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世界中的个体道德生成

生活世界中的个体道德生成

论文摘要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是个伦理道德的国度,道德教育一直担当着伦理教化的重任。在现实的学校教育工作中,一直倡导“教育工作,德育为首”,从表面来看德育工作可谓轰轰烈烈,有压倒其它各育之势。但在事实上,德育工作的效果是极其低微的。“无人”的德育、背离生活的德育长期以来困绕着德育工作的实际成效。这一现实究其原因,有历史的渊源,缘自人的主体地位一直未得到重视和尊重。长期以来中国传统的道德教化只重说教,施教者总是以道德楷模的姿态作用于受教者,很少关切施教对象的情感、体验,受教者只是被动的接受、顺服。这样以来,个体的道德人格很难形成。道德主体性的压抑,无法在内心深处去关注个体生命,个体生活。在道德教育中,提升人的主体性,关注生命,关注个体显得尤为重要。在一般理论上,就道德而言,从形态上可分为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社会道德只有内化为个体道德,让社会道德的意识进入个体内心的生命世界,个人的现实生活,融入个体思想意识和实际行为过程之中,并内化为个性化的实践精神和内在素质,才会产生道德的社会效应,体现道德教育的效果,道德教育才能真正完成。生活是人的生活,道德教育是在人的生活世界中进行的,超不出生活世界的畛域。教育活动和人在教育中的生活都是属于生活世界的,生活世界是教育的根基和教育可以依持的场域。道德生活乃是个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是主体创造的结果,把道德作为主体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主体创造的产物,其意义在于把道德生活的意义,把自己行动的意义置于主体自己手中。将社会需要转化为教育者的品德和德育要求,就是将社会道德转化为教育者的个人道德。生活与德育是融为一体的,以生活为中心进行德育工作,就是德育从何处出发的起点问题。从生活出发的德育,要以人的生活经验为德育的起点。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学生、教师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学校中的生活世界,是道德教育得以实现的理想场所。在学校生活中,学生的个体道德是在与教师、同学及其校园文化的相互作用中生成的。学校德育工作中,教师应更多地引导学生,使学生从自身出发,从个人身处的现实生活环境出发,在日常生活中、非日常生活中,道德教育提供一些使学生个体德性养成的质素。在生活世界中提升人的主体性,在生活世界中生成个体德性。以上是本文的行文的思路和写作意义阐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导论。阐述了本研究选题的缘由、研究的意义;回顾了生活德育理论及生命个体德育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阐明了研究方法与思路。第二部分:现代道德教育困境探析。论述道德教育面临的困境,并对困境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漠视个体生命,背离生活,严重影响着道德教育的实效,进而有道德理想主义的呈现和道德虚伪的滋生。第三部分:个体道德的生成。从概念上对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进行了界定和辨析。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是统一的,互相促进的,从而强化了个体道德。并阐明个体道德的发生离不开实践生活。第四部分:道德与生活。对生活和生活世界两个概念进行了厘定,论证了道德与生活的关系,阐述了社会道德生活与个体道德生活的含义,分析了生活德育蕴含的价值意义。第五部分:学校道德教育的基点—回归个体生活。论文的核心部分。详细论述了学校教育中个体生活德育理论,并从学校日常和非日常生活两种生活对道德教育进行了建构,倡导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在学校生活中养成个体德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研究的现状
  • (三)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四) 研究的方法
  • 二、现代道德教育困境探析
  • (一) 当前道德教育低效的表现
  • 1. “无人”的道德德育
  • 2. 背离生活的道德教育
  • (二) 现代道德教育困境的历史文化考究
  • (三) 现代道德教育的隐忧
  • 1. 道德理想主义的呈现
  • 2. 道德虚伪的滋生
  • 三、个体道德的生成
  • (一) 个体道德
  • 1. 个体道德的概念界定
  • 2. 个体道德的特征
  • (二) 个体道德与社会道德
  • (三) 个体道德的发生机制
  • 四、道德与生活
  • (一) 生活概念的厘定
  • 1. 生活
  • 2. 生活世界
  • (二) 生活德育
  • (三) 道德生活
  • 1. 道德生活的含义
  • 2. 个体道德生活与社会道德生活
  • 3. 个体道德生活的意义
  • 五、学校道德教育的基点—回归个体生活
  • (一) 学校教育中的个体生活德育理论
  • (二) 学校日常生活中的德育
  • 1. 日常生活的含义
  • 2. 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教育
  • (三) 学校非日常生活中的德育
  • 1. 制度生活中的德育
  • 2. 学习生活中的德育
  • (四) 学校生活中个体德性的养成
  • 1. 个体德性养成模式
  • 2. 个体道德向学校生活回归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高校德育研究困境的新探索[J]. 鄂州大学学报 2018(01)
    • [2].大学德育的落差困境及理性反思[J]. 教育与职业 2015(22)
    • [3].浅析“90后”大学生德育的困境及其超越[J]. 学理论 2012(29)
    • [4].新形势下中学法制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 中小学德育 2015(02)
    • [5].德育困境及其应对策略[J]. 中州学刊 2017(01)
    • [6].中职学生德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 时代教育 2013(12)
    • [7].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德育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09)
    • [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疏离与回归[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3(03)
    • [9].校园网络文化的德育困境与路径选择[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01)
    • [10].大学德育困境的出路研究[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02)

    标签:;  ;  ;  ;  ;  

    生活世界中的个体道德生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