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主要集中对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的“大学叙事”展开研究,选取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小说文本进行分析,通过其对大学人校园生活的描写,力图揭示作为“知识堡垒”的大学及其知识分子的发展变化,探讨中国大学与知识分子之间关系的转变,并由此反映中国知识分子不同时期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揭示现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大学“自由”的重视,对自我价值承当的深刻思索。本论文以历时的方式进行章节安排,根据历史上中国大学体制经历的三次重要变革,分成上、中、下三篇。上篇对现代小说中的“大学叙事”进行研究,从茅盾的《路》、齐同的《新生代》等来看二三十年代大学校园学潮兴起的时代现象,从叶圣陶的《感同身受》及《英文教授》、沈从文的《八骏图》、钱钟书的《围城》等来看作家对现代大学教授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的思考,再对鹿桥的《未央歌》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大学人校园生活的诗意想象。中篇研究建国至文革时期小说中的“大学叙事”,以宗璞的《红豆》、杨沫的《青春之歌》为文本对象来分析当时体制规范下作家对过去的大学生活的记叙,对刘绍棠的《西苑草》和康式昭、奎曾的《大学春秋》进行比较,由作家对当时大学校园生活的不同描写,来反映国家权力话语对文学活动的限制。下篇则对新时期至21世纪初小说中的“大学叙事”进行研究,探讨这一时期生活在大学的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变化。新时期初的“大学叙事”小说主要是积极为改革进行思想启蒙,推动观念转变,而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方方、池莉、徐坤、石杰等作家的一些小说中则更多地反映了大学教师的各种俗世形态生活。90年代以来的文坛“大学叙事”小说层出不穷,特别是一些曾经或正执教于大学的作家如李劼、格非、汤吉夫、梁晓声、南翔、马瑞芳、金岱等更是以深厚的文化素养、独到的思想见解在其小说中刻画了大学校园的不同图景,一些“大学叙事”小说的发表更是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如张者的《桃李》《桃花》、葛红兵的《沙床》、史生荣的《所谓教授》及汤吉夫的《大学纪事》,等等,这些小说关注转型期中国大学校园所发生的各种变化,深入揭露了当代大学体制的弊病,反映出体制下当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而宗璞的描写了抗战时期大学人生活的小说《南渡记》和《东藏记》,既是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次致敬,同时也是为迷惘的当代知识分子从过去的历史中寻找希望之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怀念恩师汤吉夫[J]. 博览群书 2018(05)
- [2].汤吉夫小说创作论[J]. 小说评论 2017(06)
- [3].汤吉夫:笔冷心热的文坛赤子[J]. 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2018(10)
- [4].生存困境的突围——浅论汤吉夫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J]. 课外语文 2016(10)
- [5].“小世界”:理想的迷狂与人性的异化——读汤吉夫《大学纪事》[J]. 创作与评论 2013(02)
- [6].忧患:校园的倾斜与道德的迷失——读汤吉夫的长篇新作《大学纪事》[J]. 小说评论 2008(03)
- [7].寡居体验、童年创伤与隐藏欲望——汤吉夫小说《从早到晚》主题探析[J]. 毕节学院学报 2012(01)
- [8].高等教育的反思与忧愤——评汤吉夫新著《大学纪事》[J]. 扬子江评论 2009(05)
- [9].祖传的,未必都是宝贝[J]. 语文世界(高中版) 2008(Z1)
- [10].歌中的信号[J]. 语文世界(高中版) 2008(03)
- [11].安静,朋友[J]. 语文世界(高中版) 2008(12)
- [12].关于打架[J]. 语文世界(高中版) 2008(10)
- [13].游斗写实[J]. 杂文月刊(原创版) 2010(04)
- [14].对应与耦合:审美视界的外化与内向——评汤吉夫先生的《遥远的祖父》[J]. 电影文学 2008(01)
- [15].一只苍蝇引发的心理剧——评汤吉夫的短篇小说《从早到晚》[J]. 名作欣赏 2011(13)
- [16].高校题材小说的精神维度扫描[J]. 文艺争鸣 2008(10)
- [17].守望大学精神——读汤吉夫的《大学纪事》[J]. 时代文学(上) 2010(03)
- [18].救赎的焦虑:对当下校园书写的艺术超越——以汤吉夫小说为个案[J]. 名作欣赏 2008(04)
- [19].那些年,那些作家朋友[J]. 长城 2018(04)
- [20].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总目录[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21].不能被长篇小说熬倒——关于我《永远的大运河》[J]. 博览群书 2017(11)
- [22].他为什么不用概念唬人——“《周纪鸿文学评论》三问”之二[J]. 博览群书 2020(07)
- [23].主持人语[J]. 创作与评论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