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的山东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基于“生态足迹”的山东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论文题目: 基于“生态足迹”的山东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自然地理学

作者: 刘金花

导师: 郑新奇

关键词: 土地可持续利用,生态足迹,地理信息系统,山东省

文献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和环境,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保障。目前我国土地资源供需紧张,土地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实现。如何减缓人-地矛盾,实现土地资源的生态、社会、经济协调利用对于保证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在汲取国内外相关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最新提出的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生态足迹分析法”,采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技术支撑,以山东省为例,在理论、方法和实践上对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进行尝试并对土地可持续利用趋势作出预测。理论方面,探讨了国内外关于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研究进程及优缺点,提出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概念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内涵,介绍生态足迹分析法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概念并对模型进行扩展改进,实现了模型动态预测功能,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撑构建了“生态足迹分析预测系统”。实践方面,分析山东省及其十七地市2002 年生态足迹,从空间上反映山东省2002年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为反映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动态发展过程,利用构建的“生态足迹分析预测系统”核算了1990-2002 年间山东省生态足迹的变化并从空间上对土地可持续利用进程进行分析;分析生态足迹供需结构,从时间和空间上反映山东省土地利用结构及布局的动态发展过程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反映山东省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本文计算了万元GDP 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弹性系数、生态足迹多样性及生态足迹发展能力等指标。本文采用单指标预测和多指标综合预测两种方法对山东省土地需求进行预测:单指标预测通过对足迹多年历史数据采用线性回归进行趋势分析;多指标综合预测则考虑各种足迹来源,采用GM(1,1)灰色预测、回归预测、主成分分析、系统动力学等多种数学模型分别预测足迹大小。土地供给采用灰色系统和系统动力学进行预测并参考《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制定了三种土地利用方案,根据方案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以方案2 最佳。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导致山东省存在生态赤字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人口增长过快;(2)人均消费水平提高;(3)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尤其林草地面积少而不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度低。为减少土地生态压力,促进山东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本文提出如下措施:(1)提高耕地生产力;(2)扩大林地面积;(3)改善草地生态环境;(4)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5)控制人口增长,正确引导消费趋向;(6)加强土地规划管理。最后,简明扼要的总结了论文的主要结论,包括理论的改进、技术方法的创新、实践应用前景等,提出本研究中模型评价中存在的不足及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1.4 研究方法

2 生态足迹模型及改进

2.1 生态足迹理论背景

2.2 生态足迹基本概念

2.2.1 生态生产性土地

2.2.2 全球生态标杆

2.2.3 生态承载力

2.2.4 生态足迹

2.2.5 生态赤字/盈余

2.2.6 生态压力

2.3 生态足迹概念模型框架

2.3.1 生态足迹需求模型

2.3.2 生态承载力模型

2.4 模型的扩展

2.5 计算工具研制

2.5.1 系统设计原则

2.5.2 功能模块简介

2.5.2.1 数据输入及编辑模块

2.5.2.2 查询统计模块

2.5.2.3 生态足迹核算模块

2.5.2.4 经济相关分析模块

2.5.2.5 预测评价模块

3 山东省生态足迹核算

3.1 山东省概况

3.1.1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3.1.2 社会经济状况

3.2 山东省2002 年生态足迹分析

3.2.1 山东省生态足迹分析

3.2.2 十七地市生态足迹分析

3.3 山东省生态足迹动态演变分析

3.3.1 山东省生态足迹多年动态发展过程分析

3.3.2 山东省生态足迹空间动态发展过程分析

3.4 山东省生态足迹结构分析

3.4.1 山东省2002 年生态足迹结构分析

3.4.2 山东省1990-2002 年生态足迹结构分析

3.5 山东省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相关分析

3.6 小结

4 山东省生态足迹预测

4.1 人口预测

4.2 生态足迹预测模型构建

4.2.1 生态足迹预测

4.2.1.1 多指标综合预测法

4.2.1.2 单指标预测法

4.2.2 生态承载力预测

4.2.3 生态足迹预测汇总

4.3 小结

5 山东省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5.1 土地生态赤字原因分析

5.1.1 人口激增

5.1.2 消费水平提高

5.1.3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5.2 土地减压优化措施

5.2.1 提高耕地生产力

5.2.2 扩大林地面积

5.2.3 改善草地生态环境

5.2.4 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5.2.5 控制人口增长,正确引导消费趋向

5.2.6 加强土地规划管理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生态足迹分析预测模型改进及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9-26

参考文献

  • [1].基于生态足迹的宁强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价[D]. 郭文霞.长安大学2018
  • [2].舟山市海产品生态足迹研究[D]. 邵晨.浙江海洋大学2018
  • [3].基于生态足迹的沈阳市土地生态管理研究[D]. 王光泽.沈阳师范大学2017
  • [4].临汾市尧都区城郊农户生态足迹及其影响因子分析[D]. 宋思维.山西师范大学2017
  • [5].朔州市应县大黄巍乡农户生态足迹及其影响因子分析[D]. 李向宏.山西师范大学2017
  • [6].基于作物生态足迹的江苏省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刘琦.南京农业大学2016
  • [7].运城市闻喜县城郊农户生态足迹及其影响因子分析[D]. 晁冰.山西师范大学2017
  • [8].重庆市食物生态足迹的动态分析[D]. 徐鑫.西南大学2014
  • [9].基于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的乌鲁木齐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 钟陆演.新疆大学2009
  • [10].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山西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D]. 冀冰.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基于生态足迹的武汉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 刘一苏.华中农业大学2007
  • [2].基于生态足迹的大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 季奎.辽宁师范大学2007
  • [3].基于生态足迹的山西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D]. 杜轶.山西农业大学2005
  • [4].哈尔滨市生态足迹初探[D]. 郭林.东北林业大学2005
  • [5].基于“生态足迹”的威海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 林秀波.山东师范大学2006
  • [6].生态足迹方法在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中的应用[D]. 王锐.山东师范大学2006
  • [7].山东省生态足迹及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研究[D]. 李筱楠.山东师范大学2006
  • [8].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四川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D]. 李宏.四川农业大学2006
  • [9].四川省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动态分析[D]. 邓跞.西南交通大学2003
  • [10].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 章鸣.浙江大学2004

标签:;  ;  ;  ;  

基于“生态足迹”的山东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