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动物源性大肠杆菌O157对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相关机制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基础兽医学
作者: 柳巨雄
导师: 胡仲明,邓旭明
关键词: 大肠杆菌,耐药相关机制,内酰胺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
文献来源: 吉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大肠杆菌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众多血清型中的一个主要菌型,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都有过不同规模的暴发流行。由于其强烈的致病性与致死性等特点,给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许多国家已把它列为有重大影响的病原微生物之一。目前对O157的治疗主要采用抗菌药物,但其耐药性问题已相当严重。本实验欲检测临床分离的动物源性大肠杆菌O157耐药株与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相关的基因,并对部分相关基因进行克隆、测序,测定其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寻找相关基因的变化及表达水平与大肠杆菌O157耐药强度的相关性,为探明O157耐药相关机制奠定基础。 一、动物源性大肠杆菌O157耐药株的分离与鉴定 临床分离来自不同动物的动物源性大肠杆菌O157,经微生物学检验、生化反应和PCR鉴定后,采用药敏纸片法对分离到的29株O157进行了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50%以上的分离株对一种或一种以上药物耐药。采用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了耐药株对6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和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其中部分菌株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 二、临床分离大肠杆菌O157耐药株与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的检测及克隆与序列分析 根据Genbank中大肠杆菌的blaAmpG blaTEM-121,aphA,aac(6′)-Ib,aac(3)-Ⅳ,aph(2′)-Ib,aadA及大肠杆菌O157:H7 EDL933的pbpA,ompF,ompC,rpsL,rrsA基因序列,设计扩增引物。以临床分离耐药株基因组DNA和质粒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到的目的基因片段连接到pGEM-T-Easy载体上。转入大肠杆菌DH5 α中,利用α互补法筛选阳性克隆,测序。结果,从临床分离
论文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文献回顾
第一章 大肠杆菌O157:H7的研究进展
1 大肠杆菌O157:H7的流行病学
2 大肠杆菌O157:H7的致病基因与致病因子
3 大肠杆菌O157:H7的基因组研究进展
4 大肠杆菌O157:H7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5 大肠杆菌O157:H7耐药性研究现状
第二章 细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机理的研究进展
1 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机理
2 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机理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动物源性大肠杆菌O157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大肠杆菌O157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的PCR检测及其克隆与测序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临床分离大肠杆菌O157耐药株blaAmpC和aphA基因mRNA水平的定量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大肠杆菌O157 blaAmpC、aphA基因的原核表达、抗体制备及不同耐药水平大肠杆菌O157 ESBL、APH表达水平的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附图
发布时间: 2005-08-26
参考文献
- [1].藏羚羊链球菌新种的发现及我国动物源性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的分析[D]. 白向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
- [2].动物源性大肠杆菌多重耐药与AcrAB外输泵表达水平关系的研究[D]. 马红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2002
相关论文
- [1].动物源性大肠杆菌多重耐药与AcrAB外输泵表达水平关系的研究[D]. 马红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2002
- [2].牛源大肠杆菌Ⅰ型整合子的调查及对氟苯尼考耐药性的研究[D]. 杜向党.中国农业大学2005
- [3].大肠杆菌O157:H7分子检测方法及部分耐药基因标识研究[D]. 衣洪岩.吉林大学2005
- [4].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eae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学特性研究[D]. 陈萍.吉林大学2005
- [5].广东大肠杆菌耐药性及整合子/基因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 吴聪明.华南农业大学2003
- [6].禽病原性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可能毒力相关基因的鉴定[D]. 陈祥.扬州大学2006
- [7].葡萄提取物消除大肠杆菌耐药性的研究[D]. 王秀英.四川大学2006
- [8].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的分子流行病学及HPI Irp1细胞表位作用的研究[D]. 金文杰.扬州大学2006
- [9].大肠杆菌超突变子产生的分子基础及其在耐药性发生和转移中的作用[D]. 李乾学.吉林大学2007
- [10].多重耐药大肠杆菌与整合子—基因盒系统的研究[D]. 丁良君.东北农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