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文研究

序文研究

论文摘要

序文是一种依附于书籍、文章、图表前后,旨在说明介绍与文本相关的任何内容,特别是文本作者创作意图的文体。本文将以先秦至唐代序文为主要研究对象,力图全面勾勒序文发展脉络,深入揭示序文文体特征与意义,并借以参详相关文体、文类异同之处,审视时代与文人创作意识的变迁。绪论部分先后以时代和具体问题为纲综述前人研究成果,并从文本出发对《文心雕龙》、《文章缘起》、《文选》的序文文体观逐一论述。论文第一章为文体溯源。“序”为“叙”与“绪”的假借字,序文文体意义在于“次第”与“端绪”的综合。参照古人“文体源出五经”的观点,本文认为《易·序卦》为序文的雏形,序文最初是以解经文体的身份出现的,《诗》序与《尚书》序为其发扬光大者。通过与其他解经文体比较,可以进一步明确序文作为解经文体的特征与意义。论文第二章重点论述秦汉时期的书序。作为序文的重要类型,书序的出现奠定了序文在学术文化领域的坚实地位。秦汉时期是书序产生至定型的阶段,论文将通过分析《吕氏春秋·序意》、《淮南子·要略》、《史记·太史公自序》三篇书序阐发书序的文体特征、发展脉络。论文第三章集中讨论伪序问题。本文认为,伪序问题是序文的独特现象,深刻体现了序文文体价值逐渐被认识和接受的进程。论文对“伪序”之名涵盖下的各种不同性质与层次的问题均有思考。论文第四章以汉魏六朝各体文章之序与集序为研究对象,包括赋序,诗序,颂、赞、箴、铭序,诔、哀辞、哀策、墓碑、墓志序,与集序。论文首先总结归纳序文的基本功能,但更注重从微观具体的角度突出各种类型序文的文体个性。论文第五章针对序文的发展实际,重点分析游宴序与赠序两大类型。游宴序与赠序系传统序文蔓衍而成,全面展示了序文由缘文而作向缘事而作的演变历程,彰显了序文的独立文学价值。论文将逐一描述其生成、创作模式、文体特征与意义,并以赠序的独立为核心问题阐述。论文第六章介绍序文的别名“引”、“后序”,比较序跋类文体中题跋、目录、序略、题辞与序文的文体异同,并附论寿序。结语部分总括全文,重申序文的文学化、独立性,探讨序文出现与文人著述观念的关系问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意义与研究思路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 历代序文研究情况概述
  • 二 序文基本问题研究综述
  • 第三节 《文心雕龙》、《文章缘起》、《文选》序文研究个案分析
  • 一 《文心雕龙》序文研究个案分析
  • 二 《文章缘起》序文研究个案分析
  • 三 《文选》序文研究个案分析
  • 第一章 序的起源与解经文体
  • 第一节 序的文体命名
  • 一 序字考论
  • 二 文体之名
  • 第二节 序的起源与《易传》、《序卦》
  • 一 论说辞序《易》统其首
  • 二 序的雏形——《序卦》
  • 第三节 文体源出五经
  • 第四节 敷畅厥义的《诗》序
  • 第五节 言简意赅的《尚书》序
  • 第六节 序与其他解经文体之比较
  • 第二章 秦汉书序
  • 第一节 提纲挈领的《吕氏春秋·序意》
  • 第二节 体要思精的《淮南子·要略》
  • 第三节 抒怀写志的《史记·太史公自序》
  • 一 自序的体例
  • 二 相得益彰的大小序
  • 三 书序兼传的文体性质与意义
  • 第三章 伪序问题研究
  • 第一节 伪序辨称
  • 第二节 无主名他序的生成与意义
  • 第四章 汉魏六朝文章序
  • 第一节 序文基本功能
  • 一 序创作缘起
  • 二 序创作者与创作时间、地点、方式
  • 三 序创作目的
  • 第二节 赋序
  • 一 咏物赋序的描摹功能
  • 二 赋序中的文学批评
  • 三 独立言说的赋序
  • 第三节 诗序
  • 一 诗序的抒情言志功能
  • 二 小序式诗序
  • 第四节 颂、赞、铭、箴序
  • 一 四体序文基本模式
  • 二 叠床架屋之弊
  • 三 箴序的议论
  • 第五节 诔、哀辞、哀策、墓碑与墓志序
  • 一 诔序基本模式
  • 二 哀辞序基本模式
  • 三 哀策序基本模式
  • 四 墓碑序与墓志序基本模式
  • 第六节 集序
  • 一 楚辞序
  • 二 别集序
  • 三 总集序
  • 四 诗文评序
  • 第五章 游宴序与赠序
  • 第一节 游宴序的文体特征与意义
  • 一 游宴序的产生
  • 二 游宴序与诗的关系
  • 三 饯别序归属辨析
  • 四 名序实记
  • 第二节 赠序的文体特征与意义
  • 一 赠言传统与赠别文学
