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性硫化物论文-夏建东,高亚萍,龙锦云,程李迅,陈书琴

挥发性硫化物论文-夏建东,高亚萍,龙锦云,程李迅,陈书琴

导读:本文包含了挥发性硫化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巢湖,生物毒效性,TN,TP

挥发性硫化物论文文献综述

夏建东,高亚萍,龙锦云,程李迅,陈书琴[1](2019)在《巢湖底泥营养盐与酸性可挥发性硫化物及同步可提取重金属的耦合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野外调查监测的基础上,阐述了各类污染物的空间分布规律,深入挖掘了营养盐与AVS和SEM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巢湖底泥中TN、TP含量空间分布规律与AVS及SEM有所不同:底泥中TN、TP含量西北湖区>东部>中部。而AVS、ΣSEM含量则东南湖区>西北和中部;(2)TN、TP可通过诱发蓝藻爆发改变湖泊环境,促使底泥中AVS与SEM减少;(3)巢湖底泥中最主要的ΣSEM贡献元素是Ni、Zn,Spearman相关性分析二者加和与ΣSEM表现出极显着相关且系数达到0.941。仅就底泥AVS及ΣSEM看来,除姥山岛附近可能存在潜在生物毒效性外,其余部分重金属暂不会对底栖生物产生急性或慢性毒性,湖中营养盐的增加会间接放大底泥中重金属对底栖生物的危害。(本文来源于《池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盖梦茹[2](2019)在《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挥发性硫化物》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带硫化学发光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法对土壤中具有挥发性的硫化物进行测定,加大对土壤中硫化物的检测度,为提升我国环境水平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9年02期)

于蕾,张洪海,高旭旭,孙茗歆,杨桂朋[3](2019)在《2017年9月东海海水和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浓度分布及其来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olatile organic sulfur compounds,简称VSCs)是硫循环的主要参与者,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大气化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于2017年9月运用冷阱捕集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法对东海海水与大气中3种重要的VSCs即羰基硫(COS)、二甲基硫(DMS)、二硫化碳(CS_2)的浓度进行了测定,并计算了它们的海-气通量.研究结果表明,秋季东海表层海水中COS、DMS和CS_2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14±0.08)、(3.58±2.81)和(0.06±0.06) nmol·L~(-1).大气中COS、DMS和CS_2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14.9±107.4)×10~(-12)、(39.7±29.9)×10~(-12)和(92.9±55.6)×10~(-12),COS是大气中含量最丰富的VSCs.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水中DMS与CS_2存在相关性,推测两者具有相似的来源途径.大气中COS和CS_2的浓度相关性较为显着,显示大气中CS_2是COS的主要源.此外,海水中COS、DMS和CS_2都呈过饱和状态,海-气通量平均值分别为(0.45±0.58)、(13.15±12.66)和(0.20±0.22)μmol·m~(-2)·d~(-1),表明秋季东海是大气中3种VSCs的源.(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程玉娇,李贵节,翟雨淋,王珺,高芳进[4](2019)在《食品中挥发性硫化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挥发性硫化合物对食品中的特征风味或异味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该文综述了食品中挥发性硫化物的主要结构类型、性质、生成路径、提取方法和分析检测技术及其感官特性,为食品的风味特性、异味的研究及硫化物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9年04期)

许少鹏,谢远辉,Michael,Fitzgerald,Zhigang,Hao[5](2018)在《挥发性硫化物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在牙膏清新口气功效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腔中产生的挥发性硫化合物(VSC)是导致口腔异味的主要原因。硫化氢是口腔挥发性硫化合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如果不经处理还可能导致其他口腔问题。本研究通过体外模拟唾液产生VSC的过程,建立气相色谱顶空方法测定VSC的含量,并研究了牙膏对减少VSC含量的功效。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牙膏相比,使用含有氧化锌与柠檬酸锌的牙膏能显着减少硫化氢含量。其可能机制是锌可将VSC前体的硫醇基团或VSC本身氧化为非挥发性物质。本研究结论:含有氧化锌与柠檬酸锌的牙膏能通过中和挥发性硫化合物,产生瞬时口腔清新的功效。(本文来源于《口腔护理用品工业》期刊2018年05期)

