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我国铜矿勘查程度及资源潜力预测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作者: 王全明
导师: 赵鹏大
关键词: 铜矿产,勘查程度,资源潜力预测,找矿工作部署
文献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铜是我国一直紧缺的、但需求很大、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加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也是我国矿产勘查中最重要的主攻矿产。本着立足于国内立开展铜矿产资源勘查来缓解我国目前及未来对铜矿资源供需矛盾的宗旨,结合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以研究我国铜矿勘查工作部署为目的,通过对我国铜矿勘查地质工作程度研究和分析,圈定铜矿勘查可进一步提高工作程度的地区,预测铜矿资源潜力。为实现这一目的,论文主要通过建立我国铜矿勘查空间数据库,开展铜矿勘查程度分析,划分勘查程度等级,确定低勘查程度区域,预测和评价低勘查程度区铜矿资源潜力,提出铜矿找矿工作宏观部署建议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1、通过组织全国40 个省(市、自治区)、部级地勘单位,建立了目前国内迄今为止覆盖范围最大、数据量最多,包括勘查工作数据5172 条,矿区实物工作量数据12442 条,铜矿产地4961 处的铜矿勘查空间数据库。同时也是本文研究我国铜矿勘查程度的基础。2、对我国铜矿勘查程度进行了较全面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建立了勘查程度等级划分标志,圈定了各勘查程度的等级空间范围。包括:1)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20 世纪我国铜矿勘查工作的投入及其变化特征;2)根据铜矿勘查空间数据的图形特征和属性特征,应用GIS 空间分析技术,开展了铜矿勘查程度与铜矿产出的内在联系性分析,提出我国铜矿勘查达到一定程度所具有的工作投入特征;3)以不同规模矿床所对应勘查程度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以钻探和工作投入积累次数为参数的程度等级划分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行政区划和全国Ⅲ级成矿区带两个地理范畴,分别开展了我国铜矿勘查程度对比研究,将我国Ⅲ级成矿区带铜矿勘查程度划分为9 级,总结了各级成矿区带的勘查程度特征;揭示了目前我国还存在193×104km2的低勘查程度区和414×104km2的空白区的事实;4)较系统地编制了全国铜矿调查、普查、详查、勘探及总勘查程度分布图和相应的程度等级分布图。3、应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对全国铜矿勘查程度较低或极低区的铜矿资源潜力进行了预测,预测铜矿资源潜力为11008 万吨。在勘查投入与产出具有一定正相关性,以及低勘查程度区具有一定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化线索的两个认识前提下,探索性地提出了采用高勘查程度区的参数指标为模型,通过勘查程度类比进行资源潜力预测的思路,对全国低程度区铜矿资源潜力进行了预测,结果为12498 万吨。4、立足于当前国家出资开展战略性矿产勘查的目标及任务前提下,提出勘查程度较低或极低区铜矿勘查的的工作部署工作投入建议。包括需要开展铜矿资源调查评价的面积149×104km2,开展铜矿普查的面积约216×104km2;需要投入的钻探工作量约为3786×104m,设置调查和普查工作项目约1526 项。论文成果是在地质调查项目《中国20 世纪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和《中国东、西部地球化学块体资源潜力预测》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炼而成。在这些项目中,作者作为主要负责人,设计和承担完成了文中相关方面的各项内容。
论文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我国铜矿基本特征
第二章 我国铜矿勘查工作程度数据库建设
2.1 国内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建设进展
2.1.1 全国区域地质工作完成情况
2.1.2 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建设情况
2.1.3 存在的问题
2.2 铜矿勘查数据库设计
2.2.1 数据库概念模型
2.2.2 铜矿勘查工作程度模型
2.2.3 数据库逻辑结构及图层划分
2.2.4 属性数据项
