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视野下的《阅微草堂笔记》研究

传播视野下的《阅微草堂笔记》研究

论文摘要

《阅微草堂笔记》为纪昀所著,是清代志怪类小说巅峰之作,在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迄今两百多年间,已经有许多人对其进行了许多层面的深入研究,同时也提出了许多观点和看法。本文在前言部分对《阅微草堂笔记》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梳理,指出了从文学传播学角度研究《阅微草堂笔记》的意义。并按照形成传播活动的组成要素将论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对传播主体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自我传播进行了分析,并且具体以纪昀自我对社会和人生为主要层面的劝惩价值取向方面做了详细的阐释。其次对传播客体《阅微草堂笔记》展开论述,主要分为文学本体要素与作品传播的相互关联关系,文学外部要素与作品传播的相互关联关系两个大的层次展开。其中前一层次又分别从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形式自身易为人所接受方面和鬼狐这一文学形象为人所熟知层面促进《阅微草堂笔记》的传播。后者则从纪昀自身高尚的人格以及显赫的政治地位和作品迎合了当时批判理学的社会思潮以及受到乾嘉学风影响方面的展示,揭示了《阅微草堂笔记》得以进一步传播的原因。再次将《阅微》的不同版本作为传播媒介这方面展开论述,这部分主要是针对三个时期即清刻本、民国刊本、建国以来出现的多种版本的不同呈现使《阅微草堂笔记》的传播范围得到极大地拓宽。最后是从作品传播的效果和受众研究角度展开,从时间的纵向方面分为清代和二十世纪至今以来进行研究。通过许多资料梳理指出在《阅微草堂笔记》在清代得到广泛的传播并受到许多文人学者的模仿和受到赞誉。进入二十世纪则以建国为分水岭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文化思潮和政治环境的影响下《阅微草堂笔记》的传播效果和受众呈现不同的特点,特别是最近时期新研究方法的引进使《阅微草堂笔记》这一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0 引言
  • 1 传播主体分析
  • 1.1 自我传播
  • 1.2 劝惩的价值指向
  • 1.2.1 社会黑暗与弊端的批判之论
  • 1.2.2 封建伦理道德的倡导之说
  • 1.2.3 做人立世的经验之谈
  • 2 传播客体《阅微草堂笔记》
  • 2.1 文学的本体要素与作品传播的相互关联关系
  • 2.1.1 小说文体
  • 2.1.2 鬼狐形象
  • 2.2 文学的外部要素与作品传播的相互关联关系
  • 2.2.1 作家的人格和政治地位
  • 2.2.2 社会的文化审美心理对传播的影响
  • 3 媒介促进《阅微草堂笔记》的传播
  • 3.1 《阅微草堂笔记》版本的流传
  • 3.1.1 清刻本
  • 3.1.2 民国刊本
  • 3.1.3 建国以来的刊本
  • 4 《阅微草堂笔记》传播效果及受众研究
  • 4.1 清代的传播效果及受众的研究
  • 4.1.1 《阅微草堂笔记》在清代的广泛传播
  • 4.1.2 审美随感形式的受众
  • 4.2 二十世纪以来的传播特征和受众分析
  • 4.2.1 传播的受阻和受众的稀少
  • 4.2.2 传播的深入和研究型受众的增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的医学哲学思想[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1(11)
    • [2].新见纪昀佚文五则考述[J].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03)
    • [3].《阅微草堂笔记》中的长随形象[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 [4].《四库全书》编纂对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创作的影响[J]. 语文建设 2017(27)
    • [5].朝鲜文人徐滢修与清朝文人纪昀尺牍交流探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05)
    • [6].从《阅微草堂笔记》看纪昀对梦的书写与阐释[J].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 2018(00)
    • [7].从《四库全书》看纪昀的文献学成就[J]. 唐山文学 2018(10)
    • [8].批判与建构——从《阅微草堂笔记》看纪昀救世之深心[J]. 兰州学刊 2014(02)
    • [9].论纪昀的天命思想[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10].纪昀“著书者之笔”说考论[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 [11].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新疆内容的写作过程及动机[J]. 兰台世界 2016(05)
    • [12].随俗而不俗[J]. 作文 2019(32)
    • [13].用纪昀避讳言论之矛评纪昀“书成于齐代”之盾[J]. 文学前沿 2008(01)
    • [14].意义的追寻:纪昀人道设教的合理化论证[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 [15].《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学术观点研究[J]. 文教资料 2011(01)
    • [16].《阅微草堂笔记》劝惩的艺术特色[J]. 语文学刊 2011(04)
    • [17].再谈纪昀鬼神观[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3(04)
    • [18].纪昀的官员道德思想探析[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 [19].纪昀的社会整合思想探析[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20].纪昀对《聊斋志异》和《子不语》的态度[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 [21].纪昀释疑[J]. 当代学生 2012(06)
    • [22].简论《阅微草堂笔记》的艺术特色[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10(01)
    • [23].纪昀德福一致的伦理理想探析[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24].论《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公案小说[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05)
    • [25].乾嘉学术与纪昀小说的文体特征[J]. 中华文化论坛 2018(10)
    • [26].“矜持下的焦虑”:论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的创作心态与应对策略[J]. 蒲松龄研究 2016(02)
    • [27].纪昀的小说文体与乾嘉学术[J]. 文化与诗学 2018(01)
    • [28].“言”、“曰”之间:《阅微草堂笔记》的叙事策略[J]. 明清小说研究 2013(01)
    • [29].哀其不幸 怒其不忠——《阅微草堂笔记》的奴婢观[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2)
    • [30].纪昀的女性观——以《阅微草堂笔记》为例[J]. 青年文学家 2009(03)

    标签:;  ;  ;  ;  ;  

    传播视野下的《阅微草堂笔记》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