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本修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套子,物欲,情欲,广义修辞学阐释
文本修辞论文文献综述
王晔怡[1](2019)在《契诃夫《套中人》“套子”的文本修辞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广义修辞学的角度来看,"套子"作为小说的关键词兼核心修辞元素,在文本语境中具有丰富的修辞内涵,既指向隐喻义:"隔绝""保护"义,又指向隐喻义暗转:对物欲、情欲的限制。借由"套子"在文中的主导地位,分析得出"套子—别利科夫"与"别利科夫—全城人"互为镜像的修辞叙事,其参与文本建构并最终指向人性压抑的主题。(本文来源于《龙岩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程红,Ю.А.Даниленко,张春芳[2](2018)在《纳博科夫小说《天赋》中植物形象的文本修辞含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美籍俄裔作家纳博科夫早期作品《天赋》被视为自传体小说,是用母语创作的一部"致青春",作家对语言的驾驭与把握得心应手,大量使用了不落俗套的修辞手段,小说内容及人物形象生动饱满,令读者印象深刻。(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8年08期)
李荣幸[3](2015)在《巧借文本修辞特点,寻找阅读教学突破口——《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案例谈》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苏教版语文五年级《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讲述了高尔基与儿子之间发生的"摘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课文的叙述不仅使人感受到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还通过这两件事传达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永远比"拿"更愉快的人生哲理。在课文的叙事中,插入了这样一段景物描写,貌似闲笔,实则蕴(本文来源于《小学教学研究》期刊2015年28期)
黄思琪[4](2014)在《浅析微信朋友圈“语录启迪”型文本修辞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本文以朋友圈众多信息类型中的一种——语录启迪类朋友圈信息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修辞特色。(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4年20期)
杨晓雅[5](2014)在《《乌托邦》:文本、修辞与阐释难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借鉴西方学界近些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乌托邦》的文本为中心,探讨语言-修辞与读者-阐释的问题。莫尔写作时选用的语言是他的基本修辞工具,实际反映了他的写作目的,以及对待不同读者与接受群体的态度。《乌托邦》中复杂设计的修辞和开放式结局,为读者打开了广阔的阐释空间。文本内部的争论和逆序性构思,以及外部众多差异的版本,则将读者对《乌托邦》的阐释变为一个不可终结的难题。(本文来源于《国外文学》期刊2014年02期)
李晓晖[6](2014)在《从目的论看宣传文本修辞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目的论角度探讨了宣传文本中修辞的翻译问题。宣传文本具有目的性明确的特点,翻译应当遵循目的性原则,使不同文本的功能在译语中得到再现。译者应当结合宣传文本的特点,对修辞现象进行恰当的翻译处理,带着修辞意识完成翻译活动。(本文来源于《鸡西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梁建萍[7](2014)在《接受美学视角下汉语旅游文本修辞格英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文本的英译越来越重要。作为旅游文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修辞格的使用使得文本更具吸引力且给人们留下美感。修辞格英译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旅游文本最终目的——为目标语读者服务劝说其旅游——的实现。然而修辞格英译至今是个难题。此问题越来越受关注。广大译者肩负着准确翻译源语旅游文本中的修辞格、并在译语中保留原文旅游文本所蕴含的修辞效果和美感的重任。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接受美学理论认为应该以读者接受为中心,它突破了传统的以作者或文本为中心的翻译理论的束缚。接受美学理论中诸如“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等主要概念强调关照读者,认为只有为读者所接受的译文才算得上成功的译文。笔者认为接受美学给旅游文本中修辞格的英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在其指导下能更好地服务目的语读者从而实现文化交流。本文以《品味浙江》第十叁章中常用的修辞为例,旨在提出叁条修辞翻译策略,即保留修辞格、取消修辞格和补偿修辞格。在实际翻译过程中,想要译文为译语读者所接受和欣赏,译者应当在接受美学的指导下,根据读者的接受程度选择恰当对应的翻译策略。(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4-01-15)
李磊[8](2013)在《文本修辞·大众神话·霸权斗争——德剧《疯狂女士》的话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疯狂女士》(又称《炸弹妞》、《屌丝女士》)是德国SAT.1电视台晚间播放的一部喜剧小品。每一集由多个小故事构成,主人公由一个人担任,该剧充满各种疯狂、搞笑、近乎无厘头的片段,这样一部短小却荒诞的电视剧通过网络传入中国,成为又一部被国内年轻人竞相围观的西方电视剧。如果仅仅从其极具煽动性的文本修辞策略上看,这部电视剧在影视叙事艺术上的确有着独特的观赏价值,(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3年06期)
孙洛丹[9](2010)在《外交文本修辞的背后——中日《修好条规》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日《修好条规》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平等的建交条约,但实际上条规的草拟和签订过程却一波叁折,背后隐藏着种种博弈。通过对中日《修好条规》长达一年之久的缔约过程中的草案和条约正式文本的考察,可以看到在文本修辞背后,中日双方展开了一场国际政治和文化斗争。(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S2期)
杨劲松[10](2010)在《从《出口》看后现代文本修辞偏离表征及其理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后现代文本解构了现代主义者一度建构的一套理性的语言规范及其具有规训作用的文化霸权,代表了文化变迁的新方向,为当代文本及批评提供了一套新的话语体系。文章以后现代代表作《出口(OUT)》为分析对象,分析了后现代作品修辞偏离现象及其理据,再现了后现代文本走出传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走向解构框架又重构框架的文本游戏的努力。(本文来源于《长春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11期)
文本修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美籍俄裔作家纳博科夫早期作品《天赋》被视为自传体小说,是用母语创作的一部"致青春",作家对语言的驾驭与把握得心应手,大量使用了不落俗套的修辞手段,小说内容及人物形象生动饱满,令读者印象深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本修辞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晔怡.契诃夫《套中人》“套子”的文本修辞解读[J].龙岩学院学报.2019
[2].程红,Ю.А.Даниленко,张春芳.纳博科夫小说《天赋》中植物形象的文本修辞含义[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
[3].李荣幸.巧借文本修辞特点,寻找阅读教学突破口——《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案例谈[J].小学教学研究.2015
[4].黄思琪.浅析微信朋友圈“语录启迪”型文本修辞特色[J].青年文学家.2014
[5].杨晓雅.《乌托邦》:文本、修辞与阐释难题[J].国外文学.2014
[6].李晓晖.从目的论看宣传文本修辞的翻译[J].鸡西大学学报.2014
[7].梁建萍.接受美学视角下汉语旅游文本修辞格英译研究[D].宁波大学.2014
[8].李磊.文本修辞·大众神话·霸权斗争——德剧《疯狂女士》的话语分析[J].青年.2013
[9].孙洛丹.外交文本修辞的背后——中日《修好条规》考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10].杨劲松.从《出口》看后现代文本修辞偏离表征及其理据[J].长春大学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