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研究于20052006年在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进行,利用该所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田,以太湖地区典型的早熟晚粳品种T118为材料,系统地研究了不同肥料组合处理下土壤生境的差异性,以及对水稻植株营养的影响和稻米品质形成机理,明确了不同营养元素、有机与矿质肥料对水稻品质形成的作用,为制定水稻高产优质的肥料配合方式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长期定位施肥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层次氮素的库容量等土壤营养生境差异显著,不同处理耕作层中土壤氮素含量呈现出随施入土壤中氮素总量的增多,其耕层中全氮含量而增加,其中以MNP处理为最高;无机磷或有机肥投入使025cm土层土壤全磷含量显著增加;不同的肥料组合会对土壤中有效钾和速效钾的含量高低产生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肥料的配施。(2)长期定位施肥对水稻灌浆期功能叶叶绿素含量有重要影响,MNP、MNPK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高达到47.5左右;孕穗期至灌浆期间,叶片中还原糖含量较高,CNPK在叶片展开后21天内,其碳同化能力最高,施氮处理碳同化均高于不施氮;不同施肥处理的倒二叶片从展开到衰老的C/N比依次提高。(3)长期定位施肥下对稻米品质的研究表明,施N并配合磷、钾肥可显著提高整精米率,并且氮钾组合(CNK)处理的垩白率最低, K是降低稻米垩白的有效元素,而P可能导致稻米垩白的增加,不施无机氮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较高,施N导致食味品质的下降,尤其是氮与磷钾秸秆二组合或三组合的食味值较低,仅在61.3-63.7之间,不同肥料组合下稻米的淀粉RVA谱结果与食味品质的趋势基本一致。(4)长期定位施肥下,通过对土壤-植株-子粒三者之间的营养元素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施N能显著提高土壤、植株、子粒中N素的含量,无机肥与磷肥配施的情况下对子粒中磷的含量影响很小,施K后土壤、籽粒含钾量要略高于不施K。抽穗-成熟期功能叶与叶鞘含氮量的上升导致直链淀粉含量的下降,而蛋白质含量上升;孕穗-灌浆期倒二叶中还原糖的增加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下降,随着硝态氮含量的升高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同时也在升高,蛋白质含量减少;施钾钯有增加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趋势,施氮则直链淀粉含量会略有降低,稻米蛋白质含量则会提高,糊化温度升高,最高黏度值和下降黏度值变小,胶稠度变短,蒸煮食味品质变劣。籽粒Mg/K比的提高能降低垩白度,提高崩解值,降低消减值从而改善稻米品质。综合土壤肥力培育、太湖水体富营养化控制、稻作高产与稳产性以及优质生产几方面因素,太湖地区水稻生产应采取稳N减P增K的肥料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