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兵团,“天下谁人不识君”在何时?(论文文献综述)
苏盼珠[1](2021)在《基于HEC-HMS模型和特征雨型的山洪灾害预警雨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研究区仅采用水文手册中规定的唯一降雨模式是不符合实际中多元化的降雨过程的问题,本文深入探讨了小理河流域降雨时程分配特点,构建了基于雨型特征参数联合控制的6种特征雨型集,建立了小理河流域HEC-HMS模型用于小流域预警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分析了小理河流域的次降雨时程分配特点,基于雨型特征参数联合控制构建了靠前集中型、靠前分散型、居中集中型、居中分散型、靠后集中型、靠后分散型共6种雨型,并得出了小理河流域发生几率最高雨型为靠后分散型,其次是靠后集中型。(2)建立了小理河流域的HEC-HMS模型,在土壤含水量干旱、一般、湿润情况下,定期与验证期的次洪模拟Nash效率系数分别大于0.8、0.7,合格率分别为95%、100%,达到了乙级预报精度,表明该模型可用于小理河流域次洪模拟。运用Morris筛选法对模型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可知主要敏感性参数为CN、蓄量常数K、流域滞时LLag以及退水拐点比率,其中CN是最敏感的参数,对洪峰和洪量的影响较大;流域滞时LLag对峰现时间十分敏感,其余参数对峰现时间无影响。(3)基于水文模型法,深入研究了考虑土壤含水量、雨型特征、预警时段对规划预警雨量和应急预警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预警时段的增加,规划预警雨量逐渐增大,而应急预警雨量逐渐减小;②各预警时段的规划预警雨量随前期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而应急预警雨量相反;③雨峰越靠前,得到的规划预警雨量和应急预警雨量越大;④在同一土壤含水量和相同预警时段条件下,流域集水面积越大,预警雨量越大。⑤随着预警时段越长,形状特征与雨峰位置对规划预警雨量和应急预警雨量的综合影响越严重,远大于前期土壤含水量对预警雨量的影响程度。
孙文君[2](2021)在《低温和盐碱胁迫下棉花幼苗对外源褪黑素的生理响应》文中研究指明新疆是我国的棉花主产区,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乡村振兴”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棉花生长常遭受不同程度的盐碱胁迫,且在生育前期易受到低温冷害;这些胁迫因子抑制棉花生长,进而降低产量。施用外源物质可有效地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褪黑素是一种非酶促抗氧化物质,可调控植物种子的萌发、根与茎的生长、以及果实发育等一系列生理过程。然而,关于褪黑素调控棉花应对低温与盐碱胁迫的内在机制尚不明晰,因此,本研究通过设置中性盐胁迫(150 m M,Na Cl+Na2SO4)、碱性盐胁迫(150 m M,Na HCO3+Na2CO3)和盐碱混合胁迫(150m M,Na Cl+Na2SO4+Na HCO3+Na2CO3)3种盐碱胁迫处理,25℃和15℃2个温度处理,0、50、100、150、200?M 5个外源褪黑素处理,以及浇灌Hoagland营养液作为对照(CK),研究盐碱和低温胁迫对棉花幼苗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分析喷施外源褪黑素对棉花生长和生理过程的调控作用,提出适宜的褪黑素喷施浓度,研究结果可为构建棉花抗逆缓减技术提供支撑。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低温和盐碱胁迫显着抑制棉花幼苗的生长与生理过程。与CK相比,低温条件下的中性盐胁迫、盐碱混合胁迫及碱性盐胁迫均显着降低了棉花幼苗的株高、叶面积和生物量等生长指标以及叶片气体交换参数,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水力导度损失百分比(PLC)升高,导致Na+在根系和地上部显着累积,并降低了丙二醛(MDA)、可溶性糖、以及根系和地上部K+、Ca2+和Mg2+、N含量。盐碱混合胁迫的抑制程度要略高于中性盐胁迫和碱性盐胁迫。(2)喷施100-150?M浓度的褪黑素可显着提升棉花幼苗对低温和盐碱胁迫的抵抗能力。在盐碱与低温双重逆境条件下,与无外源物质处理相比,叶面喷施外源褪黑素后,棉花幼苗的叶水势得到恢复,植株生长特征和光合速率有所提高,叶绿素荧光含量以及SOD活性有显着性变化。在15℃的低温处理条件下,中性盐和盐碱混合胁迫下喷施100?M褪黑素、碱性盐胁迫喷施150?M褪黑素可显着提高棉花幼苗的生长指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参数、离子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Na+含量以及木质部栓塞,提升棉花的抗逆能力。25℃时,喷施150?M的褪黑素可减轻盐碱胁迫对棉花的伤害。
