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视域下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都市小说研究

生态美学视域下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都市小说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试图从生态美学的视角去研究20世纪90年代的都市小说。以20世纪90年代都市小说中纷纭复杂的都市生存景观及意象为出发点,把20世纪90年代的都市小说纳入到反思、批判的思维框架之下,探讨都市小说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自然美学的思考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哲学美学的思考这两大问题,力图展现都市小说对人类美好的自然家园和精神家园的探寻。论文共分七个部分。绪论部分简要陈述了有关生态美学的基本观点及理论,回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生态智慧,以及生态美学与中国文学的生态传统之间的关联性。第一章主要论述了现代都市生存环境及20世纪90年代都市小说的生成。街道、广场等都市日常景观,及酒吧、餐厅等都市生活景观,无疑构成了现代都市人主要的物质生存环境;消费文化的盛行及物欲、情欲的泛滥,则构成了现代都市人主要的精神生存环境。透过对这些极富代表性和象征意义的生存环境及意象的考察,试图揭示出现代都市人之所以丧失美好的自然存在环境和精神存在状态的社会根源。此外,对20世纪90年代都市小说的产生、发展、内涵等进行了梳理和界定。第二章揭示出20世纪90年代都市小说中人的自然生存状态。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分别从20世纪90年代都市小说中自然景观的缺失和人的自然本性的丧失入手,挖掘现代都市中人远离自然的非“美”的生存环境。其次,分别从20世纪90年代都市小说中人性的异化和生命的虚无入手,揭示出人的非“美”的存在状态。第三章挖掘出20世纪90年代都市小说对自然生态美的探寻。通过对人性异化的反思与批判、对物化都市的陌生化书写以及对女性“性别异化”的反抗,实现对人类回归其自然本性的探寻。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理想化叙述、对日常生活的别样观照,实现对人类原始生命力的张扬。第四章揭示出20世纪90年代都市小说中人的精神生态困境。通过都市“边缘人”所面临的困惑和挑战,流露出现代都市人压抑的心理状态;通过对恋物癖的描述和私人化的写作形式,反映出现代都市人孤独与失语的精神立场;通过对都市流浪者的描绘,尤其是对其精神流浪的挖掘,表现了现代都市人流浪的精神状态。第五章挖掘出20世纪90年代都市小说对精神生态美的探寻。通过对知识分子人文精神的反思、对传统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坚守,实现对传统精神价值观的回归。通过对传统爱情观的坚守、对反传统爱情观的批判,以及对女性“性”的叙事,从而为情感寻找寄托。通过“出走”或“逃离”意象的表达、通过诗意地栖居以实现精神回归,试图寻找到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结语部分主要论述了从生态美学视角考察20世纪90年代都市小说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都市小说立足于都市现实,用自觉的生态审美意识来观照人的生存,从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层面上表达了他们对现代哲学主题的探索,显示出别具一格的社会价值和美学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绪论 生态美学与中国文学的生态传统
  • 第1章 现代都市生存环境及90年代中国都市小说的生成
  • 1.1 都市空间与都市意象
  • 1.1.1 都市日常景观及其意象
  • 1.1.2 都市生活场景及其意象
  • 1.2 都市的精神生存环境
  • 1.2.1 消费文化的盛行
  • 1.2.2 欲望的展演
  • 1.3 90年代中国都市小说的生成
  • 1.3.1 都市小说的产生
  • 1.3.2 90年代的中国都市小说
  • 第2章 90年代中国都市小说中人的自然生存状态
  • 2.1 远离自然
  • 2.1.1 自然景观的缺失
  • 2.1.2 自然本性的丧失
  • 2.2 反生态性的存在
  • 2.2.1 人性的异化
  • 2.2.2 生命的虚无
