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营养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类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和营养状况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以赤峰市英才学校396名高二学生(男224人,女172人)为调查对象,利用学生身高、体重两项指标,分别以2000年身高年龄别体重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同时,又进行了营养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方面相关的问卷调查,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在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中,探讨进行营养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最后,再对干预前后学生营养健康知识、态度、行为进行对比性评价。结果发现:1.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前,学生营养正常率为37.12%,肥胖率为3.79%,营养不良率为6.06%,超重为2.78%,绝大多数(50.25%)学生为低体重状况;学生的营养健康知识获得途径主要为:电视、网络、报刊、杂志及其家庭的其他成员,其中从未接受过健康教育的学生可达84.8%;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保证每天吃早餐,但早餐质量差,学生挑食现象较严重,有近一半学生有挑食现象;中学生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57%)普遍较低,但大多数中学生具有良好的营养健康态度,迫切地想了解科学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学生营养健康行为正确率(43%)也偏低。2.本论文结合高中生物教学相关内容,采取“调查—干预—效果评价”模式对中学生进行了营养健康教育研究,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发现加强课堂参与式教学,结合同伴教育、生物课外活动等方法是对高中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的较为有效的方法。3.通过近半年的营养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营养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由原来的57%上升到91%,干预前后差异显著(t=38.27,P<0.001);营养健康态度也有很大转变,其端正率由65.73%上升到79.18%,干预前后差异显著(t=12.81,P<0.001);营养健康行为形成率(54.02%)的提高虽不及前两项显著,但也有所转变,干预前后差异显著(t=12.52,P<0.001)。本研究中受试学生大多为住校生,食堂是学生就餐的主要场所,所以,在健康行为的形成过程中有一定限制,取得的进展不大,但营养健康的知晓率有很大提升,态度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说明通过学校相关学科渗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中学生营养健康知识传播、营养健康态度转变和营养健康行为形成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由于干预时间较短,单一的学科教学渗透是远远不够的,以后还应与学校领导、后勤、总务等其他部门结合起来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长期的综合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