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波的生成及基本特性研究

畸形波的生成及基本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畸形波的危害巨大引起人们高度关注,但由于研究时间尚短和实测资料匮乏,导致人们对其高度关注的同时迫切需要物理或数值的实现和再生,进而掌握其基本特征、生成机理及内、外部结构。首先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到了包含畸形波的随机波列;然后以此为基本出发点,将其转化为控制造波机的驱动时间信号序列,提出了物理生成畸形波的一个新试验方法,在实验室内实现了可控制的畸形波物理生成;进一步,实测了畸形波的整个生成、发展、演化过程,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畸形波的基本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对畸形波的发生地点、定义、基本特性、发生机理和研究现状进行概述。·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采用部分组成波初相位相同、双波列叠加、三波列叠加等多个模型数值生成畸形波,结果证明这些模型都能得到包含畸形波的波列;运用这些模型模拟生成实测畸形波并进行了对比,发现三波列叠加模型模拟生成畸形波的效率最高,效果最好。·运用四种方法在实验室物理模拟生成畸形波:首先在一定坡度的地形上观测不含畸形波的“常规”不规则波浪的变形演化过程,探讨自然海域中地形变化导致畸形波发生的可能性。试验的结果证明“常规”不规则波浪在地形上演化变形可以生成畸形波,但畸形波出现的效率很低,且不易控制;“部分组成波初相位相同模型”:将1/3组成波调整为具有相同的初相位。采用该信号序列驱动造波机在实验室模拟生成畸形波,由于1/3组成波的初相位相同增强了波浪汇聚的能量,试验中具有较大波高的波浪出现概率明显增加,但仍不能控制畸形波的生成时间和地点。“双波列叠加模型”:首先直接采用Kriebel的组成波能量分配方法,将组成波能量分配成“瞬态波列”和“基本波列”两部分,应用上述“双波列叠加模型”得到的信号序列驱动造波机在实验室模拟生成畸形波,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粗略控制畸形波的生成时间和地点,但由于波能汇聚效果不好,生成的波浪波高较大但很难满足畸形波定义的全部条件,畸形波独立突出的特点还不明显。采用改进的Kriebel试验方法,基于“双波列叠加模型”,自定义生成波浪,可实现畸形波的定时、定点物理生成。但该方法模拟畸形波效率不高,且影响整个波列的有效波高。采用本文提出的新试验方法,基于“三波列叠加模型”,自定义生成波浪,试验发现与“双波列叠加模型”比较,在瞬态波列占有的能量比例相同的条件下,“三波列叠加模型”可以提高畸形波的模拟效率,减少对模拟波列天然特征的影响,通过联合调整瞬态波浪占有能量的比例和有效波高的方法,实现了实验室内畸形波的定点、定时、定量物理生成。·采用“三波列叠加模型”物理再现天然条件下的畸形波,效果良好。·在畸形波生成可控制技术实现的基础上,研究了畸形波产生、发展、演化的整个过程和基本特性。试验证明了畸形波生成后期,可以演化出异常大波谷(俗称“海中的深洞”)形态,并可在2倍左右的平均周期内形成二次畸形波。畸形波的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5倍谱峰周期。畸形波的周期通常介于波列的平均周期与有效周期之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畸形波研究综述
  • 1.2.1 畸形波记录
  • 1.2.2 畸形波的定义
  • 1.2.3 畸形波的基本特性
  • 1.2.4 畸形波生成机理的若干假说
  • 1.2.5 波浪物理模拟的历史
  • 1.2.6 畸形波的物理模拟
  • 1.2.7 畸形波与结构物的作用
  • 1.3 本文研究工作
  • 2 生成畸形波的理论模型及数值模拟
  • 2.1 不规则波浪模拟方法及要求
  • 2.1.1 不规则波浪模拟方法
  • 2.1.2 不规则波浪模拟的要求
  • 2.2 畸形波数值模拟理论模型一:部分组成波初相位相同模型
  • 2.2.1 数值模拟生成畸形波的原理
  • 2.2.2 数值实现及分析
  • 2.2.3 部分组成波初相位相同模型模拟实测畸形波
  • 2.3 畸形波数值模拟理论模型二:双波列叠加模型
  • 2.3.1 双波列叠加模型
  • 2.3.2 数值实现及分析
  • 2.3.3 模拟实测的“新年波”
  • 2.3.4 双波列叠加模型的优缺点
  • 2.4 双波列叠加模型的改进
  • 2.4.1 调整基本波列组成波的初相位
  • 2.4.2 基本波列和瞬态波列最大波浪出现时刻同步法
  • 2.4.3 改进双波列叠加模型小结
  • 2.5 畸形波数值模拟理论模型三:三波列叠加模型
  • 2.5.1 三波列叠加模型
  • 2.5.2 三波列叠加模型的数值实现
  • 2.5.3 三波列叠加模型模拟实测畸形波例
  • 2.5.4 三波列叠加模型模拟实验室尺度畸形波
  • 2.6 生成畸形波的理论模型及数值模拟小结
  • 3 畸形波的物理生成
  • 3.1 造波系统与造波信号的形成
  • 3.1.1 造波系统
  • 3.1.2 造波信号的形成
  • 3.2 不规则波浪在一定坡度地形上传播与演化
  • 3.2.1 试验目的
  • 3.2.2 模型布置与试验方法
  • 3.2.3 波浪要素模拟结果
  • 3.2.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3 部分组成波初相位相同模型物理生成畸形波
  • 3.3.1 试验组别
  • 3.3.2 模型布置及试验方法
  • 3.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4 基于双波列叠加模型物理生成畸形波
  • 3.4.1 双波列叠加模型造波的物理实现和测量方法
  • 3.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5 物理生成畸形波小结
  • 4 畸形波的可控制物理生成
  • 4.1 物理生成畸形波的一个新试验方法
  • 4.1.1 现试验方法存在的问题
  • 4.1.2 物理生成畸形波的一个新试验方法
  • 4.1.3 生成畸形波新方法的试验验证
  • 4.1.4 新方法生成畸形波的特征及存在问题
  • 4.2 基于三波列叠加模型物理生成畸形波
  • 4.2.1 最佳能量分配比例
