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重症脑损伤临床治疗观察

小儿重症脑损伤临床治疗观察

黄卫岑丹辉何专莫远德黄志明罗福智(广西南丹县人民医院广西河池5472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颅脑损伤的致病原因以及临床治疗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98例儿童颅脑损伤的患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入院前对98例患者特重度昏迷5例,重度昏迷13例,中度昏迷58例,轻度昏迷22例;治疗后,79例恢复良好,11例轻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结论小儿颅脑损伤死亡率、致残率均较成人低,预后效果好。对于小儿颅脑损伤应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关键词】颅脑损伤小儿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0-0130-02

颅脑损伤指暴力作用于头颅部引起的损伤。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1]。小儿重型颅脑损伤较为常见,发生率为100-150/10万/年。由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且活动多,独立及自我保护能力差,有时较轻的外伤亦可造成严重的神经损害。我院近5年来收治了98例儿童颅脑损伤,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98例,男性66例,占67.35%;女性32例,占32.65%。年龄1个月-13岁。其中1个月至2岁23例,2岁至13岁75例。

1.2致伤原因

坠落伤43例,占43.88%;交通事故伤42例,占42.85%;打架追跑7例,占7.14%;其它6例,占6.12%。(见表1)

表198例儿童年龄与颅脑损伤致伤原因的关系

年龄坠伤车祸打架/追跑其他合计

1个月至2岁

(占组中的比例)18(78.26%)4(17.39%)0(0.00%)1(4.35%)23(100%)

2岁至13岁

(占组中的比例)25(33.33%)38(50.67%)7(9.33%)5(6.67%)75(100%)

合计

(占总的例数)43(43.88%)42(42.86%)7(7.14%)6(6.12%)98(100%)

由表1分析可知:

1个月至2岁这个阶段中,坠伤占78.26%,是最主要的致伤因素。2岁以下的儿童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兴趣,现在的儿童营养摄入全面丰富,生长发育较快,智力开发早,大人往往忽略了这一时期儿童的特点,认为几个月大的孩子不会有太多的活动,小儿睡觉后家长往往去做其他事或醒后让孩子在床上或沙发上玩,周围往往缺乏安全防护措施,以致坠伤。此外,此年龄段小儿对新鲜事物感兴趣;逗引能发出愉快的笑声[2]。为了让孩子发笑,大人多愿高举小儿,由于失手而发生坠伤。这种坠伤的小儿伤情往往都很严重,有的甚至造成死亡。

2岁至13岁这个阶段中,车祸占50.67%;其次是坠伤占33.33%。年龄处于2~13岁的儿童随着活动范围逐渐增大,好奇心不断增强,活泼好动,喜欢在户外追跑甚至打闹,但他们尚不能意识到行为的危险性及后果,尤其是玩耍中往往忽视安全因素,争强好胜,登高打闹,有的根本不在乎路上的行人和车辆,从而造成车祸、坠伤等。

1.3损害类型

98例患者中,闭合性颅脑损伤81例,占82.65%,其中合并颅内血肿53例,包括硬膜外血肿33例,硬膜下血肿16例,脑内血肿4例;伴有脑挫裂伤21例;原发性脑干伤4例;外伤性脑梗塞3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7例,占17.35%,其中伴脑内血肿形成8例;伴脑挫裂伤5例;伴脑组织外溢4例。全部病例中,合并有颅骨骨折的32例,其中线性骨折8例;骨缝分离3例;凹陷骨折10例;粉碎性骨折2例;颅底骨折9例。伴合并伤13例,其中合并四肢骨折11例;胸腹损伤2例。(见表2)

表298例儿童的脑颅损伤入院诊断

入院诊断(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闭合性颅脑损伤(81)

