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新生儿科江苏省苏州215000
近年来,随着公众医疗健康水平的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所涉及到的医疗风险和职业损伤风险应引起高度关注。提高护理职业风险意识,从意识层面上对护理职业风险进行主动防范,是一条减少风险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护理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1概念
1.1职业风险在执业过程中,护士既是医嘱的具体执行者,又是医生的密切合作者;既是观察病情的前哨兵,又是各种医疗工作的先行者;既是进行临床诊疗的基本力量,又是健康教育、医疗服务的重要力量,因此护士职业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很多伴随的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和人身风险。由于护理职业的特殊性,所涉及的职业风险相对较多,如医疗事故、护理差错及护理意外、医疗纠纷等医疗风险,同时还面临着职业损伤风险,包括每天接触各种药物、消毒液等引起的化学性损伤、针刺伤、电离辐射等引起的物理性损伤,各种各样的病原体引起的生物性损伤,精神紧张、疲劳、压力感引起的心理损伤等[1]。
1.2观察病情不细致造成的风险当护士在观察病情前时,由于专业知识不足没有发现病情变化或发现不及时造成的技术与责任风险。当护士业务不熟悉、专业知识缺乏、操作不熟练或操作规程不明确会对患者和自身都构成威胁[2]。
1.3错误或机械的执行医嘱的风险如:处理、执行医嘱错误或执行错误医嘱造成的风险。
1.4宣教失误,预见性不足造成的风险健康宣教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当护士宣教不当或忽视宣教预见性不足会产生风险。
1.5护理从业者缺乏职业素养,法律意识浅薄护理工作中行为艺术缺失,如当护士与患者或家属交谈时态度冷漠,语言不妥,服务不周到,会引起患者投诉的风险。
1.6护理职业风险意识护理人员在进行各种护理行为过程中,对自己或他人有可能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认识程度。
2我国护理职业风险存在的问题
2.1国内在校护生入学时对护理职业风险意识缺乏现行的医疗风险意识教育还处于一种散发的、较随意的状态。教师和临床脱节,对风险意识教育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理论和实践脱节,侧重于自然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医疗风险的感性认识,医疗风险意识教育模式尚未形成,这对今后学生的临床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危险隐患。
2.2年轻护士风险意识教育滞后新护士上岗尚未接受系统的培训,新护士岗前培训的内容只注意学习医院的规章制度,医院的规模介绍以及各项服务方面的内容,忽略了安全方面的内容。
3防护措施
3.1做好新护士上岗前的岗前培训新上岗护士脱离老师的指导需单独完成医生下达的各项医嘱,由于缺乏一定的临床经验,业务水平不高等原因容易造成安全隐患,所以在上岗前应系统全面的进行岗前教育,应将职业安全作为重点教育内容,使新上岗的护士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及一定的应对职业风险的能力。
3.2强化职业风险意识教育从学生入学抓起,先入为主,使学生一入学就有护理是高风险工作的观念,开设风险意识教育课程,加强教师医疗风险意识的培训,各校教学主管部门应将职业风险意识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培训计划中。
3.3临床工作中自我防护意识要增强包括禁止回套针帽,将使用后的锐器放入锐器盒中;使用后的物品由操作者本人处理,以降低刺伤的危险性;使用安全性的护理器材如安全型留置针等,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
3.4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疗废物分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等,应建立各临床科室与医疗废物存处的交接制度、登记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和培训,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服等,定期体检,必要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
3.5加强心理疏导医务人员被针刺伤后,常担心被某些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特别是被HIV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刺伤,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发生中重度焦虑及其他悲观情绪,需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通,给予社会与家庭支持,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3]。
总之,为了提高护士的安全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消除安全隐患,我们护理的关键在于严格护理管理,完善护理程序,强化护士的责任心,提高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意识和技巧,让人文护理贯穿于护理工作始末,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培养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严防护理过失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嫦珍,临床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和职业防护[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8):700-701.
[2]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2-193.
[3]郝彩琴,常芳,李晓玲,医院工作人员锐器伤相关因素调查与防护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3):3750-3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