汪梅[3](2020)在《唐诗中的雪意象研究》文中提出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诗人对于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建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雪作为冬日里的精灵,因其特殊的自然性成为诗人经常用来吟咏抒情的意象之一。唐人在秉承前代诗歌中雪意象的特点的同时,继续发展雪意象的审美内涵、情感意蕴以及艺术手法等内容。论文第一章首先是对唐代以前诗歌中雪意象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诗歌中的雪意象最早出现于《诗经》中,并且已出现情景结合的艺术特征,如《诗经·采薇》。但此时的雪意象是作为情感抒发的背景烘托,还未从诗歌整体中独立。所以,先秦两汉时期为其萌芽阶段。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咏雪诗的出现表明雪意象已成为诗歌的主角而不再仅是“背景”。因此,这一时期为诗中雪意象的新变期。其次,概述唐代诗歌中雪意象的发展状况。对于唐代诗歌中的雪意象,因它在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皆有不同的表现,所以整体上按时间前后来论述雪意象的发展,并且对诗歌中的雪意象进行数量统计,以探究雪意象在唐代诗歌中的分布情况。本文从第二章开始具体论述雪意象在唐诗中的发展状况。初唐诗中,雪意象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倾向:一是继承前人“彩丽竞繁”诗风的应制诗,二是提倡“兴寄立意”诗风的边塞诗。诗人在应制诗中咏赞雪的外观美和祥瑞意,用语华丽,多数有歌功颂德的目的;在边塞诗中写边关之地的寒雪,突出诗人报国之心的坚定与战争的艰辛,为盛唐边塞诗中的雪意象发展开先声。据此,初唐应是诗中雪意象力求新变的时期。盛唐时期,诗人寄寓雪意象中的情感意蕴显示着更多的社会变迁的影像。盛唐前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诗人多怀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这一时期的诗歌中,不同地域的雪意象具有各自的特征:边塞之雪的严寒与壮阔、中原之雪的祥瑞与迷茫。其中都表达着诗人的爱国热情。盛唐后期,受安史之乱的影响,面对百姓的流离失所、社会的动荡不安,杜甫等人借助雪意象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据此,盛唐应是诗中雪意象发展的高潮时期。中唐时期,诗中雪意象的发展亦按时间顺序分两节论述,分别是大历时期和中唐后期。在过渡阶段的大历时期,诗歌中的雪意象寄寓着大历诗人的愁苦与孤寂,体现着诗人对时代变化的深切感受。另外,这一时期,诗歌中的雪意象与其他意象通过不同方式的组合,使得诗人的情感表达更为深刻。中唐后期,诗人们塑造两种不同的雪意象表达两种不同的情感倾向,即美好的希望与激烈的讽刺。这种塑造的方式也透露出中唐诗人的革新精神,即引排律、用赋法扩大雪意象诗的内容,并且诗中用语新奇,想象大胆,构思奇特。据此,中唐时期应是诗中雪意象发展的成熟期。晚唐时期,诗中雪意象的情感意蕴以感伤、愁苦为主。其原因一方面与中晚唐时期盛行的以贾岛、姚合为代表的苦吟诗风有关,另一方面与特定的时代背景与士人的心态有关。因而,雪意象成为晚唐诗人“诉苦”的媒介之一。这一时期,诗人对雪意象的描写手法也有了发展,将之前占主要地位的直接描写转变为间接描写,使雪意象的表达效果更加深刻。而艺术风格方面,晚唐雪意象诗则以清丽感伤为主。据此,晚唐应是诗中雪意象发展的稳定期。结语部分概述雪意象在唐前以及唐代各个时期诗歌中的发展特点。雪意象在唐代诗人的创作过程中,逐渐发展成熟,并且在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每个时期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唐人丰富了诗歌中雪意象的情感意蕴、表现手法、文化内涵等方面,使得雪意象成为诗歌意象群中的“明星”。
李佩瑜[4](2020)在《《历朝杭郡诗辑》整理与研究》文中指出浙江图书馆藏《历朝杭郡诗辑》清稿本四十卷,是丁丙仿吴颢《国朝杭郡诗辑》编纂体例,在《武林耆旧集》残本内容的基础上纂1而成的一部地域性通代诗选集。《诗辑》以“人、传、诗”的形式收録杭郡一地六朝迄明的诗人2625位,诗作5720首,小传2487条。其中,卷一至卷三十二爲南朝至明代科名与闲人;卷三十三爲闺秀艺伎;卷三十四爲名流寄寓;卷三十五至卷三十七爲僧人;卷三十八至卷三十九爲道士;卷四十爲无名氏与仙鬼謡谚。《诗辑》立足於乡邦文献的挖掘和整理,与《国朝杭郡诗辑》前後相续,展现杭郡一地诗歌繁荣昌盛的历史风貌,凸显杭州地区的自然山水、人文景观、地域文化等特色。整理研究此书能爲杭郡文献的存续补遗、诗史的谱系构建、文学的地域特色研究发挥重要作用,是一部从文献、文学、文化等方面对杭郡地区都非常重要的地域诗歌总集。本文主要分研究编和文献编两大部分。研究编包含绪论、正文。绪论部分主要对《历朝杭郡诗辑》的版本作详细介绍并阐明其研究价值及意义。目前学界还未对《历朝杭郡诗辑》有过任何的整理爬梳,更无具体的作品介绍和详细系统性的研究,可借鉴《国朝杭郡诗辑》系列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历朝杭郡诗辑》展开深入的研究。正文部分包含四章,从文本、内容及其价值等方面进行介绍和研究。第一章阐述了丁丙编纂《诗辑》的社会背景与个人机缘。其中,论证了《国朝杭郡诗辑》系列和《武林耆旧集》二者对《历朝杭郡诗辑》编纂的重要影响,揭示其内在联系。第二章从内容样貌与收録标准两方面阐释《诗辑》的基本体例。内容样貌包括了内容形式与编排次序;收録标准包括收録范围、收诗标准、收传原则。其中,收诗标准与丁丙的诗学倾向密不可分。第三章从诗歌的来源、题材和小传的来源、内容两大主体部分对《诗辑》着録的内容进行全面详细地展现。第四章揭示了《诗辑》的文献、文学、史料价值及地域文化特色。文献编是对《历朝杭郡诗辑》四十卷的整理点校。附録部分爲《历朝杭郡诗辑》中,人物介绍条目所提及诗集诗稿的名目存録整理。