黄鹤勇,刘宪圣,许晓光,赵艳萍,王国祥[6](2018)在《太湖西岸沉积物中典型挥发性硫化物的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挥发性硫化物是微囊藻死亡分解产生的主要藻源性嗅味污染物,伴随微囊藻水华的暴发而大量产生,不仅严重影响了水体的水质状况,也给沿湖居民以及水生生物带来危害。本研究分析了夏季太湖西岸近岸带上覆水以及沉积物中叁种典型挥发性硫化物二甲硫醚(DMS)、二甲二硫醚(DMDS)、二甲叁硫醚(DMTS)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营养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挥发性硫化物(VSCs)在沉积物表层含量最高,其中DMDS浓度最高达262.25 ng·g~(–1),DMTS浓度最高达50.90 ng·g~(–1)。空间分布上:在近岸带,表层沉积物(0 cm—4 cm)自然芦苇带内挥发性硫化物的含量低于人工挖掘的漕沟内;近岸带嗅味物质明显高于湖区内。研究认为,藻类大量聚集死亡沉积至湖泊底部,降低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电位,促进了致嗅物质的产生,为湖泛的暴发留下隐患。建议在近岸带蓝藻聚集区适时打捞,底泥疏浚等生态治理措施,降低湖泛风险。(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周康,陈清烁,叶德成,陈晓斌[7](2018)在《口气中挥发性硫化物检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目前检测口气中可挥发性硫化物的方法:感官分析法(鼻测法)和仪器分析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连用、硫化物分析仪(Halimeter)法、便携式气相色谱口臭测量仪(OralChroma)法和电子鼻法),总结其优势和劣势,以及在口气护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鼻测法最大程度的模拟了正常状态下人们察觉口臭的情形,但主观性强,重复性不好。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可同时对微量气体进行定性和定量测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但仪器昂贵,专业性强。Halimeter便于携带,但只能检测口气中总硫化物的水平。OralChroma既便于携带,也能分析出口气中各个挥发性硫化物成分的含量,但目前的软件系统容易因为峰位波动而出错,需要进一步完善。电子鼻是一种新兴应用于口气检测的人工模拟嗅觉分析系统,为口臭的诊断和检测带来新的发展,但在检测混合气体时易出现干扰。(本文来源于《口腔护理用品工业》期刊2018年04期)

