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小蓉(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四川广元628017)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探讨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1日到2014年5月31日我院收治的395例新生儿,对其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新生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探讨其预防措施。结果:有36名新生儿出现不安全事件,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为9.11%,其中有10例新生儿的身份牌混乱,有8例新生儿发生皮肤破损,有9例在喂奶过程中出现呛奶症状,另有9例新生儿给药错误。所有不安全事件均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无死亡病例。结论:将不安全因素分析应用于新生儿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加强,还能够显著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必须在临床护理中引起重视。
【关键词】不安全因素;新生儿护理;预防措施新生儿病房的护理风险较高,存在较多的护理不安去因素,相较于其它科室而言,新生儿病房发生医疗纠纷的可能性更高。为此有必要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常见的不安全因素提出应对措施。我院选取39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新生儿护理在质量和护士的风险防范能力,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6月1日到2014年5月31日我院共收治395例新生儿,其中男性245例,女性新生儿150例,新生儿的年龄范围为出生至产后28天,平均年龄为(14.72±4.18)天。所有新生儿在入组前均征得家属同意,符合伦理学原则。
1.2方法对本组研究所选取的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发生不安全事件的新生儿数量,并分析不安全因素。
1.3观察指标统计新生儿发生不安全事件的类型及对应的新生儿数量。
1.4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组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
2结果本组研究中共选取395例新生儿,其中有36名新生儿出现不安全事件,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为9.11%。36例发生不安全事件的新生儿中,有10例新生儿的身份牌混乱,有8例新生儿发生皮肤破损,有9例在喂奶过程中出现呛奶症状,另有9例新生儿给药错误。所有不安全事件均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无1例新生儿死亡。
在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后,新生儿病房护士的应变能力及急救能力均有显著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也有了明显加强。
3讨论3.1新生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新生儿年龄较小,无法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其发生不安全事件的可能性较高。本组研究中结果显示,共有36名新生儿发生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9.11%。新生儿病房的制度为封闭式管理,家属无法对新生儿进行有效陪护,容易滋生不信任感;且部分护理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工作经验及应变能力相对缺乏,进而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1]。新生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①工作态度不端正,导致交接不当。若护士在工作交接中交接不细,可能产生不安全隐患,例如新生儿在入病房时有轻微皮肤破损,家属对此不知情,而护士在接诊时也未发现,这就可能引发纠纷等不良后果。本组中有8例新生儿出现皮肤破损。同时,护士工作态度不端正还可能导致新生儿腕带缺失或字迹模糊或给药错误。本组中有10例新生儿出现腕带缺失或字迹模糊现象,另有9例出现给药错误。②护理工作经验不足。新生儿的喂奶、沐浴等过程中发生不安全事件的几率也较大,例如护士由于操作不当而导致呛奶或口鼻进水等,护理人员若未及时发现,则可能导致窒息,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本研究中有9例新生儿出现呛奶,经及时救治后恢复正常。
3.2应对措施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①加强素质培训。定期对新生儿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及职业素质进行培训,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新生儿护士所必备的护理技能,以及具备高度责任心和抢救意识的重要性[2],并有意识地培养护理人员与新生儿家属的沟通能力,提高家属对护士的认同感。②规范新生儿入院流程。护理人员在接收新生儿时,应严格按照科室规范进行操作,在入院及出院时,与新生儿父母一起对新生儿的皮肤健康状况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签字。③新生儿病房内的新型仪器及设备较多,应根据各仪器的使用步骤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帮助护理人员更熟练地掌握各项设备的使用要点。
④始终确保手牌或腕带的正确佩戴,在对新生儿进行洗浴时,应在洗浴后立即佩戴手牌,以免腕带缺失或字迹模糊。⑤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包括皮肤护理、臀部护理等,此外还应注意查看新生儿长期受压部位是否出现红肿或皮疹症状,以免发生皮肤感染或压疮[3],进一步加大难度及护理风险。
3.3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到目前为止,已有大量学者对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多项研究结果一致认为,对新生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能够显著提高新生儿病房的护理质量,有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护患关系。任磊等在相关研究中指出,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后,新生儿病房发生不安全事件的几率仅为2.7%,相较于未分析不安全因素前的10.3%有显著下降。本组研究提示,在分析不安全因素并在护理实践中提出防范措施后,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有了显著上升,护士的急救及沟通能力均有了显著上升,与上述结论具有一致性[4]。但本组研究中未对采取预防措施后的护理质量进行量化,且未设置对照组,需在后续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不安全因素分析能够促进新生儿病房护理质量的提高,新生儿护士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及工作责任心,以期为新生儿提供一个安全的住院环境。
参考文献[1]邹淑云.新生儿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5(18):222+230.[2]丁会,邸顺祥,孙桂明等.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对策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1(5):421-422.[3]潘祖琴.新生儿护理中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6):558.[4]任磊,段幼萍.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对策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0(9):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