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英语课堂;德育教育;学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学如果没有德育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育人为本德为先,德育是一切教育的灵魂和根本,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始终。因此,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中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为什么要让德育之花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绽放
1.青少年成长需要德育教育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现在的青少年多表现为怕苦、怕累、任性、自私,索取多、奉献少,说做分离等多重性格,这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更偏离了和谐社会的正常轨道。最近网络上频频爆出官二代、富二代等一些青少年的丑闻,也折射出青少年的品德问题和学校德育教育的不到位。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变静态的书本知识为解决多变的实际生活中德育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得到发展,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所以青少年的成长迫切需要德育教育。
2.英语教学需要德育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就应该遵循英语学科的规律和初中生的思想实际和年龄特点,时常注意寓德育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二、如何让德育之花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绽放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具有文学性、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特点,对德育渗透有特殊的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创设积极有效的方法,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中,做到在传授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的同时,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平常的英语教学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以词汇为载体,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
在词汇学习时,笔者精心选材,认真设计,将词汇学习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掌握词汇的同时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如在教“east,west,south,north”等方位时,笔者就说:“Eastorwest,southornorth,homeisthebest.”不仅押韵,还有利于单词记忆,更让学生明白了:无论东西南北,家永远是最好的地方。要珍惜家庭,爱护家人,爱家爱地球。
又如,在学习pollute,polluted和pollution时,笔者让学生观看了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图片,还制作了地球在哭泣的动画,并打出了公益广告语“人类的最后一滴水便是自己的眼泪。”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爱护环境人人有责”。最后用一首英文歌“ThePanda”唱出了人类和大熊猫的共同心愿。
通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他们的心灵,同时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2.以日常交际用语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
德育教育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能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的真实情景,创设逼真的交际情景,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使他们置身于较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于“无形”中施影响,于“自然”中受教育,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熏陶和感染。同时产生一种需要运用语言的激情,增加学生使用语言的机会,提高交际能力。我国是礼仪之邦,讲文明、讲礼貌是我们的光荣传统,“Howdoyoudo?”“Howareyou?”“Excuseme.”“Canyouhelpme?”“CanIaskafavor?”“Sorry.”“Pardon?”“Thankyouverymuch.”“You’rewelcome.”“Thankyouallthesame.”等礼貌用语,笔者尽可能多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这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自觉摒弃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语言,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学做堂堂正正的有修养的人。
3.以阅读材料为载体,培养学生为祖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一项千秋伟业。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在我们现行的教材中就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所以,教师要做有心人,认真分析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因势利导,巧妙地渗透爱国情愫,注意对学生进行振兴中华、爱我中华的教育,进一步拓宽其国际视野,增强其民族使命感,为其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NSE九年级(上)Module3Sportinglife/Unit2LiuXiangwastrainedforgold时,笔者指出:刘翔不是一夜成名,而是经过艰苦的训练,才成为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骄傲。并提出:“WhatshallwelearnfromLiuxiang?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1.Weshouldlearnanddevelophisspirit.
2.Weshoulddoourbestwhenwefacegreatdanger.
3.Wewillnevergiveupwhenwefaceanydifficulties.
4.Weshouldworkhardineverything.
5.Liuxiangisasportinghero.AlloftheChineseareproudofhim.
这样一来,既掌握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并立志要好好学习,早日为祖国争光。
三、让德育之花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绽放的正确原则
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这句话道出了一切教学的真谛。德育工作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灵魂,但德育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教师必须遵循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适时、适宜、适度地把德育渗透到初中英语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中,这样的德育教育才具有实效性和生命力。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注意以下原则:
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课堂是渗透德育的主要形式,教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科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思想内涵、联系实际,有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birthday时,笔者就问学生:“Whenisyourbirthday?”学生七嘴八舌,兴致高昂,然后笔者又问:“Whenisyourfather’s/mother’s/grandfather’s/grandmother’sbirthday?”很大一部分学生摇头或哑口无言,笔者就要求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并布置“调查亲人的生日”这项回家作业。通过有效的引导,通过课堂和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拓展了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2.紧密性原则
现行的英语教材都是精挑细选的,它们题材好、寓意深,有利于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依托教材,找准知识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适时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NSE八年级(上)Module9Animalsindanger时,针对人们大量猎杀动物的行为,笔者就引用教材中的“Wemuststopkilling.Wemustprotectanimals.”来教育学生:善待动物,和谐生存;爱护动物,珍惜生命。
3.实效性原则
在渗透过程中,发掘的信息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乐于接受,进而转化为他们的信念。因为只有情感交融、富有实效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才会更有效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中。如在学习“Teachers’Day”,“Women’sDay”,“Mother’sDay”,“Father’sDay”等节日时,联系社会上出现的一部分人不孝敬父母、歧视老人的现象,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尊重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学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教育学生“Lovemakestheworldgoround.”。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爱父母,爱老师,学会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
4.适时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适时适度地渗透德育,自然地促进学生感情的升华和自我认识的完善;正确理解教材内容实质,认真挖掘、巧妙运用“高尚美”的素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能展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艺术魅力,英语课堂必定更加高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例如,在学习NSE七年级(下)Module6TheOlympicAdventure/Unit2EnglishfortheOlympicGames时,笔者让学生明白:2008北京奥运会是我们国家的骄傲,代表着我国政治地位的提升、综合国力的增强,并通过“everydayfreetalk”,让学生了解奥运会的历史及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坎坷历程。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达到了寓德育于英语教学的目的。
5.榜样性原则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德和才”。英语教师是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是让学生了解西方语言、文化、民族习惯、风土人情的窗口。我们更应该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做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一定要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和师德修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染学生,使学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也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教师的威信,自始至终做学生品德行为的榜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教育是项系统工程。我们要以课改为契机,依托教材,巧妙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但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让德育之花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绽放,使课堂变得更鲜活、更有生命力,使素质教育的奇葩越开越艳。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宁市长安镇中学
邮政编码:314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