王新[8](2018)在《金属硫化物与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大量排放,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VOCs的控制和去除技术已经成为了目前环境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光催化技术因其利用太阳能、矿化能力强、无二次污染的优点对于降解VOCs表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目前常用的光催化材料往往面临光吸收范围窄、光生载流子易复合、量子效率低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光催化技术在VOCs降解中的应用。因此,开发新型的光催化剂用于VOCs的高效去除具有重要意义。在此研究背景下,本论文选取金属硫化物中的MoS_2和AgInS_2为研究对象,通过形貌调控和g-C_3N_4掺杂等途径对其进行改性,用以提高光催化活性。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水热法和超声静电粘附的方法制备了MoS_2@g-C_3N_4核壳纳米球。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明材料复合之后发生了强的电子相互作用。通过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DRS)和荧光光谱(PL)数据分析得出,MoS_2@g-C_3N_4核壳纳米球增强了光的吸收范围且降低了光生电子-空穴复合的速率。借助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其在可见光照射8 h后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甲苯的降解效率达到81%,分别是MoS_2纳米球和g-C_3N_4的1.32倍和9.59倍。从电子顺磁共振光谱图发现,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产生了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等活性氧物种。通过分析原位红外光谱,发现光催化降解甲苯的反应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中间产物,包括苯甲醇、苯甲醛和苯甲酸等,并进一步氧化最终矿化为CO_2和H_2O。(2)以g-C_3N_4纳米片为模板,通过水热法原位合成了AgInS_2/g-C_3N_4复合材料。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发现AgInS_2成功负载到g-C_3N_4纳米片上,形成复合材料。通过DRS、PL和表面光电压谱(SPV)分析得出,AgInS_2/g-C_3N_4复合材料拓宽了光吸收范围,光生电子-空穴分离率高且复合速率低。以邻二氯苯(ο-DCB)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AgInS_2/g-C_3N_4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VOCs性能。在可见光照射8 h后其对气相ο-DCB的降解效率达到61.2%,分别为g-C_3N_4纳米片和AgInS_2的2.1倍和1.67倍。通过分析原位红外光谱,发现光催化降解气相ο-DCB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水等。(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孙茗歆,张洪海,马乾耀,朱蓉,杨桂朋[9](2018)在《春季东海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SCs)分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7年3~4月首次对东海表层海水及大气中3种主要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SCs)即羰基硫(COS)、二甲基硫(DMS)、二硫化碳(CS2)的浓度分布进行观测,研究了海水中3种主要VSCs的相关性,并估算了3种VSCs的海-气通量.结果表明,东海表层海水COS、DMS和CS2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0±0.4)、(6.8±6.8)和(0.6±0.4)nmol/L,总体来看东海表层水中3种VSCs呈现出近岸高、远海低的分布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DMS与Chl-a存在显着相关性,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是影响东海海水中DMS分布的主要因素;同时DMS与CS2存在着显着的相关性,表明这2种物质的来源有着一定的共性.大气中COS、DMS和CS2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94.7±158.8)、(22.7±18.0)和(108.8±88.1)×10~(-12),分布呈现出近岸高,远海低的趋势,主要受到人为活动等陆源输入的影响.此外春季东海COS、DMS和CS2的海-气通量平均值分别为(4.0±3.4)、(25.8±33.8)和(2.6±2.9)μmol/(m2?d),表明春季东海是大气中3种VSCs重要的源.(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陈杰[10](2018)在《硫化物对紫色土汞稳定化效果及挥发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汞公约(2016)“水俣公约”的最终签署到如今生效,汞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工业化进程中累积形成的汞污染问题逐步显现,污染事件呈多发态势,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由于汞具有较低的蒸汽压,主要以大气汞的形式迁移,局部的汞污染可能造成全球性的污染。汞及其化合物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和致畸作用,积累效应和遗传毒性显着,可以通过呼吸、皮肤接触以及食物链等形式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由于经济迅速发展,亚洲成为最大的汞排放地区,几乎占全球汞排放的一半。我国是汞的生产、使用和排放大国,涉汞行业众多,土壤汞污染问题突出。稳定化处理是汞污染土壤修复的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如何针对不同汞污染程度和不同类型的土壤,选择高效稳定剂并确定合理的用量,是决定该方法效果的关键。硫化物或其在土壤中转化产生的S~(2+)可与土壤中的汞结合成一种极难溶、低毒性、非常稳定的化合物硫化汞(HgS),因而被认为是潜在高效稳定剂,但不同种类硫化物稳定化效果势必存在差异,同时,污染土壤经稳定化处理后的持续稳定性和二次环境风险目前尚未受到足够重视。农田土壤稳定剂的持续稳定能力是保障作物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而对于工业场地土壤稳定化处理的后续环境风险(再释放、汞向大气挥发等)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系统比较了5种不同硫化物(S、Na_2S、FeS、Na_2S_2O_3和DTCR(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及其不同用量对土壤汞的稳定化效果,同时考察了稳定剂对土壤中汞的持续稳定能力以及稳定化处理后土壤汞向大气的再释放潜势,分析不同硫化物稳定化处理后土壤中汞的形态变化特征,为土壤汞污染稳定化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供试的5种稳定剂均能显着降低紫色土汞的TCLP浸出毒性,固定S:Hg摩尔比为1,在不同水平的汞污染土壤下,稳定效率相对大小顺序:DTCR>Na_2S>Na_2S_2O_3>S>FeS。当汞污染浓度小于150 mg·kg~(-1)时,5种稳定剂均能达到土壤汞稳定化标准要求(TCLP Hg<0.2 mg·L~(-1)),但是所需的稳定化时间有所不同,其中Na_2S和DTCR只需3 d就能实现土壤汞的稳定化。不同汞污染浓度下,添加Na_2S和DTCR的处理组在稳定化3 d后均能使土壤汞浸出浓度低于浸出标准,且基本达到稳定平衡,稳定效率均在98%以上。当汞污染浓度≥150 mg·kg~(-1)时,Na_2S和DTCR依然保持高效的稳定化能力,但是元素S和FeS对土壤稳定化不能满足浸出标准,利用这两种稳定剂稳定化处理高浓度汞污染,可能需要更长的稳定化处理时间或者提高其用量。施用不同剂量的稳定剂对降低紫色土汞的TCLP浸出毒性有不同的效果,DTCR作为稳定剂,按S:Hg=1稳定化处理3 d即可达到浸出标准。Na_2S和Na_2S_2O_3的最佳施用量均为S:Hg=5,稳定化处理时间为分别为3 d和7 d,可达到浸出标准。当其用量S:Hg>20则会出现HgS再次溶解的现象,导致浸出液汞浓度反而上升。以S和FeS作为稳定剂,达到浸出标准的稳定条件为S:Hg=5,稳定化处理7 d。其中FeS剂量的增加能够显着的提高对紫色土的稳定速率。硫化物影响紫色土中汞的形态分配。随着稳定化处理时间的延长,土壤中交换态汞和碳酸盐结合态汞迅速降低,铁锰氧化态汞无明显的变化趋势,有机质结合态汞以及残渣态汞所占比例均升高。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对土壤汞TCLP汞浸出浓度与Tessier法连续提取的5种汞形态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土壤中交换态汞和碳酸盐结合态汞对土壤中汞浸出浓度具有显着正向贡献。Na_2S或者DTCR可显着促进这两种形态的汞向有机结合态转化,从而有效降低了浸出毒性。施加Na_2S和Na_2S_2O_3稳定剂时,过高的用量会导致土壤中交换态汞含量增加。施加S和FeS稳定剂,土壤中汞形态转化速率较慢,其中提高FeS稳定剂的用量能有效的提升汞的形态转化速率。通过对硫化物稳定化处理后的汞污染土壤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XRD),发现加入5种硫化物稳定化处理后,土壤中均检测出HgS晶体相,证明硫化物的加入能与土壤中的汞反应生成稳定的HgS。硫化物稳定化处理汞污染土壤,使土壤pH值出现降低趋势,稳定剂用量越大pH降低越显着,其中DTCR对汞污染土壤的pH影响最小,Na_2S_2O_3对土壤pH的改变最显着,在实际修复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投药量。为了解硫化物对土壤汞的持续稳定能力,观察了几种硫化物按S:Hg=5,稳定化处理汞污染土壤3个月、9个月后,稳定体土壤汞浸出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经硫化物稳定化处理土壤中的汞,其浸出浓度始终维持在标准限值以下,9个月后,5种硫化物稳定效率均在97%以上,其中DTCR和Na_2S稳定化处理第9个月时,利用TCLP汞浸出方法已几乎检测不出,并未出现再次升高的现象,证实5种稳定剂对污染土壤中的汞均具有长期稳定能力,无后续浸出风险。经过硫化物稳定化处理的土壤中土/气界面汞交换通量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Na_2S和DTCR稳定剂对土壤汞释放通量有明显抑制作用。以固定的S:Hg摩尔比为5:1,对不同汞污染浓度土壤稳定化处理,其土壤汞释放量大小依次为:S>FeS>Na_2S_2O_3>Na_2S>DTCR,且随着土壤中汞污染程度的增加,土壤汞释放通量也随之增加。施加Na_2S和DTCR稳定化处理汞污染土壤时,稳定剂用量的增加并不会进一步增加土壤中汞向大气释放的抑制效果,而S和FeS稳定剂,随稳定用量的增加,抑制效果增强。当提高硫化物稳定剂的用量时,几种硫化物下降幅度依次为:S>FeS>Na_2S_2O_3>DTCR>Na_2S。说明硫化物稳定化处理汞污染土壤,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汞的土-气界面释放风险。综上,5种硫化物(S、Na_2S、FeS、Na_2S_2O_3、DTCR)均能对汞污染土壤实现稳定化,但是不同的硫化物所需的条件不同。S和FeS对土壤汞稳定化效果类似,当汞污染浓度≥150 mg·kg~(-1)时,S:Hg摩尔比为1:1并不能达到稳定化要求。不同的是FeS在提高S:Hg摩尔比后,稳定化时间以及稳定化效果均显着提高。Na_2S和Na_2S_2O_3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其施加用量,过高的稳定剂用量会导致土壤中HgS的再溶解。DTCR对高污染程度汞土壤具有很好的稳定化效果,稳定剂用量的增加并不会出现Hg在溶解现象。持续稳定能力上来看几种硫化物均满足长期稳定的能力。利用几种硫化物稳定化汞污染土壤,其中稳定化效果好的硫化物种类对土壤汞挥发能力抑制作用越明显。选择施用这几种硫化物作为稳定剂修复土壤汞污染时,应针对土壤汞污染程度,确定适宜的稳定剂用量和稳定化处理时间。(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12)

