三维程控的无人机协同编队飞行研究[J]. 测控技术 2017(03)
    • [25].战略轰炸机部队为什么要编队飞行[J]. 小学生优秀作文 2015(Z1)
    • [26].未来五大客机新技术[J]. 厦门航空 2012(01)
    • [27].临近空间编队飞行合成孔径雷达数据仿真[J]. 电波科学学报 2011(04)
    • [28].航天器编队飞行和空间演示验证技术——有人照料空间实验室与平动-转动物理仿真器[J]. 航天器工程 2010(03)
    • [29].基于局部综合制导与控制的无人机紧密编队飞行仿真[J]. 四川兵工学报 2013(03)
    • [30].多无人机协同编队飞行设计方法[J]. 兵工自动化 2019(12)

    标签:;  ;  ;  ;  

    卫星编队飞行相对姿态动力学与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