谭冰寒[5](2018)在《初任班主任在冲突中成长 ——兵团高中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文中指出班主任负责班级的管理、教学、成长等任务,其专业发展状况直接制约着工作质量,并会在班集体的表现与学生身心发展方面得到体现,最终使学校管理水平和学校发展状况受到重要影响。近年来,班主任作为教师队伍里的特殊一员,在教师专业化的基础上提出了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概念,这被很多关注班集体建设和班主任群体成长的研究者所推崇。“班主任专业发展”这一概念自提出后,从理论到实践方面都出现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者们普遍认为班主任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专业性。班主任应当成为具有专门职业需求、专业个人素质和专门职业技巧的特殊人才。初任班主任是指班主任专业成长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是班主任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最具可塑性的阶段,也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内在关键期”。兵团高中班主任,具有其特殊性,就学生发展阶段特点、学生家庭背景特点和学制特点上看班主任兼具促进学生成长和高考升学压力等多重任务,就兵团体制来看,班主任又承担着特殊的政治任务,所以有更严格的道德要求和较少的自主性。由于教育专业人才较内地匮乏,培养活动较内地落后,其专业化成长缺乏活跃的外部环境和有效的内部驱动力。由于具备两年的兵团班主任工作经验,对班主任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有深刻的感受,这有助于结合本科及研究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对现象、事件、行为进行个人思考。本文无意提出普适性的教育概念,而是通过教育叙事研究展现一位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初任班主任如何在冲突中找到成长的道路。与从既有的理论中选取一点进行事实论证不同,本研究更倾向于从真实的情境中展示初任班主任的专业需要,展现真实的工作环境,还原初任班主任成长的真实面貌,从而明确班主任专业发展切实可行的需要,为西部较落后地区的教育事业和学校、班主任、学生发展提供服务。
苏超[6](2014)在《“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项文化惠民项目,旨在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将中华优秀文化资源传递到全国的每个角落,重点解决偏远地区广大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的问题,缩小城乡之间、人与人之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存在的“信息鸿沟”。文化共享工程实施至今已跨越12年,然公众对于文化共享工程的认识却存在严重不足,此外,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过程是怎样的?效果如何?其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症结有哪些?其如何才能持续发展下去?本研究通过海量的文献材料系统分析、网上资源统计分析、访谈等方法对文化共享工程进行研究以期解决上述问题,进而实现文化共享工程广泛服务民众的目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1)采用深度阅读并按照关键词、主题进行归类的方法对国内外374篇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2)通过对文化共享工程241期工作简报、4000余条主要新闻材料、国家历年来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政策文件、山东省十余个市县服务点和国家中心部分工作人员访谈资料的分析,对文化共享工程实施过程进行梳理与分析;(3)采用统计、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国家数字文化网、31个省级分中心文化共享工程网站资源、中国国民休闲小康指数、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中国广播电视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等数据资料的挖掘分析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效果;(4)以“心声·音频馆”与“上图讲座”两种资源的网上收听次数/观看次数为数据基础,分析公众对这两类资源的偏好程度;(5)在前面几项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访谈,分析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影响因素;(6)对国外相似项目进行分析;(7)进行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8)构建文化共享工程评估指标体系。经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与分析,本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关于文化共享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8个方面,分别是立足国家层面与基层的整体性研究,立足省级视角、市县视角、农村视角的实践研究,针对技术、培训、绩效评估、资源建设、版权问题等的专题研究。