颓败线的颤动——鲁迅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颓败线的颤动——鲁迅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论文题目: 颓败线的颤动——鲁迅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作者: 张克

导师: 龙泉明,陈国恩

关键词: 鲁迅,中国文学,现代性

文献来源: 武汉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论文主要以“倘若……然而……”的思维方式为方法论,对鲁迅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反思与探析。在论文中,我们把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看作是中国文学从传统的“文”向现代的“文学”的转型过程,分别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给予界定。在内容上,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的核心诉求是揭示并扭转传统中国人的价值体验方式。在形式上,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的核心诉求则是要建立起新的语言、语体、文体以及新的意义表达方式。全文共分为五章,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章:“倘若”与“然而”——鲁迅话语世界的理想类型。本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鲁迅话语形式的“理想类型”:“倘若……然而……”,并从话语句式、行文的节奏、立意等几个方面,就鲁迅整体的价值意向、生存体验特点等做出了阐释。 “倘若……”作为某种情形的设定,带来的是一种意义表达上的俯冲力,而对它的启用也表征着话语意志的强烈和坚决。“然而……”却无疑是这一切的拆解和质疑。从纯粹形式上讲,“倘若……然而……”是对某种可能性的否定性表达。而这种“对某种可能性的否定性表达”正是鲁迅话语世界里的核心命题。 在鲁迅话语内部,一方是决绝甚至是执拗的话语意志,另一方也是同样有力的质疑与争辩,这两者的纠缠使鲁迅的话语立场和话语属性常常难以厘定。这在一方面造成了鲁迅话语本身“拒绝被描写”的特质,另一方面,也使对鲁迅话语的解读更易陷入各种话语意志的交锋与争斗中,因为后人可以同样在鲁迅的表达中找到契合自己反对他者的内容。鲁迅的这种表达方式源于他的那种“旋涡”式的心灵体验。而一种“旋涡”式的体验永远是激荡的,冲突的,其构成因素是在永无休止的互为冲撞、质疑和辩论着。鲁迅这种“倘若……然而……”的体验及其表达方式使人们在试图进入他的话语世界、讨论有关问题时常常显得手足无措。如果我们想进入鲁迅的话语世界,就必须需要一个和鲁迅话语世界的这一特点相契合的方法论。因此,我把鲁迅那种“倘若……然而……”的体验及表达方式本身作为探讨鲁迅与中国现代性的方法论。简单地讲,就是一方面注意鲁迅在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诉求方向上的努力,另一方面同时注意他在相反方向上对现代

论文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倘若”与“然而”

第一节 “倘若……然而”的理想类型

第二节 鲁迅话语世界中“倘若……然而”

第三节 作为方法论的“倘若……然而……”

第二章 怨恨及其表达

第一节 关于“怨恨”

第二节 现代中国的怨恨语境

第三节 鲁迅对国民性心理中的“怨恨”机制的批判

第三章 鲁迅与怨恨

第一节 鲁迅之于现代中国的怨恨境遇

第二节 “怨恨”的例证

第三节 复仇情结与怨恨气质

第四章 从“文”到‘文学’

第一节 从“文”到“文学”

第二节 言文一致

第三节 语体与文体

第四节 从“且夫”“然则”到“倘若……然而……”

第五章 美的“极境”与“绝境”

第一节 鲁迅的审美现代性问题

第二节 鲁迅与尼采审美主义话语

第三节 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主义思潮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6-03-27

参考文献

  • [1].“道”与“路”[D]. 符杰祥.复旦大学2003
  • [2].探归民族“新生”的活源——论鲁迅与先秦文化的深层关系[D]. 廖诗忠.福建师范大学2004
  • [3].王国维鲁迅诗学互训[D]. 孟泽.首都师范大学2004
  • [4].“人”与“兽”的纠葛[D]. 靳新来.复旦大学2004
  • [5].在知识阶级里的鲁迅[D]. 李丹.复旦大学2004
  • [6].互联网上的“作家迷”虚拟社区研究[D]. 葛涛.北京语言大学2005
  • [7].晚清思想文化与鲁迅[D]. 李生滨.复旦大学2005
  • [8].鲁迅与自然主义[D]. 姚诚.浙江大学2005
  • [9].“五四”一代知识分子观研究[D]. 陈占彪.复旦大学2007
  • [10].无法完成的自我:鲁迅自我形象研究[D]. 毕绪龙.山东师范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抵达深度的叙述[D]. 曹禧修.河南大学2002
  • [2].“林中路”上的精神“相遇”[D]. 魏韶华.复旦大学2003
  • [3].鲁迅与自然主义[D]. 姚诚.浙江大学2005

标签:;  ;  ;  

颓败线的颤动——鲁迅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