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实体颜色论文-张泽华,高巍,邬向丽,黄晨阳,常明昌

子实体颜色论文-张泽华,高巍,邬向丽,黄晨阳,常明昌

导读:本文包含了子实体颜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桃红侧耳,子实体颜色,数量性状,测交

子实体颜色论文文献综述

张泽华,高巍,邬向丽,黄晨阳,常明昌[1](2019)在《桃红侧耳子实体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子实体颜色是食用菌的重要商品性状之一,也是食用菌遗传育种的重要方向。以桃红侧耳[Pleurotus djamor(Rumph. ex Fr.)Boedijn]的粉红色菌株CCMSSC00450和灰褐色菌株CCMSSC04445为亲本,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分别获得各自的组成型单核菌株PDm52、PDm17和PDm99、PDm14。经相互配对杂交和出菇试验,4个杂交子均可结实,且色泽不同,其中PDm52×PDm99是粉红色、PDm52×PDm14是粉灰色、PDm17×PDm14是灰褐色、PDm17×PDm99是白色。以粉红色杂交子PDm52×PDm99的207个单孢单核体作为粉红色子实体的分离群体,以PDm17为测交菌株,构建测交群体。出菇结果显示,测交群体的子实体颜色出现明显的性状分离,由深到浅连续分布,存在粉红色、淡粉色、白色等。结果表明,P. djamor子实体的粉红色相对于白色为不完全显性,白色为隐性;子实体颜色性状是具有高遗传力的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菌盖颜色和菌褶颜色存在极显着相关性。(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盛春鸽,黄晨阳,陈强,图力古尔,张金霞[2](2012)在《白黄侧耳子实体颜色遗传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白黄侧耳子实体颜色的遗传规律,为平菇的色泽定向育种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以白黄侧耳Pleurotus cornucopiae白色菌株CCMSSC00358(P-w)和深灰色菌株CCMSSC00406(P-d)为材料,构建自交系2个(P-w×P-w、P-d×P-d),两亲本杂交一代(F1,P-w×P-d),杂交一代中浅灰色和深灰色子实体与二亲本的回交系4个(F1浅×P-w、F1浅×P-d,F1深×P-w、F1深×P-d),共7个家系群体。出菇期观测统计各家系群体不同颜色的个体数。【结果】菌株P-w的自交系出菇29个,子实体全部为白色。菌株P-d的自交系出菇17个,子实体浅灰色5个、深灰色12个,经卡方检验,浅灰色﹕深灰色=1﹕3。杂交一代(F1,P-w×P-d)出菇82个,子实体颜色呈现由浅向深的连续分布,无白色子实体出现。按照深浅分为浅灰色和深灰色两大类,分别为47个和35个,经卡方检验,比例为1﹕1。在回交系中,F1代与白色亲本杂交,经卡方检验,出现深灰色﹕浅灰色﹕白色=1﹕4﹕3的分离;与深灰色亲本杂交,无白色子实体出现,经卡方检验深灰色﹕浅灰色=5﹕3。【结论】白黄侧耳子实体的颜色性状为数量性状,深灰色对白色呈不完全显性,由不同位点上的两对主基因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15期)

