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在综合颗粒镁脱硫和KR法脱硫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原位法机械搅拌脱硫”的新思路。即以MgO镁基脱硫剂取代颗粒镁,在铁水中原位生成金属镁蒸汽,靠惰性载气喷吹带入铁水熔池并在机械搅拌的作用下细化和分散镁蒸汽气泡,从而达到提高镁脱硫效率的目的。佐野正道的研究也证明微细化镁蒸汽气泡大小不仅可以提高镁脱硫效率还可以提高镁利用率。显然,要实现“原位法机械搅拌脱硫”的新思路,镁蒸汽气泡的微细化和均匀分散是提高金属镁脱硫效率和镁利用率的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因此,必须开展“基于精炼过程的气泡微细化及其气液传质过程的研究”。在综合与分析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基于相似原理的水模型实验从图像分析、气液吸收、因次分析、均混时间、气泡利用率、数值模拟等角度系统地研究了气液吸收过程中气泡微细化和气泡分散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规律。首先,采用高速照相、数码摄像、图像处理技术以及IMAGE—PROCESS软件考察了搅拌桨桨型、转动模式、转速、喷嘴结构、喷气方式和喷气流量等因素对气泡细化、气泡分散、气液吸收过程的影响规律。实验和理论分析表明:单向转动模式易形成漩涡,导致气泡在搅拌桨轴并聚;双向和间歇的搅拌模式可以抑制漩涡的形成,促进气泡的微细化;偏心搅拌与中心搅拌相比更利于气泡微细化。在双向和间歇的搅拌模式下,搅拌桨转速和长度的增加有利于气泡微细化;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气泡的直径随着喷嘴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喷嘴数的增加而减小;当喷嘴的浸入深度增加时,气泡微细化程度明显增强,喷嘴的浸入深度越深,气泡分布得越广泛;打孔桨即使在单向搅拌模式下,也可以削弱切向流,抑制漩涡的形成或者至少可以延长漩涡的形成时间,形成漩涡的时间与无孔桨相比延长了2到3倍,这为双向和间歇转模式选择合适的交互时间提供了实验基础;同时,具有较大翼长和翼幅的多孔搅拌桨可以促进气泡的分散和破碎。其次,在水模型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气泡尺寸的各种因素,应用因次分析得到了气泡平均直径的准数方程:根据得到的准数方程,分别对搅拌桨转速、气体流量、浸入深度、以及液面高度对气泡的平均直径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三种情况下具体的准数方程的表达式:第三,通过CO2—NaOH—H2O体系吸收过程,研究了容积传质系数和气体利用率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容积传质系数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偏心搅拌时容积传质系数和CO2利用率随转速增大而增大;直吹和侧吹下的机械搅拌有利于气泡在溶池内迅速扩散,能促进气液的充分接触,提高容积传质系数和CO2利用率。在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因次分析原理关联了容积传质系数与相关数群的准数方程如下:(a)中心搅拌双向:(b)中心搅拌单向:(c)中心搅拌间歇:(d)偏心搅拌单向:根据气含率、气泡尺寸和容积传质系数AK等参数,计算了相应条件下的质量传质系数K和表面更新率S。第四,针对铁水包高径比较小的特点,提出了气泡有效利用率的新概念。通过理论分析及推导,得到了气泡有效利用率与流量、气泡直径、传质系数的关系式。当吸收过程为零级反应时:当吸收过程为一级反应时:其中两个公式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这说明在高径比较小的情况下,吸收速率可按零级反应处理,但吸收速率按一级反应处理时的理论公式比吸收速率按零级反应处理的理论公式吻合程度更好。第五,采用电导率法测定了水模型的均混时间。分别考察了搅拌模式、转速、中心与偏心搅拌、喷气流量等因素对均混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向搅拌模式的均混时间小于间歇搅拌模式的均混时间,单向搅拌模式的均混时间最长;喷嘴直径越大均混时间越长;中心和偏心搅拌模式下转速对均混时间的影响规律相同,即无论喷气与否均混时间均随着搅拌转速的增加而变小,而且,在同一搅拌转速下喷气加机械搅拌模式的均混时间比无喷气机械搅拌的均混时间短。最后,应用FULENT和MIXSIM软件模拟了单相流和两相流机械搅拌的流动型态,并与数码图像进行了比较。通过单向流中心搅拌模式和偏心搅拌模式比较发现:中心搅拌模式下在搅拌桨轴附近形成很大的漩涡,偏心时虽然也有漩涡形成,但偏离轴心。两相流偏心搅拌模式下由于漩涡较小且偏离轴心,有利于气体的分散;两相流偏心搅拌模式下,侧吹时溶池内流场紊乱,有利于气泡分散。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幽微之处见真章——正定县子龙小学微细化管理案例[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17)
- [2].尾矿作为微细化砂对砂浆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3(11)
- [3].微细化沸腾传热实验研究[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3(12)
- [4].马铃薯淀粉微细化及其糊特性研究[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0(01)
- [5].纤维微细化技术研究进展[J]. 包装与食品机械 2010(05)
- [6].世界半导体大公司的微细化能力比较[J]. 电子产品世界 2011(04)
- [7].搅拌条件对气泡微细化影响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8].IBM预示半导体微细化的未来[J]. 半导体信息 2010(02)
- [9].纤维素超声微细化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J]. 农产品加工 2020(06)
- [10].半导体工艺微细化遇阻[J]. 半导体信息 2012(01)
- [11].微细化淀粉作鱼油微胶囊壁材的研究[J]. 粮油加工 2008(12)
- [12].日产综研成立“纳米电子元件研究中心”推进半导体微细化[J].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08(04)
- [13].气泡微细化沸腾传热特性[J]. 核技术 2015(12)
- [14].气泡微细化沸腾的沸腾现象与沸腾音特性[J]. 核技术 2014(02)
- [15].酸解预处理对球磨法制备微细化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16].微细化淀粉代脂研究及其在压缩饼干中的应用[J]. 食品科学 2008(04)
- [17].SoC已有眉目微细化至10nm无需3D晶体管[J]. 半导体信息 2012(06)
- [18].超微细化淀粉涂膜保鲜鸡蛋的研究[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1(11)
- [19].ICP-OES设备的使用与维护[J]. 石化技术 2020(08)
- [20].传承历史谱新曲 与时俱进铸华章——记河北辛集中学“微细化教学管理”[J]. 党史博采(纪实) 2014(11)
- [21].微细化纤维素改性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12(19)
- [22].日产综研成立“纳米电子元件研究中心” 推进半导体微细化技术开发[J]. 半导体信息 2008(05)
- [23].微细化淀粉颗粒形貌及显微结构分析[J]. 粮油食品科技 2014(04)
- [24].RESS用于药物微细化的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 2012(13)
- [25].采用全新工艺方法超越微细化界限的世界最小元器件“RASMID~(TM)系列”[J]. 半导体信息 2013(06)
- [26].脱脂薏苡仁的球磨微细化工艺[J]. 食品工业 2019(09)
- [27].常温下微细化淀粉的制备[J]. 聚酯工业 2008(03)
- [28].微细化薯渣粉对小麦面团特性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13)
- [29].微细化马铃薯淀粉疏水亲脂化改性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15(10)
- [30].微细化莲子淀粉的流变特性研究[J]. 食品科学 2009(09)
标签:气泡微细化论文; 气泡分散论文; 气液传质论文; 均混时间论文; 因次分析论文; 图像处理论文; 气含率论文; 气泡利用率论文; 机械搅拌论文; 喷气精炼论文; 水模型论文; 数值分析论文; 气液两相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