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鹿茸(Cornu Cervi Pantotrichum)、蛤蚧(Gecko)、乌梢蛇(Zaocys)、蕲蛇(Agkistrodon)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分别来源于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壁虎科动物蛤蚧Gekko gecko Linnaeus、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蝰科动物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Guenther)的干燥体[1]。但由于目前对该类动物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较少,致使上述四种药材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很不完善。本课题从对四种商品药材的主成分分析入手,采用灰关联度模型对各药材不同地区商品药材的质量进行系统的评价。同时,对四种商品药材主成分含量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为四种药材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提供了简化和优化的指标。第一部分:鹿茸等四种商品药材的质量研究,根据动物药材所含化学成分的特点[2]分别对四种商品药材中主要成分:核苷类、多胺类、总磷脂、总多糖、总蛋白质以及5种有害元素(铜、镉、汞、铅、砷等)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揭示各组份间的相互关系及四种商品药材的质量。首次对蛤蚧、乌梢蛇、蕲蛇中的核苷类成分(尿嘧啶、黄嘌呤、次黄嘌呤)、多胺类、总多糖、总蛋白质、总磷脂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影响总核苷含量的各核苷类组分进行了优化筛选,提出四种药材均以次黄嘌呤的含量标示其总核苷的含量,从而简化了四种药材质量控制指标。第二部分:鹿茸等四种商品药材质量评价方法研究,首次采用灰关联度模型对鹿茸等四种商品药材质量进行系统评价;同时结合动物药应用特点,首次对四种商品药材中总核苷含量与其它类主成分含量进行多元相关分析,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定量地描述了四种药材中各主成分间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制定该类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了简化的测定指标。第三部分:结论,鹿茸等四种动物药材不同商品中的5类主要成分(核苷类、多胺类、总磷脂、总多糖、总蛋白质)含量均有差异;其中有害元素的含量,除个别商品药材外,均低于《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的限量标准。各药材中5类成分含量的定量关系方程分别为:鹿茸: Y=-1.8096X1+0.0113X2-0.0011X3+0.0289X4+2.6124蛤蚧: Y=-0.2022X1-1.4194X2-0.0428X3+0.1411X4+9.8295乌梢蛇:Y=1.1192X1+0.2483X2-0.0582X3+0.0705X4-0.4247蕲蛇: Y=0.0846X1-0.8898X2-0.0728X3-0.0935X4+7.3198Y为总核苷、X1为总磷脂、X2为总多糖、X3为多胺类、X4为总蛋白质含量由定量关系方程分析,发现四种商品药材的总核苷含量均与多胺类含量呈负相关,可以每种商品药材中总核苷和多胺类含量作为最简的质量控制指标。以灰关联度模型,系统评价鹿茸、蛤蚧、乌梢蛇和蕲蛇不同地区商品药材的质量,结果:鹿茸药材以河南开封的质量最好,辽宁沈阳的最差;蛤蚧药材以山西太原的质量最好,内蒙古赤峰的最差;乌梢蛇药材以辽宁大连的质量较好,吉林辽源的质量最差;蕲蛇药材以吉林敦化的质量最好,上海的质量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