(2)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过程依据“建设”与“应用”的比重分为初步探索、普遍发展、巩固提升三个阶段;文化共享工程相关利益群体主要由提供决策与保障群体、实施监管群体、合作参与群体、用户群体构成;文化共享工程服务基层的方式主要通过两条支路完成。(3)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效果体现在三个层面,宏观层面表现为对消弭社会信息鸿沟的贡献,中观层面表现为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贡献,微观层面主要变现为对国家公共数字资源的充实与对国民生活质量提升的贡献。(4)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影响因素主要包含制度、资源建设、队伍建设等三个维度。(5)本研究针对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影响因素,结合相关理论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借鉴国外相似项目,对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做出如下战略设计:一是资源设计达到标准统一,二是通过制定完善的制度体系使制度设计达到系统全面;三是充分利用新技术的发展开发适应的技术平台,以及搭建多元的、人性的、环保的服务终端;四是通过多元的文化教育活动与多举措的文化共享工程宣传推广进行服务设计,实现“服务到人”的目标。(6)在文化共享工程顶层设计与已有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建设、利用、效果三个一级指标的文化共享工程评估指标体系。本研究的主要创新在于:第一,国内首次对文化共享工程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与分析,有关见解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参考借鉴价值;第二,论文采用“四象限图”分析公众对文化共享工程文化信息资源的偏好程度,对相关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刘兆轩[7](2014)在《明版《英烈传》校笺》文中研究说明明代小说《英烈传》,就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两个系统:一为六十回本,属于早期文本,现存《皇明开运英武传》、《皇明英烈传》、《英烈志传》三种明代刻本;一为八十回本,今存明刻本《云合奇踪》,明代以后的《英烈传》刻本均为此本翻刻。目前关于六十回本《英烈传》的研究,包括点校整理及其内部各个版本之间的关系、六十回本与八十回本之间的演变等问题,依然存在相当大的空白,有待整理和研究。而针对《英烈传》的早期成书及之后的演变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可靠文本校对的基础之上,通过细致比勘,包括同一系统内部之间的文字校对,以及六十回本与八十回本两种系统之间的比较研究,方可得出客观可信的结论。而这一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有相关成果问世。本文主要通过点校整理,分析其内部各个版本之间的关系,以及六十回本与八十回本之间的演变等问题,并按照文本内容,综合比较六十回本和八十回本两种系统。由此不仅提供出一个相对较好的六十回本《英烈传》的整理本,同时通过整理研究,还可以了解《英烈传》一书早期的成书过程,厘清六十回本和八十回本两种系统之间的演变关系,对探讨《英烈传》的作者问题也不无帮助。
郝敬堂[8](2014)在《大海作证》文中提出序言这是笔者有生以来最长的一次海上漫步,从南海到东海,从东海到北海,用双脚丈量了18000多公里海岸线。20多天里,大多数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在高高的驾驶舱里看大船破浪远航,在甲板上看海上日出,在船舱里枕着海浪入眠……这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笔者认识了一群陌生的人,他们时而漂在海上,时而潜入海底,时而翱翔空中。他们说,天空是蓝色的,大海是蓝色的,梦是蓝色的。他们从事的是"蓝色的事业",他们日夜守望着
强月新,姜欣[9](2012)在《谋划开局·深化改革·飞速发展——2011年中国媒体发展盘点》文中研究指明2011年的中国媒体发展可以归纳概括为谋划开局,深化改革,飞速发展十二个字。谋划开局,指2011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无论是报业、广播电视业、互联网行业、出版业还是电影行业,在这一年都本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伟大目标,在本行业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未来五年发展的高屋建瓴的规划与措施。深化改革,指2011年无论是从媒介经营还是政府规制这两方面,媒介变革正逐渐走向深化。无论是非时政类报刊的转企改制、广播电视媒体出台的一系列规制措施、互联网行业
黄济人[10](2013)在《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下部)》文中研究表明第一章1邱行湘身穿蓝卡叽中山服,拎着黑色公文包,又一次走进"总统府。""总统府"大门的花岗石柱头,残存着几个弹洞,那是1949年解放军攻克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时留下来的。几个弹洞旁边,高悬着一块吊牌,吊牌上写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委员会。邱行湘但凡上班,这是他每日必见的情景。可是,不知为什么,今天他有了一种异样的穿越时空隧道的感觉。"总统府"的前身是孙中山的临时大
