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1987年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1994年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正式实施使我国公务员考录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并使公务员报考逐步升温,继“下海潮”、“民工潮”、“考研潮”之后出现了“国考潮”。现在寻找工作的80,90后的大学毕业生无疑也是这一考试的主力。“公务员热”的现象折射出很多社会问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测社会现状和评估社会问题的坐标。我国公务员的报名人数和参考人数自2001年逐年增长,2001年报考人数为32904人,2002年人数激增为62268人,增长89%,之后每年的平均增长比例也都超出30%,2005年的报考人数较2004年的报考人数的增长在一倍以上。《新京报》曾对公务员热的原因进行过问卷调查,对“您选择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原因”这一问题的回答,调查者中有85.4%的人选择“工作稳定”这一选项,有83.4%的人选择了福利待遇好,56.4%的人选择“社会声望高,受尊重”,选项“权力较大”有37.1%的人选择。公务员报考的主力军无疑是往届的和应届的高校毕业生。张维迎教授认为企业家和政府官员两个职业竞争的是同一群企业家才能。企业家才能在政府官员与企业家两种职业间选择政府官员的行为折射出我国基于职位的权力体制的问题和基于财产的权利体制发展的不完善。这样的问题和体制的不完善为寻租行为和腐败提供了土壤,从而带来了巨大的“租金耗散”和价值损耗。我国一些人大委员对这一现象也予以了关注。林秋城认为导致人们倾斜于公共资源集中的行业的内在原因是社会保障的巨大差异性和不完善。公务员纳入政府体系,和企业职工相比,他们拥有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以及各种津贴在内的完善的社会保障,这一保障体系为公务员这一职业的安全性筑起了牢固的屏风。公务员热的背后是一种失衡和断裂的存在。人们的各种个人选择的背后,其实并不是盲目为之,茅于轼老先生就说“制度是选择的环境”,个人选择其实体现的是一种内生于制度下的行为。人们选择从事这一职业也是一种趋利避险的理性选择。此外,人们在公务员的不同职位之间的倾斜。2011年的国家公务员报考,最热的职位创下了4961:1的新纪录,当然也存在着无人问津的岗位。通过对这两种职位的分析不难看出他们之间的差别,这一现象反映了考生的心理。在当下,公务员的报考如此之热,这与公务员的账面工资收入并不相称。较高的社会地位,稳定性的特点和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寻租权力所能带来的收入预期才是具有真正诱惑力的地方。本文选取造成公务员热这一社会现象的众多原因中的工作特点和考生心态这两方面进行分析。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将公务员这一职业置于劳动力市场中,一方面分析其所处的劳动力市场的特点,总结其工作的特点,另一方面分析报考主体的特点,之后运用享乐主义将两者进行匹配。报考公务员是大多数寻找工作的毕业生的理性选择。论文首先介绍了选题的背景,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的思路。阐述了公务员考试的形成、发展以及报名参考人数的变化趋势。其次,综述了相关的研究和理论,并对我国公务员报考热的现状及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再次,从公务员工作的特点和考生的心理偏好两方面运用享乐主义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最后,对于政府和学校教育提出了一些政策和建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影响公务员报考热的行政生态因素[J]. 经贸实践 2016(14)
- [2].大学生公务员报考热背后的原因分析及对应措施[J]. 经济研究导刊 2017(23)
- [3].公务员报考热思考[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17)
- [4].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透视国家公务员报考热及应对策略[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7(10)
- [5].公务员报考热与大学生就业难[J]. 怀化学院学报 2011(09)
- [6].公务员报考热的冷思考[J]. 浙江人大 2009(Z1)
- [7].公务员报考热的原因及问题分析[J]. 才智 2008(23)
- [8].基于职业优势的我国公务员报考热分析[J]. 时代经贸(下旬刊) 2008(12)
- [9].公务员报考热的社会心态分析[J]. 人民论坛 2011(26)
- [10].从“公务员报考热”看公务员绩效考评制度的构建[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11].需要层次视角下的公务员报考热导因分析[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02)
- [12].《公务员职业化》专题报道之二 给公务员一个新的定位——访深圳大学谭功荣教授[J]. 民主与法制 2009(11)
- [13].从公务员报考热看我国当前公务员制度改革[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2(02)
- [14].10月公务员报考热与高官引咎辞职[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23)
- [15].公务员考试中的地理元素分析及其引发的思考[J]. 人才资源开发 2020(05)
- [16].基于“三维环境”因素影响的“公务员报考热”分析[J].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3)
- [17].声音[J]. 中国人才 2008(24)
- [18].对大学生公务员报考热的分析与思考[J]. 技术与市场 2008(12)
- [19].关于公务员“报考热”的思考[J]. 中国人才 2008(07)
- [20].浅析构建服务型政府对公务员报考热的“降温”作用[J]. 华商 2008(12)
- [21].“公务员流失”与“公务员报考热”矛盾现象分析[J]. 求实 2009(S2)
- [22].“国考”的弊端[J]. 网络财富 2010(12)
- [23].浅析公务员职业倦怠[J]. 人力资源管理 2012(09)
- [24].关于公务员报考热背后的冷思考[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2(04)
- [25].公务员热症机理剖析[J]. 人民论坛 2011(31)
- [26].关于福州五大高校公务员报考热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管理 2016(11)
- [27].“公务员报考热”折射下的中国公务员考录制度[J]. 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 2008(08)
- [28].浅谈当今公务员报考热的原因——以公务员制度为视角[J]. 时代经贸(中旬刊) 2008(S6)
- [29].年轻干部如何克服机关通病[J]. 领导科学 2014(29)
- [30].对公考的几点质疑[J]. 法制与社会(锐视版)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