秦娟[3](2012)在《金针菇子实体颜色在单孢及测交后代群体中遗传分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是着名的食药用菌,目前产量在世界上排名第六。金针菇是目前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的食用菌中栽培周期最长的食用菌之一,颜色是金针菇最重要的商品性状之一,所以对金针菇颜色遗传机理的深入研究探讨对金针菇育种来说具有重要的商品价值意义。金针菇子实体颜色有野生型黄色,浅黄色和白色。现有研究结果表明:金针菇的子实体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黄色为显性,白色为隐性,与交配型因子A或B不连锁。黄色单核和白色单核相互杂交,子实体呈浅黄色,且浅黄色间呈现一系列的过渡色。为了进一步研究过渡色形成原因以及黄色核和白色核相互作用,本实验通过金针菇孢子单核体出菇和测交出菇以及测交自交后代出菇,黄、白颜色分离比例来研究金针菇颜色遗传规律。1本实验通过自交对供试浅黄色菌株A161,白色菌株A307、B114、F3-31和F3-6共6个材料菌株进行遗传背景验证。结果表明浅黄色菌株A161自交后代存在颜色分离,是杂合体;白色菌株A307、B114和F3-6自交后代无颜色分化,是纯合体;白色菌株F3-31自交后代存在颜色分离,遗传背景较为复杂。2供试菌株孢子单核体群体的建立,通过显微镜检以锁状联合为依据,分别获得浅黄色菌株A161、白色菌株A307、B114和F3-31孢子单核体后代各54、56、52和65株。对单核体群体从菌丝生长速度、菌落形态、现蕾时间早晚和分子方面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同一菌株的单核体后代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显着,不同菌株间的单核体生长速度差异显着。在孢子单核体的出菇时间上,同一菌株的单核体后代在出菇时间差异显着。将同一菌株的单核体后代菌丝生长速度和菌株出菇早晚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同一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和出菇天数呈显着负相关,也就是说菌丝生长速度快的菌株对应出菇早,叁个菌株得到一致结论。SCAR分子标记验证浅黄色菌株A161的孢子单核体,结果与出菇颜色基本一致,同时采用SSR和SRAP分子手段对原生质体单核体进行多态性引物筛选,未筛选出多态性引物。3以A161孢子单核体出菇的44株菌株和白色A307的两个原生质体单核体菌株建立测交群体。测交菌株出菇结果表明其颜色与孢子单核体出菇颜色基本一致,同一黄色单核菌株与不同的白色核杂交,所得浅黄色菌株颜色存在差异,说明白色核对黄色核有影响。同时对测交浅黄色22-6和22-7进行自交,结果表明浅黄色菌株后代颜色分离比例较大。4对浅黄色菌株A161自交后代,孢子单核体和测交自交后代颜色分离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在A161自交后代332株双核体中,黄色菇194株,白色菇117株,黄白比例约为1.7:1;重复自交140株A161后代中,黄色菇85株,白色菇44株,黄白比例1.93:1;54株A161孢子单核中有44株出菇,其中黄色菇19株和白色菇25株,黄白比例为1:1.32;22-6和22-7进行自交,22-6自交后代160株中黄色菇149株,白色菇4株;22-7自交后代120株中黄色菇96,白色菇11株,黄:白分别约为37:1和9:1。以上颜色分离比例经卡方测验不符合一对基因控制理论。本实验中通过自交出菇、孢子单核体出菇、测交群体出菇以及测交浅黄色菌株自交后代出菇颜色比例来较系统研究浅黄色菌株颜色遗传分化,结果表明黄色对白色是不完全显性,白色核对黄色核有影响,颜色基因由一对基因控制理论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研究。后期实验可以结合分子手段来揭示颜色遗传机理,为遗传育种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2-06-01)

盛春鸽[4](2012)在《白黄侧耳(Pleurotus cornucopiae)子实体颜色遗传规律及颜色性状分子标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保藏在国家食用菌标准菌株库(CCMSSC, China Center for Mushroom Spawn Standards and Control)的白黄侧耳白色菌株CCMSSC00358(PI)和暗灰褐色菌株CCMSSC00406(P2)为材料。通过单孢稀释的方法获得各亲本四个不同核型的单核菌株。并构建P1自交、P2自交、F1代杂交、以及F1代单孢分别与P1、P2回交的BC1代等7个家系群体,出菇观察统计这7个家系群体的子实体颜色,探讨其遗传规律。同时用分光测色计对BC1代子实体颜色进行测量并对测量数据做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再以回交一代部分菌株为试验材料,提取全基因组DNA,用群体分离分析(BSA)结合RAPD的方法对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基因池进行扩增。并对两池间的差异条带进行回收、克隆、测序。研究结果表明:颜色性状是数量性状,子实体暗灰褐色对白色呈不完全显性遗传,颜色性状由位于不同位点的两对基因控制。L值与A、B值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L=-66.9+113tan-1(b/a),R2=95.4%。白色子实体的L值范围[88.58,95.62]、青灰色[49.48,75.28]、暗灰褐色[34.75,66.64]。青灰色子实体和暗灰褐色子实体的L值中部分数据重迭,且部分颜色不能明显的区分开,青灰色到暗褐色之间呈一系列的渐变。从而证明颜色性状是由两对主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还有其他的遗传因子也与之相关。推测微效基因能够影响子实体颜色的密集性。找到一条与暗灰褐色子实体相关的RAPD标记,记为片段S2371200bp,并成功的转化成SCAR标记。检出的正确率为67%。(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2-06-01)