合并颅内血肿(53)硬膜外血肿(33)33.67%

硬膜下血肿(16)16.34%

脑内出血(4)4.08%

伴有脑挫裂伤(21)21.43%

原发性脑干伤(4)4.08%

外伤性脑梗塞(3)3.06%

开放性颅脑损伤(17)伴脑内血肿形成(8)8.16%

伴脑挫裂伤(5)5.10%

伴脑组织外溢(4)4.08%

合并有颅骨骨折的(32)线性骨折(8)8.16%

骨缝分离(3)3.06%

凹陷骨折(10)10.20%

粉碎性骨折(2)2.04%

颅底骨折(9)9.18%

伴合并伤(13)合并四肢骨折(11)11.22%

胸腹损伤(2)2.04%

1.4入院Glasgow评分

按Glasgow昏迷分级标准,对98例患者进行评分:特重度昏迷3-5分5例,重度昏迷6-8分13例,中度昏迷9-12分58例,轻度昏迷13-14分22例。

1.5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伤后均有昏迷史,其中84例患儿(占85.71%)入院后仍表现出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绝大部分患儿出现头痛、呕吐、精神萎糜及嗜睡、颅内压增高、躁动、瞳孔改变等症状,伴有癫痫发作6例。

1.6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63例,对于意识障碍程度严重或伴有呼吸道梗阻的患儿6例进行气管切开手术,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对54例脑水肿严重患儿进行减压手术,以清除挫伤而无生机的脑组织和部分无重要功能的脑组织,进行去骨瓣减压或颞肌下减压。颅内血肿的23例患儿,即刻开颅清除血肿和无生机的受损脑组织。术前术中输血,以防开颅术和血肿清除后,血压急剧下降导致失血性休克;术后常规给予脱水降压,激素,止血剂,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药物应用;高热患儿给予冰枕物理降温。新生儿手术,必须特别细致。操作时轻施压、放慢开颅器的转速,或用手摇钻,减少出血量。新生儿颅骨用普通手术剪即可剪开。

非手术治疗35例,急性期主要予以吸氧、注射甘露醇、过度换气、预防感染等处理;恢复期的治疗措施包括神经营养、高压氧、功能锻炼等。

2结果

按照GOS评分标准98例患儿中79例恢复良好,11例轻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患儿为硬膜外血肿,清除血肿后神志已变浅,但术后次日突然死亡。死亡原因考虑为脑水肿或迟发性血肿。

3讨论

小儿颅脑损伤致伤原因,以坠落伤最为多见,其次为交通事故伤。本组病例坠落伤占43.88%,交通事故伤占42.86%。究其原因主要是儿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及对外界事物认识不足,所以脑外伤的发病率与社会管理及交通安全存在密切的关系。

在损伤类型中,本组合并颅内血肿或脑挫裂伤的58例病例,其中冲击伤36例,占62.07%,对冲伤22例,占37.93%,冲击性脑伤发生率较冲性脑损伤高,由于儿童的脑膜及血管弹性大,脑脊液相对成人较多,骨缝和囟门未完全骨化和闭合,对外力有缓冲功能,脑组织不易移位,加之儿童颅底蝶骨嵴等部位相对成人较平坦,脑组织与颅底间摩擦较轻的这些解剖特点决定的[1]。患儿的临床表现与成人相比有差异。本组病例中,部分患儿头颅CT显示脑伤甚轻或无,仍有明显的意识障碍或烦躁、呕吐症状,且生命体征紊乱的多见,达46例,占46.94%,包括高热、体温不升、呼吸不规则、血压不稳定等症状。尤其是在GCS评分较高的病例中(9-14分),仍有28例出现不同程度生命体征紊乱征象,占28.57%。其原因是: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大脑皮层抑制能力差,同时,皮层下系统发育相对较成熟,皮层下中枢兴奋性高[3],因此发生脑损伤后,临床表现较重,且易出现生命体征的紊乱。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发生外伤性颅内血肿的病例中,大多无中间清醒期,而以意识障碍、呕吐和失血为基本特点,意识障碍是最常见的表现,也是早期的诊断依据,临床工作中应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由于儿童颅骨发育不完全,对颅内压力增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而且脑及脑干对颅内血肿压迫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强,同时,儿童脑组织处于旺盛的生长发育期,修复和再生较快,因此死亡率、致残率均较成人低,预后较好。因此把握救治时间,尽早诊断治疗。对儿童监护人加强宣传教育,使父母及监护人了解儿童各期的生长发育及活动特点,对颅脑损伤预防知识有所了解,对儿童进行有效的安全看护。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70-271,279.

[2]袁展文.儿科护理学.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19-21.

[3]MichealW,GriffithRN,etal.Aprospeetivepopulation-basedstudyofpediatrictraumapatientswithmildalterationincon-sciousness[J].Neurosurgery.2000;46(5):1013.

标签:;  ;  ;  

小儿重症脑损伤临床治疗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