二、兵团,“天下谁人不识君”在何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兵团,“天下谁人不识君”在何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HEC-HMS模型和特征雨型的山洪灾害预警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预警雨量 |
1.2.2 水文模型 |
1.2.3 暴雨雨型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图 |
1.4 本章小结 |
2.研究区概况与资料来源 |
2.1 地理位置 |
2.2 地形地貌 |
2.3 河流水系 |
2.4 水文气象 |
2.5 资料来源 |
2.7 本章小结 |
3.基于特征参数的多样性雨型研究 |
3.1 多样性雨型特征参数 |
3.1.1 雨峰位置系数(r) |
3.1.2 降雨集中趋势度(CTI) |
3.1.3 形变距离(d) |
3.2 多样性雨型设计方法 |
3.2.1 雨型确定方法 |
3.2.2 分布函数构建与优选 |
3.3 研究区多样性雨型设计成果 |
3.4 本章小结 |
4.HEC-HMS水文模型构建研究 |
4.1 模型介绍 |
4.1.1 模型模块 |
4.1.2 参数优化 |
4.1.3 模拟结果误差分析与精度评定 |
4.2 模型建模 |
4.3 模型适用性分析 |
4.3.1 模型方案选择 |
4.3.2 研究洪水场次确定 |
4.3.3 模型参数初值确定 |
4.3.4 参数敏感性分析 |
4.4 模拟结果分析 |
4.5 参数合理性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防灾对象预警雨量研究 |
5.1 防灾对象 |
5.2 预警雨量分析计算 |
5.2.1 方法介绍 |
5.2.2 成灾流量计算 |
5.2.3 预警时段分析 |
5.2.4 土壤含水量分析 |
5.2.5 规划预警雨量 |
5.2.6 应急预警雨量 |
5.3 本章小结 |
6.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低温和盐碱胁迫下棉花幼苗对外源褪黑素的生理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低温和盐碱胁迫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
1.2.2 低温和盐碱胁迫对作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
1.2.3 低温和盐碱胁迫对作物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
1.2.4 低温和盐碱胁迫对作物离子吸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1.2.5 外源物质提升植物抗性的研究进展 |
1.2.6 褪黑素的合成与功能 |
1.2.7 褪黑素在作物耐盐和耐低温上的应用 |
1.3 研究内容 |
1.3.1 低温和盐碱胁迫对棉花幼苗生长与生理过程的影响 |
1.3.2 低温和盐碱胁迫下棉花幼苗生理过程对褪黑素的响应 |
1.4 技术路线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2 、棉花培养 |
2.3 、观测项目与方法 |
2.3.1 、棉花生长指标 |
2.3.2 、棉花生理指标 |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章 低温和盐碱胁迫对棉花生长与生理过程的影响 |
3.1 低温和盐碱胁迫对棉花幼苗生长的影响 |
3.1.1 盐碱胁迫和低温对棉花幼苗株高、叶面积的影响 |
3.1.2 盐碱胁迫和低温对棉花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
3.1.3 盐碱胁迫和低温对棉花幼苗根系形态参数的影响 |
3.2 低温和盐碱胁迫对棉花生理过程的影响 |
3.2.1 盐碱胁迫和低温对棉花幼苗光合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
3.2.2 盐碱胁迫和低温对棉花叶片 MDA、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2.3 盐碱胁迫和低温对棉花幼苗氮含量、离子含量与光合参数关系的影响 |
3.2.4 盐碱胁迫和低温对棉花幼苗木质部栓塞与水势的影响 |
3.3 结论与讨论 |
第4章 低温和盐碱胁迫下棉花生长与生理特性对褪黑素的响应 |
4.1 低温和盐碱胁迫下棉花幼苗生长特性对褪黑素的响应 |
4.1.1 株高和叶面积 |
4.1.2 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 |
4.1.3 根系形态参数 |
4.2 低温和盐碱胁迫下棉花幼苗叶片光合与叶绿素荧光特性对褪黑素的响应 |
4.2.1 叶片气体交换参数 |
4.2.2 叶绿素荧光参数 |
4.3 低温和盐碱胁迫下棉花MDA、可溶性糖以及抗氧化酶对褪黑素的响应 |
4.4 低温和盐碱胁迫下棉花氮含量、离子含量对褪黑素的响应 |
4.4.1 棉花叶片氮含量和离子含量 |
4.4.2 棉花根系氮含量和离子含量 |
4.5 棉花木质部栓塞以及水势对外源褪黑素的响应 |
4.6 结论与讨论 |