蚁瑞荣,曹晖,潘迎捷[5](2007)在《金针菇杂合菌株子实体颜色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可以单核出菇的黄色单核体与不同白色单核体配对杂交获得双核体,通过控制栽培条件和环境,观察不同组合杂交菌株在相同环境中的子实体的颜色,同时测量双核子实体菌柄基部深色部分占整个菌柄的比例,结果发现不同的黄色单核和同样白色单核组成的双核子实体颜色表达中存在着差异,且不同的白色核对颜色表达的贡献不同,证实了白色金针菇单核体中也存在着不同的等位基因,金针菇双核子实体的颜色受到两个亲本核的共同调控。(本文来源于《食用菌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蚁瑞荣[6](2007)在《浅黄色金针菇子实体颜色表达的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金针菇的子实体颜色有野生型黄色,浅黄色和白色.谢宝贵等人(2004)的研究指出,金针菇的子实体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黄色为显性,白色为隐性,与交配型因子A或B不连锁.金针菇黄色单核和白色单核相互杂交,子实体颜色呈浅黄色,且浅黄色间呈现一系列的过渡色.在部分食用菌中,一般认为异核体菌丝通过锁状联合这一细胞结构将两种核均匀分布到全部菌落,异核体中两种核的数量比例应该是1:1的关系;但金针菇原生质体单核化和粉孢子单核化过程中发生的核偏离的研究表明,异核体菌丝两种核的数量比例可能不是1:1的关系.本实验分两部分,一方面初步研究了浅黄色金针菇的一系列过渡颜色的遗传表达基础,另一方面尝试了浅黄色菌株中黄色核和白色核拷贝数的比例的确定。首先,本实验利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从18个供试菌株中分离到了16种不同类型的黄色单核菌株和11种白色单核菌株。原生质单核化过程中,有9个供试菌株获得了两种亲本交配型单核菌株,9个菌株均只获得一种亲本交配型单核菌株.接着,选取13种黄色单核菌株和3种白色单核菌株进行出菇实验。有5种黄色单核菌株和2种白色单核菌株观察到单核子实体.其中,相同亲本同种交配型菌株出菇能力和单核子实体的颜色色系不表现差异,而不同基因型的菌株在出菇能力和单核子实体的颜色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同基因型的黄色单核子实体在颜色色系和颜色分布上存在着多样性,说明控制金针菇黄色的因子存在着复等位基因.对黄色和白色的单核体材料进行了组合杂交实验。第一轮杂交,运用4个不同的白色单核菌株和14个不同黄色单核杂交,获得系列浅黄色杂合子菌株,用于出菇实验;第二轮杂交,运用5个能够获得单核子实体的不同黄色单核菌株与12个不同的白色单核菌株相互杂交获得杂合子菌株,用于出菇实验。两次的出菇实验结果均表明在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控制黄色的复等位基因是控制浅黄色过渡色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白色单核的遗传基因也在浅黄色过渡色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作用。另一方面,本实验利用FQ-PCR(t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技术测定了34个浅黄色菌株中白色核数目占总的核数目的比值,其中有19个菌株白色核的拷贝数与黄色核的拷贝数接近于1:1的关系,15个菌株中黄色核的拷贝数要大于白色核的拷贝数。这个结果有待于进一步验证。(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7-06-01)

蚁瑞荣,曹晖,潘迎捷[7](2007)在《金针菇单核出菇与子实体颜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从8个金针菇栽培菌株中获得13种不同的黄色单核体菌株和3种白色单核体菌株;单核体出菇实验结果表明,5种黄色单核体和2种白色单核体可以形成单核子实体,其中,黄色单核子实体间在菌柄、菌盖颜色方面差异较大,而且部分单核子实体本身的菌盖和菌柄的颜色也具有明显的差异,说明控制子实体黄颜色的因子存在复等位因子。(本文来源于《食用菌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谢宝贵,江玉姬,吴文礼[8](2004)在《金针菇子实体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金针菇黄色菌株F19和白色菌株F8801为亲本,原生质体单核化获得两亲本的单核菌株,配对杂交获得F1,从F1的子实体分离单孢菌株,与两亲本的原生质体单核化菌株进行回交配对,出菇观察子实体颜色,分析菇体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黄色为显性、白色为隐性,菇体颜色受一对基因(Cc)控制,与不亲和性因子A或B都没有连锁。(本文来源于《2004中国食用菌产业协调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04-11-01)

