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加工业组织与政策研究

中药材加工业组织与政策研究

论文摘要

在国家指出中药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背景下,对中药材加工业组织研究,探索中药材加工业内企业间相互关系和运行方式,构建中药材加工业组织框架,挖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发展中药材加工业的政策空间,这对于填补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不足,形成“中药材加工业组织”框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论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博弈分析及期权定价等理论和方法,重点围绕中药材加工业企业间相互关系展开研究。从规模经济、纵向关联经济、集群经济三方面研究中药材加工业组织有序发展变化的规律。并就中药材加工业组织政策展开分析,指出中药材加工业组织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本论文共有8个章节,主要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论。通过综合分析产业组织、已有相关中药材加工业发展研究进展,提出了研究中药材加工业组织这一课题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并阐明了本课题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二章中药材加工业组织特征、基础理论。阐述了中药材加工业组织特征和本研究需要依据和吸取的理论基础,界定了中药材加工业组织研究的内容和范围,为各章节的深入研究做好理论准备。第三章中药材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关键要素分析。首先对中药材加工业发展现状作了阐述,分析影响中药材加工业组织系统内的几个关键要素的现状及问题,为研究产业内企业间相互关系做好铺垫。第四章中药材加工业组织分析。主要依据经典产业组织的结构、行为、绩效理论,对中药材市场结构、行为、绩效等问题展开研究。第五章中药材加工业规模经济。主要从产业组织的主体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将中药材加工企业规模做大。在分析了我国中药材加工企业规模偏小的基础上,探讨了中药材加工企业规模小的弊端,提出了培育中药材加工大企业的发展思路。第六章中药材加工业纵向关联经济。主要从纵向关联角度出发,分析中药材加工业内企业的相互关系,结合中药材加工业发展的实际,运用博弈论方法、期权论分析方法、价值链分析方法、供应链分析方法、需求链分析方法对中药材加工企业的纵向关联经济优势进行经济学分析,通过对中药材加工企业关联组织模式剖析,提出中药材加工企业发展的制度创新。通过延伸中药材加工业链条,注重上下游产业关联机制培育,降低交易成本,才能提高中药材加工业链条的整体经济优势,实现整个产业的资源优化配置。第七章中药材加工业集群经济。主要从集群网络的角度分析中药材加工业内企业间的相互关系,针对中药材加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且发展成熟需要一个过程的现实,依据波特的集群经济思想并结合中药材加工集群经济实施的个案剖析,探索中药材加工集群经济发展的规律性,提出可以通过发展中药材加工园区的建设,发挥其集群经济优势的新思路,这将更加符合中药材加工业的实际。只有通过适度集中,培育中药材加工企业集群,才能发挥集小成大的集群经济优势,提高中药材加工集群的功能价值,实现集群效应。第八章中药材加工业组织政策。本部分主要针对中药材加工业的特殊性,围绕中药材加工业组织政策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提出完善中药材加工业组织政策的对策与建议。这将有效保护消费者和中药材加工企业的合法权益,提高中药产品的竞争力,最后提出中药材加工业组织政策选择。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内容结构和说明
  • 1.5.1 结构安排
  • 1.5.2 本文数据资料说明
  • 1.6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1.6.1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1.6.2 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与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说明的问题
  • 第二章 中药材加工业组织特征、理论基础
  • 2.1 中药材加工业及组织特征
  • 2.1.1 中药材加工业的内涵
  • 2.1.2 中药材加工业的地位
  • 2.1.3 中药材加工业的特征
  • 2.1.4 中药材加工业的组织特征
  • 2.2 产业组织的理论基础
  • 2.2.1 经典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观点
  • 2.2.2 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 2.2.3 克鲁格曼经济地理学理论、波特产业集群基本思想
  • 2.3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新特点
  • 2.4 中药材加工业组织研究的内容
  • 第三章 中药材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关键要素分析
  • 3.1 中药材加工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 3.1.1 中药材加工业的历史回顾
  • 3.1.2 中药材加工业的发展历程
  • 3.1.3 中药材加工业竞争现状分析
  • 3.2 中药材加工业关键要素的分析
  • 3.2.1 中药材加工业原料生产(GAP)的现状及问题
  • 3.2.2 中药材加工科技创新的现状分析
  • 3.2.3 中药材加工技术标准的现状分析
  • 3.2.4 中药材加工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分析
  • 第四章 中药材加工业组织分析
  • 4.1 中药材加工业市场结构分析
  • 4.1.1 行业集中度
  • 4.1.2 产品差别化
  • 4.1.3 进入壁垒
  • 4.2 中药材加工企业市场行为
  • 4.2.1 中药材加工企业的价格行为
  • 4.2.2 中药材加工企业的非价格行为
  • 4.3 中药材加工业市场绩效分析
  • 第五章 中药材加工业规模经济
  • 5.1 规模经济及规模结构
  • 5.1.1 规模经济及途径
  • 5.1.2 企业规模结构
  • 5.2 中药材加工业经营规模
  • 5.2.1 中药材加工企业规模
  • 5.2.2 中药材加工产品的规模
  • 5.2.3 中药材加工业科技投入规模
  • 5.2.4 中药材加工业人力资源规模
  • 5.3 中药材加工企业规模经济学分析
  • 5.3.1 中药材加工企业进入、退出壁垒的分析
  • 5.3.2 中药材加工业企业规模小的博弈分析
  • 5.4 培育中药材加工大企业的思路和途径
  • 5.4.1 培育中药材加工大企业的思路
  • 5.4.2 培育跨国中药材加工企业集团的途径
  • 第六章 中药材加工业纵向关联经济
  • 6.1 中药材加工业的纵向关联及价值链
