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奇灵马爱敏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县人民医院530100)
【摘要】随着各类高校扩大招生,医学院校毕业生人数亦随之增多,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及实习医院等单位承担的实习教学任务越来越重,管理难度日益增加。对医学生实习过程监管不足,岗前培训未达实效,以致较难达到预计实习效果。近年来,由实习生直接或间接引发的医疗投诉甚至医疗纠纷数量逐渐上升,这呼吁着实习单位对医学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及规范实习管理是必要且重要的。
【关键词】医学生实习生岗前培训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385-02
由于各类医学院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及实习医院等接收实习生的数量不断增多。面对日益扩大的实习生群体,因医院人力资源限制,医院管理繁琐、困难。然而,医学实习生在接受高等教育后,实习单位可用引导教育的方式督促医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重点在于实习生进入实习岗位之前做好系统的岗前培训。目前,各医院因教学能力差异未能形成统一的培训模式,各医院应结合自身情况,规范进行实习生岗前培训。
1.培训目标
医学实习生进入实习岗位之前需通过培训使其充分认知医院规章制度、实习相关管理规定、院感防护、职业暴露防护、医疗质量保障及安全防范意识、医患沟通技巧、医德医风教育等内容。在培训后还需进行考核,以督促实习生认真学习,考核合格才能进入实习岗位。培训时限结合各医院情况建议在2~7天为宜。
2.管理引导
在培训期间引导学生相互监督,自我管理意识,由各校实习组长参与实习教育管理,促进今后临床实习带教和学生实习行为的规范性[1]。介绍医院发展历程,对实习生“敞开心扉”,将其视为医院新职工看待,提升其责任感、荣耀感。选取院内各专业优秀员工担任培训老师,树立榜样作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增近亲切感,营造轻松的实习环境[2]。让学生意识到医院已完全接纳他们,激发其实习、实践意愿。
3.心理激励
绝大多数医学实习生在临近实习阶段时,对实习岗位充满期望,渴望检验自己,同时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心理恐惧。据某高校调查结果显示,99.4%的医学生认为实习阶段的学习任务非常重要,0.6%的学生认为不重要或无所谓。面对实习岗位80.9%的学生认为紧张,48.6%的学生认为焦虑,30.5%的学生认为恐惧。其主要因素是学生心理因素,认为自身能力不能胜任实习岗位。因此,医院应通过心理激励,缓解学生实习前紧张感、不自信,甚至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激励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看待自己,做到自尊、自信、自强[3]。
4.培训模式
培训模式与培训效果息息相关,不同学历的学生应制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如在考试考核时分为不同学历试卷,对其知识掌握度、思想认知度等做不同层次要求。培训模式不是公式性的,培训模式可以借鉴,但不可硬搬硬套,因各医院软、硬件差异截然不同,拿来主义必然导致“流程式”培训,无法取得期望培训效果。各医院应结合自身条件及资源情况制定各自有特色的培训模式才能达到各自的培训目标。
5.培训实施
培训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注意时间安排。参考学校作息时间制定每天培训内容,晚上组织集体性体育娱乐活动。一来可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适应角色转换(准员工角色);二来促进同校或异校同专业学生相互交流,进而相互学习。其次,课程设置要全面。实习生岗前培训不能仅流于形式,比如安排时间、地点让他们自己学习医院规章制度等。而必须要由院教学管理部门通过正式会议讨论制定详细课程表,精选优秀人才进行授课。最后,对实习生进行大班管理,选定班长、各小组长,严格进行每天每堂课的考勤记录。教学管理部门随机抽查进行监督,对屡教不改的同学应联系学校给予严肃处理。使其意识到他们在从事“救死扶伤”的神圣工作,不能无组织、无纪律、无原则,对待工作必须严肃、谨慎、团结、博爱。
6.培训反馈
培训后期,养成反馈习惯,由院教学管理部门对本批同学培训情况做总结交流。同时,制作《意见调查表》尽量以主观问题的问卷形式向每位同学发放匿名调查表,医院教学管理部门从每批同学的反馈中总结经验,改进方案,不断探寻,优化培训方法。
现今医患关系异常敏锐,近年来由实习生引发的投诉甚至纠纷数量逐渐上升,这警示着医院务必严格进行实习生岗前培训,建立健全实习生管理相关制度,保障医疗质量。这对医院及学生而言是双赢的,规范实习生培训及管理过程,不仅让同学们能够“学有所悟、悟有所得、得有所用”;还能督促本院医务人员为人师表,自我监管,提升素质;最终目的是保障医院医疗质量,守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杜明娟,向克兰.由实习生组长参与学生临床实习管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3,3(10):115-116.
[2]吴琼,商祥芹等.浅谈临床实习生的人性化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2-23.
[3]林广婷,彭辉.卫校学生实习前心理辅导情况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