谢宝贵,刘维侠,王秀全,江玉姬[9](2004)在《金针菇子实体颜色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群体分离分析法从2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S375,其扩增片段与金针菇子实体白色基因连锁。对S375扩增片段两端测序,以该序列为依据合成一对SCAR引物,它能对带有白色基因的菌株扩增出单一片段,PCR产物不需电泳、加EB后可在紫外灯下直接检测。(本文来源于《2004中国食用菌产业协调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04-11-01)

谢宝贵,刘维侠,王秀全,江玉姬[10](2004)在《金针菇子实体颜色基因的分子标记》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群体分离分析法从2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S375,其扩增片段与金针菇子实体白色基因连锁.对S375扩增片段两端测序,以该序列为依据合成一对特征序列扩增区域(SCAR)引物,它能对带有白色基因的菌株扩增出单一片段,多聚酶链反应(PCR)产物不需电泳、加EB后可在紫外灯下直接检测.(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子实体颜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白黄侧耳子实体颜色的遗传规律,为平菇的色泽定向育种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以白黄侧耳Pleurotus cornucopiae白色菌株CCMSSC00358(P-w)和深灰色菌株CCMSSC00406(P-d)为材料,构建自交系2个(P-w×P-w、P-d×P-d),两亲本杂交一代(F1,P-w×P-d),杂交一代中浅灰色和深灰色子实体与二亲本的回交系4个(F1浅×P-w、F1浅×P-d,F1深×P-w、F1深×P-d),共7个家系群体。出菇期观测统计各家系群体不同颜色的个体数。【结果】菌株P-w的自交系出菇29个,子实体全部为白色。菌株P-d的自交系出菇17个,子实体浅灰色5个、深灰色12个,经卡方检验,浅灰色﹕深灰色=1﹕3。杂交一代(F1,P-w×P-d)出菇82个,子实体颜色呈现由浅向深的连续分布,无白色子实体出现。按照深浅分为浅灰色和深灰色两大类,分别为47个和35个,经卡方检验,比例为1﹕1。在回交系中,F1代与白色亲本杂交,经卡方检验,出现深灰色﹕浅灰色﹕白色=1﹕4﹕3的分离;与深灰色亲本杂交,无白色子实体出现,经卡方检验深灰色﹕浅灰色=5﹕3。【结论】白黄侧耳子实体的颜色性状为数量性状,深灰色对白色呈不完全显性,由不同位点上的两对主基因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子实体颜色论文参考文献

[1].张泽华,高巍,邬向丽,黄晨阳,常明昌.桃红侧耳子实体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19

[2].盛春鸽,黄晨阳,陈强,图力古尔,张金霞.白黄侧耳子实体颜色遗传规律[J].中国农业科学.2012

[3].秦娟.金针菇子实体颜色在单孢及测交后代群体中遗传分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4].盛春鸽.白黄侧耳(Pleurotuscornucopiae)子实体颜色遗传规律及颜色性状分子标记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

[5].蚁瑞荣,曹晖,潘迎捷.金针菇杂合菌株子实体颜色遗传分析[J].食用菌学报.2007

[6].蚁瑞荣.浅黄色金针菇子实体颜色表达的初探[D].南京农业大学.2007

[7].蚁瑞荣,曹晖,潘迎捷.金针菇单核出菇与子实体颜色[J].食用菌学报.2007

[8].谢宝贵,江玉姬,吴文礼.金针菇子实体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C].2004中国食用菌产业协调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2004

[9].谢宝贵,刘维侠,王秀全,江玉姬.金针菇子实体颜色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C].2004中国食用菌产业协调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2004

[10].谢宝贵,刘维侠,王秀全,江玉姬.金针菇子实体颜色基因的分子标记[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4

标签:;  ;  ;  ;  

子实体颜色论文-张泽华,高巍,邬向丽,黄晨阳,常明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