  • 第3章 90年代中国都市小说对自然生态美的探寻
  • 3.1 呼唤人的自然本性
  • 3.1.1 人性异化的反思与批判
  • 3.1.2 物化都市的"陌生化"书写
  • 3.1.3 女性"性别异化"的反抗
  • 3.2 原始生命力的张扬
  • 3.2.1 都市日常生活的理想化叙述
  • 3.2.2 都市口常生活的别样观照
  • 第4章 90年代中国都市小说中人的精神生态困境
  • 4.1 都市"边缘人"的精神压抑
  • 4.2 孤独与失语
  • 4.2.1 恋物癖:孤独的表征
  • 4.2.2 私人化写作:冲破失语状态
  • 4.3 流浪的人
  • 4.3.1 都市流浪者
  • 4.3.2 精神流浪
  • 第5章 90年代中国都市小说对精神生态美的探寻
  • 5.1 传统精神价值观的反思与坚守
  • 5.1.1 知识分子人文精神的反思
  • 5.1.2 传统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坚守
  • 5.2 寻找情感寄托
  • 5.2.1 传统爱情观的坚守
  • 5.2.2 反传统爱情观的批判
  • 5.2.3 女性"性"的叙事
  • 5.3 探寻精神家园
  • 5.3.1 寻找:"出走"或"逃离"
  • 5.3.2 回归:诗意地栖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邱华栋简介[J]. 当代作家评论 2020(01)
    • [2].写作的迭代资源和伦理传统——从邱华栋的历史“转型”说起[J]. 写作 2019(04)
    • [3].邱华栋推荐[J]. 创作与评论 2017(15)
    • [4].贴近故乡的书写——与邱华栋对谈《乡间游戏》[J]. 名作欣赏 2017(25)
    • [5].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学写作——邱华栋创作论[J]. 南方文坛 2015(06)
    • [6].非虚构写作畛域里的历史和现实——蒋蓝、邱华栋对谈[J]. 当代人 2020(01)
    • [7].邱华栋:华语文坛的梁栋[J]. 鸭绿江 2020(02)
    • [8].邱华栋题词[J]. 安徽文学 2019(03)
    • [9].邱华栋题词[J]. 安徽文学 2019(05)
    • [10].邱华栋:一棵在城市里生长的树[J]. 作家 2019(07)
    • [11].邱华栋题词[J]. 安徽文学 2019(09)
    • [12].诗是青葱年代的一抹鲜红——邱华栋访谈录[J]. 诗歌月刊 2017(01)
    • [13].2016年百花洲全国文学笔会成功举办 第五届老虎文学奖颁奖仪式同期举行 著名作家邱华栋获第五届老虎文学奖[J]. 百花洲 2017(01)
    • [14].邱华栋:从新闻走向文学[J]. 时代报告 2017(08)
    • [15].“光谱”背后的隐痛和暗影——重读邱华栋[J]. 滇池 2015(11)
    • [16].邱华栋文集(全六册)[J]. 微型小说选刊 2016(19)
    • [17].邱华栋:用时间碎片来写作[J]. 黄金时代 2014(12)
    • [18].邱华栋:和一座城市不断较劲[J]. 长江文艺 2015(05)
    • [19].邱华栋的诗[J]. 诗歌月刊 2015(06)
    • [20].“吱呀”声中拨转指针——重读邱华栋[J]. 诗歌月刊 2015(06)
    • [21].记忆在另一端静静展开——邱华栋诗歌印象或对话[J]. 诗林 2015(04)
    • [22].浅谈邱华栋的都市观[J]. 参花(下) 2015(09)
    • [23].邱华栋的诗[J]. 扬子江诗刊 2013(06)
    • [24].16岁的神童 40岁仍在绽放——著名作家邱华栋侧影[J]. 人物 2009(11)
    • [25].新阶层·新知识·新看点——读邱华栋长篇小说《教授》[J]. 阅读与写作 2011(02)
    • [26].地图作为方法——论邱华栋近作兼及如何讲述“中国故事”[J]. 南方文坛 2019(05)
    • [27].浅议邱华栋与李娟笔下不同的北疆游牧世界[J]. 名作欣赏 2017(18)
    • [28].论邱华栋的历史小说[J]. 小说评论 2016(02)
    • [29].邱华栋主要作品目录[J]. 小说评论 2016(02)
    • [30].短篇小说的“剑笈”——邱华栋的短篇小说[J]. 长城 2020(05)

    标签:;  ;  ;  ;  ;  ;  

    生态美学视域下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都市小说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