挥发性硫化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带硫化学发光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法对土壤中具有挥发性的硫化物进行测定,加大对土壤中硫化物的检测度,为提升我国环境水平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挥发性硫化物论文参考文献

[1].夏建东,高亚萍,龙锦云,程李迅,陈书琴.巢湖底泥营养盐与酸性可挥发性硫化物及同步可提取重金属的耦合效应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9

[2].盖梦茹.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挥发性硫化物[J].化工设计通讯.2019

[3].于蕾,张洪海,高旭旭,孙茗歆,杨桂朋.2017年9月东海海水和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浓度分布及其来源[J].环境科学学报.2019

[4].程玉娇,李贵节,翟雨淋,王珺,高芳进.食品中挥发性硫化物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

[5].许少鹏,谢远辉,Michael,Fitzgerald,Zhigang,Hao.挥发性硫化物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在牙膏清新口气功效评价中的应用[J].口腔护理用品工业.2018

[6].黄鹤勇,刘宪圣,许晓光,赵艳萍,王国祥.太湖西岸沉积物中典型挥发性硫化物的分布特征研究[J].生态科学.2018

[7].周康,陈清烁,叶德成,陈晓斌.口气中挥发性硫化物检测研究进展[J].口腔护理用品工业.2018

[8].王新.金属硫化物与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9].孙茗歆,张洪海,马乾耀,朱蓉,杨桂朋.春季东海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SCs)分布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8

[10].陈杰.硫化物对紫色土汞稳定化效果及挥发性能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8

标签:;  ;  ;  ;  

挥发性硫化物论文-夏建东,高亚萍,龙锦云,程李迅,陈书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