  • 4.2.2 两个瞬态波列之间能量的分配方式对生成畸形波的影响
  • 4.2.3 双波列叠加模型和三波列叠加模型模拟效果的对比
  • 4.3 可控制畸形波的生成
  • 4.3.1 畸形波定点生成
  • 4.3.2 畸形波的定点、定时生成
  • 4.3.3 畸形波的定点、定时、定量生成方法
  • 4.4 天然畸形波的物理模拟
  • 4.4.1 天然实测“新年波”的模拟
  • 4.4.2 天然实测“北海畸形波”的模拟
  • 4.4.3 海洋中的“深洞”模拟
  • 4.5 小结
  • 5 畸形波的基本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 5.1 畸形波及其波列基本特征的描述参数
  • 5.2 畸形波的生成、演化、消亡过程中特征参数的变化
  • 5.2.1 畸形波的生成、演化过程中波列统计参数和非线性参数的变化
  • 5.2.2 畸形波的生成、演化过程中特征参数的变化
  • 5.3 畸形波的周期、持续时间及其影响因素
  • 5.3.1 畸形波周期及持续时间的定义
  • 5.3.2 畸形波周期、持续时间与谱峰周期的关系
  • 5.3.3 畸形波周期、持续时间与瞬态波能量比例的关系
  • 5.3.4 畸形波周期、持续时间与有效波高的关系
  • 5.4 不同因素对波列及畸形波特征参数的影响
  • 5.4.1 谱峰周期对波列及畸形波特征参数的影响
  • 5.4.2 瞬态波列占有能量的比例对波列及畸形波特征参数的影响
  • 5.4.3 有效波高对波列及畸形波特征参数的影响
  • 5.5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口腔医院儿童就诊原因及其家长对子女早期错畸形认知情况调查[J]. 华南预防医学 2019(06)
    • [2].小儿淋巴管畸形诊治进展[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02)
    • [3].微囊型淋巴管畸形二例[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0(03)
    • [4].MSCT诊断Taussig-Bing畸形的价值(10例与手术对比分析)[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01)
    • [5].北方棚室豇豆畸形角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02)
    • [6].波浪水池中畸形波生成的研究综述[J]. 船舶力学 2016(08)
    • [7].植物组织培养中畸形苗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世界 2014(10)
    • [8].马德隆(Madelung)畸形最初的描述[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9(14)
    • [9].小儿烧伤后早期进行瘢痕畸形修复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22)
    • [10].烧伤后早期瘢痕畸形修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疗美容 2016(01)
    • [11].手部烧伤后瘢痕畸形的防治护理[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23)
    • [12].龟畸形的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J]. 科学种养 2015(11)
    • [13].奇迹男孩:化解恐惧回归爱[J]. 作文与考试 2018(Z2)
    • [14].青少年口腔错畸形是怎么回事[J]. 健康向导 2014(01)
    • [15].畸形波研究的进展及存在问题[J]. 地球科学进展 2013(06)
    • [16].深水畸形波的实验室物理模拟[J]. 中国海洋平台 2009(03)
    • [17].平阳霉素治疗大囊型淋巴管畸形68例效果观察[J]. 交通医学 2008(04)
    • [18].2-6月龄婴幼儿先天性耳形态畸形无创矫正的效果观察[J].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9(04)
    • [19].突面畸形分类的原理与临床意义[J]. 上海口腔医学 2016(02)
    • [20].140例3~7岁错畸形儿童调查研究[J]. 中国医刊 2013(01)
    • [21].浅谈大学生“同窗情谊”的畸形发展[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6(05)
    • [22].正畸治疗错畸形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 2013(06)
    • [23].(2+1)维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线畸形波及其传播特性[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3(06)
    • [24].口腔正畸患者错(牙合)畸形类型和年龄构成探析[J]. 中国医学工程 2012(06)
    • [25].畸形水果到底能不能吃[J]. 质量探索 2010(10)
    • [26].郑州市2638名大学生错畸形调查分析[J].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08(03)
    • [27].现代畸形建筑有感[J]. 山西建筑 2008(22)
    • [28].咬合诱导与功能矫治在儿童早期错■畸形矫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03)
    • [29].孕11~13+6周超声筛查胎儿严重畸形的临床应用[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04)
    • [30].泸州地区错畸形青少年就诊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8(01)

    标签:;  ;  ;  ;  

    畸形波的生成及基本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