2.2.5 矿产勘查程度数据与矿产地数据的逻辑关系
2.3 铜矿勘查工作程度数据库建设
2.3.1 资料收集
2.3.2 资料理整
2.3.3 数据录入
2.3.4 图形数据生成
2.3.5 数据汇总
2.3.6 铜矿勘查程度数据
第三章 铜矿勘查程度分析
3.1 铜矿勘查程度特征
3.1.1 铜矿产调查评价
3.1.2 铜矿普查
3.1.3 铜矿详查
3.1.4 铜矿勘探
3.1.5 铜矿勘查投入工作数量总体特征
3.2 铜矿勘查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
3.2.1 钻探工作量特征
3.2.2 槽探工作量分布特征
3.3 铜矿勘查投入总体特征
3.4 铜矿产地产出特征
3.5 勘查程度与矿产地
3.6 铜矿勘查程度等级圈定
3.7 我国铜矿勘查程度分布特征
3.7.1 行政区域分布特征
3.7.2 各成矿区带铜矿勘查程度特征
第四章 铜矿资源潜力预测
4.1 区域矿产资源潜力预测方法简述
4.2 应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进行资源潜力预测
4.2.1 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
4.2.2 应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进行矿产资源潜力预测基本思路
4.3 地球化学块体圈定及其分布特征
4.3.1 源数据及块体下限值的确定
4.3.2 地球化学块体分布特征
4.3.3 主要成矿区带的铜地球化学块体特征
4.4 典型铜矿区铜地球化学块体特征及其模型建立
4.5 铜元素地球化学块体筛选与评价
4.5.1 我国铜矿成矿的时空分布规律
4.5.2 成矿地质条件
4.5.3 铜地球化学块体筛选准则
4.5.4 铜地球化学块体成矿潜力评价
4.6 勘查程度对比预测
4.6.1 预测评价的指标参数
4.6.2 预测区的确定
4.6.3 铜矿资源潜力预测
4.6.4 全国铜矿资源潜力评述
第五章 主要铜矿资源潜力区评述
5.1 西南三江南段成矿带
5.2 天山成矿带
5.3 西南三江中段成矿带
5.4 雅鲁藏布江成矿带
5.5 大兴安岭中南段乌兰浩特-巴林右旗铜成矿带
5.6 川滇黔铜成矿区
5.7 准噶尔北缘成矿带
第六章 找矿工作部署
6.1 找矿工作部署选区
6.2 找矿工作部署建议
6.2.1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6.2.2 矿产普查
6.2.3 勘查工作投入
6.3 找矿工作部署可优先安排的区域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 2005-07-19
参考文献
- [1].甘肃北山铜矿床成矿学研究[D]. 游小毛.中南大学2002
- [2].中国大型、超大型铜矿床密集区综合信息定量预测[D]. 李钟山.吉林大学2005
- [3].北祁连西段桦树沟铁铜成矿组合的成因与演化[D]. 徐卫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4].云南省金平县龙脖河铜矿火山成矿作用及综合信息成矿预测[D]. 崔银亮.昆明理工大学2007
- [5].西藏班怒西段多不杂铜矿床成因研究[D]. 何阳阳.成都理工大学2015
- [6].大兴安岭中北部热液铜矿床的成矿机制与资源预测[D]. 白令安.吉林大学2013
- [7].山西刁泉夕卡岩型银铜矿床岩浆作用与成矿[D]. 牛翠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
- [8].江西武山铜矿床特征和成因[D]. 东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
- [9].楚雄盆地主要铜矿床类型及其成矿作用演化[D]. 吴海枝.昆明理工大学2015
- [10].延边—东宁地区晚中生代浅成热液金铜矿床的成矿流体与成矿机理研究[D]. 门兰静.吉林大学2011
相关论文
- [1].东天山铜矿区域成矿系列研究[D]. 韩春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
- [2].甘肃省铜矿主要类型与勘查前景研究[D]. 杜玉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
- [3].西藏玉龙斑岩铜(钼)矿成矿作用与矿床定位预测研究[D]. 唐菊兴.成都理工大学2003
- [4].东天山铜金多金属成矿学及找矿系统工程学[D]. 高珍权.中南大学2002
- [5].矿产资源战略评价体系研究[D]. 李金发.中国地质大学2004
- [6].中国铁矿床成矿远景区综合信息潜力预测[D]. 赵震宇.吉林大学2005
- [7].中国东部中生代次火山岩型铜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评价标志[D]. 耿文辉.成都理工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