第5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唐诗中的雪意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现状与论文思路 |
第一章 唐诗中雪意象的历史渊源与基本概况 |
第一节 诗歌中雪意象的历史渊源 |
一、孕育与萌芽:先秦两汉时期 |
二、发展与新变:魏晋南北朝时期 |
第二节 唐诗中雪意象的基本概况 |
一、唐诗中雪意象的数量统计 |
二、唐诗中雪意象的时代特征 |
第二章 初唐时期诗歌中的雪意象 |
第一节 应制诗中的雪意象 |
一、咏雪之自然属性 |
二、咏雪之象征意义 |
第二节 边塞诗中的雪意象 |
一、壮志豪情 |
二、批判谴责 |
第三节 初唐诗中雪意象的艺术表现 |
一、表现手法的承与变 |
二、艺术风格的承与变 |
第三章 盛唐时期诗歌中的雪意象 |
第一节 盛唐前期诗中的雪意象 |
一、边塞之雪:奇丽与肃杀 |
二、中原之雪:祥瑞与苍茫 |
第二节 盛唐后期诗中的雪意象 |
一、凌冽与忧戚 |
二、寒威与惆怅 |
第三节 盛唐诗中雪意象的艺术表现 |
一、描写方式的发展 |
二、壮丽与凄寒的特征 |
三、浑融的意境 |
第四章 中唐时期诗歌中的雪意象 |
第一节 中唐诗中雪意象的情感意蕴 |
一、大历时期:愁苦与闲适 |
二、中唐后期:偏爱与憎恶 |
第二节 中唐诗中雪意象的艺术表现 |
一、大历时期:意象组合 |
二、中唐后期:语言与体裁的发展 |
第五章 晚唐时期诗歌中的雪意象 |
第一节 晚唐诗中雪意象的情感意蕴 |
一、寄寓真挚友情 |
二、寄寓深厚乡情 |
第二节 晚唐诗中雪意象的艺术表现 |
一、表现手法:间接描写 |
二、艺术风格:清丽感伤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历朝杭郡诗辑》整理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研究编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价值 |
第一章 《历朝杭郡诗辑》编纂缘起 |
第一节 杭郡的社会文化环境 |
一、官方政策对民间的影响 |
二、地域意识日渐凸显 |
三、乡邦文献的需要 |
第二节 丁丙的编纂机缘 |
一、不忍文献纸毁帙散 |
二、藏书、刊刻、编者的身份优势 |
三、契机出现:《武林耆旧集》 |
小结 |
第二章 《历朝杭郡诗辑》基本体例 |
第一节 文本体例 |
一、文本形式 |
二、编排次序 |
第二节 收録体例 |
一、诗人收録范围 |
二、诗歌收録标准 |
三、小传遴选原则 |
小结 |
第三章 《历朝杭郡诗辑》内容概述 |
第一节 《诗辑》收诗情况 |
一、诗作来源 |
二、内容题材 |
第二节 《诗辑》选传情况 |
一、小传来源 |
二、小传内容 |
小结 |
第四章 《历朝杭郡诗辑》价值 |
第一节 《诗辑》的文献与校勘价值 |
第二节 《诗辑》的文学价值 |
第三节 《诗辑》的史料价值 |
第四节 《诗辑》的地域文化特色 |
小结 |
结语 |
文献编 |
《历朝杭郡诗辑》点校凡例 |
《历朝杭郡诗辑》 |
附録 《历朝杭郡诗辑》存録诗集诗稿 |
徵引文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初任班主任在冲突中成长 ——兵团高中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缘起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概念的界定 |
1.3.1 兵团 |
1.3.2 高中初任班主任 |
1.3.3 班主任专业发展 |
1.3.4 冲突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教育叙事研究法 |
1.4.3 文献研究法 |
1.5 本研究的难点和创新之处 |
第二章 高中初任班主任面临的冲突事件 |
2.1 面对新环境 |
2.1.1 我的新发现 |
2.1.2 我的民兵生活 |
2.1.3 L老师的离开 |
2.2 在师生交往的冲突中成长 |
2.2.1 我和少数民族学生 |
2.2.2 一次“失败”的交往 |
2.2.3 圣诞节的苹果 |
2.3 在与家长交往的冲突中成长 |
2.3.1 “冷漠”的少女 |
2.4 在与自我的冲突中成长 |
2.4.1 我的恋爱观 |
2.4.2 老师为什么惩罚你 |
2.5 在学校关系的冲突中成长 |
2.5.1 与上级领导部门的关系——从执行者到创造者 |
2.5.2 与同事——从相看两厌到团结协作 |
第三章 兵团高中初任班主任专业成长面临的困境 |
3.1 兵团高中初任班主任自主成长意识较低 |
3.1.1 专业认同意识较弱 |
3.1.2 职业规划意识不强 |
3.1.3 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 |
3.2 兵团高中初任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单一 |
3.2.1 初任班主任培训实效性差 |
3.2.2 初任班主任成长资源匮乏 |
3.2.3 各管理部门之间沟通不畅 |
3.3 兵团高中初任班主任专业成长的环境不良 |
3.3.1 兵团高中初任班主任工作的复杂程度高 |
3.3.2 兵团高中初任班主任选拔考评机制落后 |
第四章 初任班主任成长路上的思考 |
4.1 影响班主任成长的主要因素 |
4.1.1 坚定的教育信念 |
4.1.2 正确的教育理念 |
4.1.3 扎实的专业知识 |
4.1.4 深厚的文化底蕴 |
4.1.5 良好的个人品质 |
4.1.6 真正的关爱学生 |
4.2 初任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
4.2.1 相关部门整合资源为初任班主任成长提供条件 |
4.2.2 任职学校积极营造初任班主任成长的有利环境 |
4.2.3 初任班主任自身不断学习提高自主成长意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附图清单 |