  • 6.2 中药材加工业价值链的构成
  • 6.3 中药材加工业价值链的经济特征
  • 6.4 中药材加工业价值链节点的分析
  • 6.5 中药材加工企业纵向联结模式
  • 6.5.1 中药材加工业供应链战略联盟
  • 6.5.2 中药材加工业纵向一体化模式
  • 6.5.3 中药材加工业纵向需求链组织模式
  • 6.6 中药材加工业后向关联效应分析
  • 6.7 中药材加工业前向关联效应分析
  • 6.8 中药材加工业后向关联博弈分析及其组织制度创新
  • 6.8.1 中药材加工业后向关联博弈分析
  • 6.8.2 中药材加工业后向关联组织制度创新
  • 6.9 促进中药材加工业后向关联制度创新的政策建议
  • 第七章 中药材加工业集群经济
  • 7.1 产业集群的组织优势
  • 7.2 中药材加工业集群内涵及经济学分析
  • 7.2.1 中药材加工业集群内涵
  • 7.2.2 中药材加工业集群的经济学特性
  • 7.3 中药材加工业集群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及组织模式
  • 7.3.1 中药材加工业集群形成机制
  • 7.3.2 影响中药材加工业集聚的主要因素
  • 7.3.3 中药材加工业集群组织模式
  • 7.4 中药材加工业集群组织模式特征比较
  • 7.4.1 具有自发性和地方政府引致性
  • 7.4.2 产业集聚从追求低成本向技术创新迈进
  • 7.4.3 产业集聚具有一定的地域文化
  • 7.5 中药材加工业集群的效应
  • 7.6 中药材加工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及培育策略
  • 7.6.1 中药材加工业集群中存在的问题
  • 7.6.2 培育和发展中药材加工业集群的策略
  • 第八章 中药材加工业组织政策
  • 8.1 中药材加工业组织政策类型
  • 8.1.1 产业组织政策的内涵
  • 8.1.2 中药材加工业组织政策的类型
  • 8.2 中药材加工业组织政策存在的问题、制定的原则
  • 8.2.1 中药材加工业组织政策存在的问题
  • 8.2.2 中药材加工业组织政策制定的原则
  • 8.3 中药材加工企业市场行为的规制
  • 8.3.1 药品价格规制:鼓励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研发新药
  • 8.3.2 中药材加工企业进入规制:增高进入壁垒,提高产业集中度
  • 8.3.3 药品准入规制:提高准入门槛
  • 8.4 中药材加工企业规模化政策导向
  • 8.5 中药材加工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导向
  • 8.6 完善中药材加工业组织政策的建议
  • 8.6.1 确立组织政策在产业内促进有效竞争、营造公平环境方面的积极作用
  • 8.6.2 树立全国上下一盘棋的观念,建立有利于组织政策实施的体制
  • 8.6.3 制定和实施中药材加工业组织政策必须坚持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 8.6.4 设立专门的产业组织政策协调机构
  • 参考文献
  • 致 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机采棉加工业的发展浅议[J]. 棉纺织技术 2016(10)
    • [2].中国草产品加工业发展展望[J]. 草原与草业 2017(03)
    • [3].粮油加工业自主创新与产业转型关系的实证研究[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5(05)
    • [4].我国淘汰蛋鸡加工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肉类研究 2013(11)
    • [5].欢迎订购《闽台农产品(食品)加工业:发展·比较·合作》[J]. 台湾农业探索 2013(06)
    • [6].“十三五”期间我国粮油加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对全国《粮油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学习体会[J]. 粮食加工 2017(04)
    • [7].吉林省食品加工业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 商场现代化 2014(31)
    • [8].纺织加工业的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11)
    • [9].河南省食品加工业金融支持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4(08)
    • [10].提升我国食品加工业竞争力的对策[J]. 经济纵横 2013(01)
    • [11].罗汉果食品加工业的主要存在问题及解决探讨[J]. 轻工科技 2013(02)
    • [12].闽台食品加工业发展比较与借鉴[J]. 台湾农业探索 2013(01)
    • [13].中国精制茶加工业低壁垒效应分析及对策[J]. 湖北农业科学 2013(12)
    • [14].应对“民工荒”,我国加工业升级对策研究[J]. 中国市场 2013(32)
    • [15].新形势下中国稻米加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 北方水稻 2013(06)
    • [16].廊坊市食品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1(10)
    • [17].河南省食品加工业及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与提升[J]. 中国商贸 2011(25)
    • [18].食品加工业的科技创新及对策研究[J]. 食品工业 2011(11)
    • [19].2010年1~12月有色矿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固定投资2994亿元[J]. 现代矿业 2010(02)
    • [20].岳阳市藠头加工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 北方园艺 2010(03)
    • [21].金融危机下中国钼加工业发展的思考[J]. 中国钼业 2010(01)
    • [22].推进广西茧丝绸加工业发展的思考[J]. 中国蚕业 2010(04)
    • [23].我国种子加工业发展探析[J]. 种子 2010(09)
    • [24].我国食品加工业区域比较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9(01)
    • [25].发展四川生猪加工业的现实思考[J]. 农村经济 2009(04)
    • [26].滁州市食品加工业研究[J]. 滁州学院学报 2009(02)
    • [27].中国屠宰加工业标准体系的现状和发展建议[J]. 食品科技 2009(07)
    • [28].新疆番茄加工业的基本状况及相关建议[J]. 山东纺织经济 2009(05)
    • [29].中国马铃薯加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J]. 农业展望 2009(11)
    • [30].产地型专业市场—海产品加工业参与国际分工的助推剂[J]. 渔业经济研究 2008(01)

    标签:;  ;  ;  ;  ;  

    中药材加工业组织与政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