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农村经济的增长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构建一个良好的、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对加快农村经济增长有很重要的支持与引导作用;相反,如果农村金融发展不足,将制约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存在“金融抑制”现象,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化,农村金融服务的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只有解除农村金融抑制,才能促进农村经济乃至整个现代经济的发展。甘肃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农村经济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1988~2006年的实际数据,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和协整分析方法对甘肃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有长期的均衡关系;农村金融发展状况是农村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原因,其中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每增加1%,带来农村经济增长1.3215%,相对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每增加1%,带来农村经济增长0.526%,而相对农村贷款,农村存款每增加1%,带来农村经济增长-0.446%。由此说明甘肃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上述实证结果,本文分别从需求和供给角度,运用实地调研的方法分析了目前甘肃省农村金融需求和农村金融供给的现状,结果显示:从需求角度来看,农户资金需求率为77%,农村企业资金需求率为69.9%,二者资金需求较为普遍,但是需求满意度都较低,农户为33.58%,农村企业仅为15.06%。从供给角度来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支农业务越来越有限;中国农业银行支农业务也逐年萎缩,农业贷款占各项贷款年末余额的比重由1996的19.33%减少到2006年的4.03%;农村信用社几乎成为农村正规金融贷款业务的唯一提供者,但是农村信用社也存在很多问题,自1978年至2006年资金流出达到57亿元,且不良贷款居高不下,2006年不良贷款按四级分类是18% ,如果按五级分类,很可能超过50%;近年来村镇银行、资助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开始试点,但自身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邮政储蓄小额质押贷款业务也才刚刚起步。甘肃省农村正规金融无法满足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需求,这就为农村非正规金融活动留下了发展空间。调查中2006年有72.8%的农户和69.9%的农村中小企业有过非正规金融借贷的行为,其中90%的借贷行为发生在亲友邻里。虽然目前农村非正规金融运作尚不规范,但是在甘肃省农村金融市场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上述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①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重建农村合作金融体系;②加强政策扶持,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政策性金融的支农作用;③引导非正规金融发展,充分发挥其支农特殊性;④积极鼓励设立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⑤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