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它在古代国家的人口管理、地方控制、财政收入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户籍制度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隋唐时期日趋完备,并为后世所继承。因此,汉唐之间的户籍制度的形成与演变是古代户籍制度史上的关键所在。关于汉唐间的户籍制度的具体内容,在史籍中仅留下了零星的记载。近代以来,在出土的秦汉简牍、三国吴简、敦煌吐鲁番文书等出土资料中,多有发现户籍档案。这些材料对于认识汉唐间户籍制度的变迁有重要的价值。目前,出土的汉唐间的户籍档案材料主要有:里耶秦简、东牌楼汉简,走马楼三国吴简,《前秦建元二十年(384)三月高昌郡高宁县都乡安邑里籍》、《西凉建初十二年(416)正月敦煌郡敦煌县西宕乡高昌里籍》、《北凉承阳二年(426)十一月籍》、《西魏大统十三年(547)瓜州効谷郡籍帐》。后四种都是纸本户籍档案。通过对出土户籍档案的具体考察,我们可以从载体、形制、内容三个方面来认识汉唐间户籍档案的变迁。从户籍档案的载体来看,经历了由简牍到纸的转变;从户籍档案的形制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纸本档案最初继承了过去简牍档案的形制,但是后来根据纸的具体特点,档案的形制有了新的发展;从户籍档案的内容来看,里耶秦简户籍记录了户主及家庭成员的简单信息,而没有关于户口统计或赋役征发的内容。东牌楼汉简与走马楼吴简增加了关于赋役情况的内容。《前秦建元籍》、《西凉建初籍》和《北凉承阳籍》完成了由简牍向纸本的变迁,纸张的利用使得户籍档案内容大大丰富,而且增加了丁中情况的统计。《西魏大统籍》户籍中所记录的信息量极大丰富,显示出均田制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户籍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总之,户籍档案内容的变迁与两个因素密切相关:一是纸张的利用,它为户籍档案内容的丰富提供了载体基础;二是赋役制度的变迁,它直接规定了户籍档案所记录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