  • 二 赠序的生成
  • 三 赋诗赠序
  • 四 独立赠序
  • 五 赠序的突破
  • 第六章 序跋类文体综论
  • 第一节 序的别名
  • 一 引
  • 二 后序
  • 第二节 序跋类其他文体概述
  • 一 题跋
  • 二 目录与序略
  • 三 题辞
  • 附寿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现代判词“文学化”可行性探究[J]. 汉字文化 2020(14)
    • [2].乐府诗的美国文学化研究[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3].文学化中医语言的英译探讨[J]. 西部中医药 2018(05)
    • [4].超传播背景下的新闻文学化探究[J]. 新闻研究导刊 2018(07)
    • [5].“文学化”向“商业化”的过渡——论“80后”作家的转型与发展[J]. 青年文学家 2016(36)
    • [6].研究新闻写作中的真实性与文学化[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6(12)
    • [7].浅谈消息写作中文学化手法的运用[J]. 丝绸之路 2016(24)
    • [8].去文学化、日常口语和个人标记[J]. 诗歌月刊 2017(03)
    • [9].广告写作中的通俗化与文学化[J]. 阅读与写作 2009(07)
    • [10].宗教“文学化”的法度——新时期少数民族宗教叙事审美规律的探寻[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11].德里达的文学化哲学书写[J]. 北方论丛 2016(03)
    • [12].对我国新闻文学化倾向的研究[J]. 传播与版权 2014(09)
    • [13].文学的新闻化与新闻的文学化[J]. 太湖 2018(02)
    • [14].新闻写作的文学化[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2(12)
    • [15].“泛文学化”时AI写作作理论如何作为[J]. 社会科学家 2012(10)
    • [16].新闻作品文学化追求的原则[J]. 声屏世界 2011(01)
    • [17].读《汤汤水命:秦蜀郡守李冰》[J]. 新阅读 2020(07)
    • [18].可读之境——浅论雪景山水题材的文学化与图式的情节性[J]. 艺术品 2016(07)
    • [19].浅析文学化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使用[J]. 青春岁月 2015(05)
    • [20].美国作为“文学化空间”——德语文学中的美国图景[J]. 外国语文 2013(04)
    • [21].“泛文学化”与无门槛的文学繁荣[J]. 粤海风 2014(05)
    • [22].新闻文学化:从历史到当下传播走向的审视[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2)
    • [23].论艺术阐释话语中的文学化表达[J]. 文艺理论研究 2018(04)
    • [24].试论“泛文学化时代”的文学——在商洛学院的演讲[J]. 商洛学院学报 2014(01)
    • [25].文学与批评跨界中的诗性批评传统复归——试论网络批评的文学化倾向[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6].融合时代的新闻文学化探讨[J]. 新闻战线 2016(08)
    • [27].我所理解的文学化课堂[J]. 教育 2019(16)
    • [28].新时尚:一种文学的政治写作[J]. 延河 2011(05)
    • [29].判决书文学化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其合理性[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2014(10)
    • [30].司法日常话语的“文学化”源自中国基层司法经验[J]. 中外法学 2010(02)

    标签:;  ;  ;  ;  ;  ;  ;  ;  

    序文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