附表清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问题设定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主要概念界定 |
一、数字鸿沟 |
二、文化信息资源 |
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
四、可持续发展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 |
第一节 研究相关理论 |
一、知识沟理论 |
二、文化权利 |
三、文化传播 |
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五、公共物品理论 |
六、贫困文化理论 |
第二节 我国文化共享工程研究文献回顾 |
一、文化共享工程研究文献的内容分析 |
二、文化共享工程研究文献的评价分析 |
第三章 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背景分析 |
第一节 文化共享工程实施的背景 |
一、全球信息化给文化建设带来挑战 |
二、国家对文化建设日益重视 |
第二节 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缘由 |
一、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
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
三、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需要 |
第四章 文化共享工程实施过程 |
第一节 初步探索阶段:十五时期 |
一、建立试点 |
二、启动应用 |
三、全国推广 |
四、初步探索阶段工程建设小结 |
第二节 普遍发展阶段:十一五时期 |
一、开展文化共享工程试点工作 |
二、与相关项目合作共建 |
三、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 |
四、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 |
五、普遍发展阶段工程建设小结 |
第三节 巩固提升阶段:十二五时期 |
一、继续推进服务网络的全覆盖 |
二、服务新思路:拓展与深化 |
三、统筹数字资源建设 |
四、打造技术支撑平台 |
五、巩固提升阶段工程建设小结 |
第四节 对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过程的系统分析 |
一、建设流程 |
二、国家政策影响及作用 |
三、相关利益群体分析 |
四、资源构成分析 |
五、服务方式分析 |
第五章 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效果与分析 |
第一节 宏观层面:消弭社会信息鸿沟 |
一、计算机设备增加助力“信息鸿沟”的消弭 |
二、计算机技能培训助力“信息鸿沟”的消弭 |
第二节 中观层面: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一、推动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 |
二、促进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层级建设 |
第三节 微观层面:充实文化资源,提升国民生活质量 |
一、充实国家公共数字文化资源 |
二、助力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
第四节 公众对文化共享工程数字文化资源的偏好分析 |
一、以“心声·音频馆”为例 |
二、以“上图讲座”为例 |
第六章 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 |
第一节 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 |
一、从文献梳理中发现问题 |
二、从建设过程与效果中分析问题 |
三、从访谈资料中挖掘问题 |
四、影响因素的确定 |
第二节 国外相似项目介绍及分析 |
一、美国:“美国记忆”(American Memory) |
二、韩国:“信息网络村”(Information Network Village,INVIL) |
三、南非:“数字之门”(Digital Doorway) |
四、印度:“墙上之窗——学习站”(HiWEL-Learning Stations) |
五、日本:“无处不在网络计划”(U-Japan) |
六、英国:“文化在线”(Culture on Line) |
第三节 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顶层设计 |
一、设计导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
二、设计主题:突出“标准、规范、反馈、社会化” |
三、资源设计:标准统一 |
四、制度设计:系统全面 |
五、技术设计:拓展利用 |
六、服务设计:进村入户到人 |
第四节 文化共享工程未来发展实践指导 |
一、指导原则:依据顶层设计与相关建设规划 |
二、以技术支撑平台为基础,构建层级分布式互联网网站群 |
三、以“服务年”为契机,实现数字文化活动的品牌化建设 |
四、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为重点,完善资源基础库 |
五、以人才建设为中心,推动全民信息素养教育与工作队伍培训 |
第五节 构建文化共享工程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附录A 文化共享工程建设问题汇总——96篇研究文献梳理 |
