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先念赵海蓉东平县中医院(山东东平271500)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0)12-0121-01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腰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等任何形式的异常狭窄而导致的神经或马尾的压迫综合征,是伤骨科临床上腰腿疼痛的常见病因之一。有人认为其在腰腿痛的发病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而居第二位。有众多的患者选择了中医药的治疗。但是,目前在临床上存在腰椎管狭窄症辨证分型标准不明确、证名不规范以及每一证型没有症候的,主次等问题,这无疑是中医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不足之处。因此,进行这方面规范化、客观化的研究很有必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得到了腰椎管狭1.1诊断标准
1.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主要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和现行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诊断学》辨证规范。
1.2.1纳入病例标准:
1.2.1.1以腰椎管狭窄症为第一诊断;
1.2.1.2患者年龄在45~75岁;
1.2.1.3中医住院病历或门诊病例。
1.2.2排除标准
1.2.2.1患者年龄在75岁以上或45岁以下;
1.2.2.2继发性腰椎管狭窄患者;
1.2.2.3合并有糖尿病、传染病、精神病等全身重大疾病者;
1.2.2.4病历多处修改;
1.2.2.5不符合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规范病历。
2.1聚类结果
2.1.1第1类腰部冷痛重着,拘急不舒,遇冷加重,得热痛缓,遇阴雨天疼痛发作或加重,静卧时腰痛不减甚或加重,舌苔白腻,脉沉紧。
2.1.2第2类面色少华,神疲无力,腰痛不耐久坐,疼痛缠绵,下肢麻木,舌质淤紫,脉涩。
2.1.3第3类腰腿酸痛,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形嬴气短,肌肉瘦削,手足不温,五心烦热,失眠多寐,口燥咽干,舌苔少,脉虚细弱。
3结论
初步建立腰椎管狭窄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3.1风寒痹阻证临床表现:腰部冷痛重着,拘急不舒,遇冷加重,得热痛缓,遇阴雨天疼痛发作或加重,静卧时腰痛不减甚或加重,舌苔白腻,脉沉紧。主症:①腰部冷痛重着;②遇冷加重,得热痛缓;③拘急不舒;次症:①遇阴雨天疼痛发作或加重;②静卧时腰痛不减甚或加重;③舌苔白腻;④脉沉紧。
基本辨证要求:具备主症①和②,即属于本证。具备主症①和②及次症中任何一项辨为本证可靠性增强,即为本证。
3.2气虚血瘀证:临床表现:面色少华,神疲无力,腰痛不耐久坐,疼痛缠绵,下肢麻木,舌质淤紫,脉涩。主症:①面色少华;②神疲无力;③疼痛缠绵;④腰痛不耐久坐;次症:①下肢麻木;②舌质瘀紫;③脉涩。基本辨证要求:具备主症①②和③,即属于本证。
具备主症①②和③及次症中任何一项辨为本证可靠性增强,即为本证。
3.3肝肾亏虚证临床表现:腰腿酸痛,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形羸气短,肌肉瘦削,手足不温,五心烦热,失眠多寐,口燥咽干,舌苔少,脉虚细若。主症:①腰腿酸痛;②腿膝无力;③遇劳更甚;④卧则减轻;⑤形羸气短;⑥精神倦怠;⑦手足不温;⑧失眠多寐;次症:①面色少华;②舌苔少;③脉虚细弱;和/或④口燥咽干;和/或⑤五心烦热。
基本辨证要求:具备主症所有症状即为本证。具备主症①③⑤⑦和次症①②③或①④⑤即为本证。
4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构成椎管组织的退行性变是造成椎管狭窄的根本原因。其病变部位在腰椎管、下肢。此病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黄帝内经?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留连筋骨间者,痛久。”《杂病源流犀烛》指出“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痛也。…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肾主骨生髓,肝养筋藏血。肝肾亏损,筋骨失养,而致腰腿疼痛。此外痰湿夹瘀,阻滞经络也是腰椎管狭窄症的重要因素。清代吴鞠通曾指出“痹证因于寒者故多,痹之兼乎热者亦复不少。”腰椎管狭窄症以往辨证标准存在明显的不足,证候分型无标准;目前对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证候学研究不够深入,证候分型各持己见,缺乏统一的标准;临床证型套用腰痛的证型,将证型的理论症状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未分出主次症;没有最低纳入标准;没有排除标准。通过临床调查研究,初步把腰椎管狭窄症分为3型:风寒痹阻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并为各型设立了一个辨证分型的标准,有助于中医诊断步入定量化、客观化、规范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