附录B 国家数字文化网——专题资源库 |
附录C 心声·音频馆资源 |
附录D 上海图书馆讲座回顾(2002年-2013年)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明版《英烈传》校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节 现存《英烈传》的明刻本情况 |
第二节 试探《英烈传》的早期成书 |
第三节 六十回本与八十回本的关系及异同 |
第四节 由文本文献试探两种《英烈传》的编写者 |
凡例 |
皇明英烈传序 |
皇明英武传序 |
英烈志传序 |
云合奇踪序明刊本 |
云合奇踪序清致和堂本 |
新刻皇明开运辑略武功名世英烈传首录 |
01节目:元顺帝纵欲骄奢,脱脱相正言直谏 |
02节目:福通妖法聚群党,四方荒乱干戈起 |
03节目:福通夜走汴梁城,脱脱大破芝麻李 |
04节目:撒敦设计害忠贤,脱脱被谗服鸩酒 |
05节目:太祖皇濠州应瑞,刘伯温青田出身 |
06节目:濠州滁阳王起义,太祖礼宾馆招贤 |
07节目:张天佑献城款附,胡大海率众投降 |
08节目:吴祯单保兴隆会,大海独诛孙德崖 |
09节目:太祖误入巢阳湖,遇春大战牛渚渡 |
10节目:汤鼎臣破赵普胜,常遇春取采石矶 |
11节目:高皇帝采石吟诗,太平城陶安献策 |
12节目:义兵共诛陈也先,遇春复战采石矶 |
13节目:太祖义释陈兆先,福寿忠节死集庆 |
14节目:太祖兵取金陵府,孙炎聘请刘伯温 |
15节目:宋景濂讲陈治道,徐元帅计取镇江 |
16节目:徐元帅计困常州,王参军生擒士德 |
17节目:徐元帅牛塘被困,常遇春鞭打张虬 |
18节目:郭英单骑擒邓清,云龙旧馆破士信 |
19节目:元顺帝贬朱亮祖,常遇春收康茂才 |
20节目:常遇春义释亮祖,徐寿辉僭位改元 |
21节目:遇春大战金华郡,伯温智擒胡仲渊 |
22节目:刘基火焚樊岭寨,郭英夜闹婺源州 |
23节目:婺源州徐定荐贤,安庆府余阙死节 |
24节目:陈友谅杀徐寿辉,张兴祖战赵普胜 |
25节目:九华山遇春设伏,太平城花云死节 |
26节目:茂才智赚陈友谅,善长夜换铁石桥 |
27节目:伯温计破陈友谅,兴祖大战采石矶 |
28节目:太祖感兴作江赋,汉王夜走武昌城 |
29节目:高皇帝平定江西,花云妾双全节义 |
30节目:陈友谅设计连吴,张士诚发兵助汉 |
31节目:遇春大战安丰城,太祖兵克庐州府 |
32节目:赵德胜南昌大战,张子明求救死节 |
33节目:王祎独作秋江赋,太祖一战鄱阳湖 |
34节目:太祖二战鄱阳湖,韩成替死马家渡 |
35节目:丁普郎诈降友谅,刘伯温设计焚寨 |
36节目:太祖三战鄱阳湖,郭英箭射陈友谅 |
37节目:太祖平定武昌郡,豫章建立忠臣祠 |
38节目:胡仲渊死节闽广,徐元帅克下浙西 |
39节目:徐达智破史彦忠,遇春夜取泰州郡 |
40节目:徐元帅兵破尹义,常遇春大战湖州 |
41节目:李文忠威震钱塘,常遇春智擒士信 |
42节目:张士诚鏖战旧馆,徐元帅水渰吴兵 |
43节目:张士诚夜走皂林,常遇春射戟收降 |
44节目:张士诚大战姑苏,华云龙暗入无锡 |
45节目:徐达智赚莫天佑,刘基祭风打苏州 |
46节目:徐元帅平定姑苏,高皇帝南京即位 |
47节目:王祎进呈太平表,徐达攻取山东路 |
48节目:遇春箭射虎林赤,徐达夜破李思齐 |
49节目:太祖书收左君弼,顺帝夜走大都城 |
50节目:常遇春取真定府,徐元帅破帖木儿 |
51节目:良臣智破元也速,遇春大战居庸关 |
52节目:常遇春薨柳河川,李文忠战野狐岭 |
53节目:刘伯温取红罗山,李文忠上北平表 |
54节目:高皇帝封赐功臣,营阳侯奉命入蜀 |
55节目:康茂才克归州府,汤鼎臣攻瞿塘关 |
56节目:颕川侯明攻栈道,郭先锋夜渡龙江 |
57节目:友德夜渡汉阳江,戴寿象战成都府 |
58节目:廖永忠破瞿塘关,高皇帝题平蜀赋 |
59节目:刘伯温辞爵归山,沐文英贵州大战 |
60节目:沐英三战克云南,太祖一统平天下 |
跋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 |
后记 |
四、兵团,“天下谁人不识君”在何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HEC-HMS模型和特征雨型的山洪灾害预警雨量研究[D]. 苏盼珠.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低温和盐碱胁迫下棉花幼苗对外源褪黑素的生理响应[D]. 孙文君.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3]唐诗中的雪意象研究[D]. 汪梅. 扬州大学, 2020(02)
- [4]《历朝杭郡诗辑》整理与研究[D]. 李佩瑜.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5]初任班主任在冲突中成长 ——兵团高中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D]. 谭冰寒. 河南师范大学, 2018(01)
- [6]“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D]. 苏超. 南开大学, 2014(07)
- [7]明版《英烈传》校笺[D]. 刘兆轩. 广西师范学院, 2014(02)
- [8]大海作证[J]. 郝敬堂. 中国作家, 2014(02)
- [9]谋划开局·深化改革·飞速发展——2011年中国媒体发展盘点[J]. 强月新,姜欣. 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 2012(00)
- [10]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下部)[J]. 黄济人. 红岩, 2013(02)
标签:诗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