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逆境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本能反应,玉米品种,遭遇,逆境,发微,类型品种,作物研究所,土壤条件,种子发芽率,苗龄
逆境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余杏[1](2019)在《提前抽雄是玉米遭遇“逆境”的本能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读者刘先生给发微信咨询道:他种的玉米最近有些反常,其他人同时种的玉米还在“长个”,他的玉米却已进入“生育期”,提前抽雄(如图)。通过与刘先生交流,了解到他种植的玉米品种是“万糯2000”甜玉米,玉米苗期时当地长时间阴雨,移栽时苗龄(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报》期刊2019-07-02)
查倩,奚晓军,和雅妮,蒋爱丽[2](2018)在《不同鲜食葡萄品种的高温逆境应答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7个鲜食葡萄品种的一年生植株为试材,在人工气候室中进行不同温度处理,探讨不同葡萄品种的高温逆境应答反应。结果表明:在45℃极端高温处理下‘夏黑’和‘申华’植株形态表现良好;‘巨峰’和‘巨玫瑰’次之;‘申丰’‘沪培1号’和‘醉金香’的热害表型明显。葡萄叶片的SOD活性、MDA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HSP21蛋白水平等均受到高温影响,45℃处理其变化幅度较35℃处理更为明显;此外,45℃处理‘申丰’‘沪培1号’和‘醉金香’各项指标的变化幅度较其他品种大,说明这3个品种对高温逆境较为敏感;‘申华’和‘夏黑’‘巨玫瑰’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值均在45℃处理3 h时有显着变化,并于6 h时(‘巨玫瑰’)和150 h时(‘申华’和‘夏黑’)恢复至原初水平,这可能是由于高温激发植株耐热潜能,增强了其对逆境的适应能力。综上,‘申华’和‘夏黑’为高温耐受型葡萄品种,‘沪培1号’‘申丰’和‘醉金香’为高温敏感型葡萄品种。(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陈文玲,张晴晴,唐韶华,龚伟,洪月云[3](2018)在《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在植物脂质代谢、生长及逆境反应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甘油脂质是高等植物中含量最丰富的脂质,其种类包括磷脂、糖脂、油脂及胞外脂质等,广泛参与不同的生物过程。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利用各种脂肪族酰基或其衍生物作为底物催化甘油-3-磷酸(G3P)脂酰基化反应形成溶血磷脂酸(LPA),是脂质合成代谢途径中的限速酶。植物GPAT家族含有多个成员,根据其亚细胞定位、酶活性及底物选择性,拟南芥GPAT家族10个成员可分为3类。不同的GPAT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活性调控及时空分布,并参与膜磷脂、甘油叁脂、角质及软木脂合成代谢过程。研究表明极具分子异质性的GPAT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查倩,蒋爱丽,王世平,奚晓军,田益华[4](2015)在《果树高温逆境应答反应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高温逆境下果树的应答反应,具体表现在:高温逆境伤害果树叶片组织结构;影响果树的光合效率、细胞膜功能、抗氧化系统平衡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生化变化;激素、信号物质和磷酸化信号通路也会应答高温逆境;与高温逆境相关的基因和蛋白在高温逆境下应答表达。此外,高温逆境与光胁迫、盐胁迫、氧化胁迫和干旱胁迫也存在密切关系。(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张彦威[5](2013)在《大豆GmGBP1基因参与光周期开花途径和逆境反应的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也是人类的主要食用蛋白和工业原料的来源。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2012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为675万公顷,较上年减少14.43%,大豆产量为1280万吨,较上年减少11.63%。2012年全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5838万吨左右,再创历史新高,较2011年的5263万吨增长10.92%,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升。而2011年,中国大豆产量为1449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78.4%。我国大豆竞争力不强与我国大豆品质差、持续生产力不稳、单产低密切相关。广适性、逆境胁迫等因素一直是困扰我国大豆生产的主要问题。大豆的生长发育多数对光周期反应是非常敏感的,这一特点严重影响了大豆品种的跨区种植以及适应性,进而影响大豆的产量。生物和非生物逆境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限制性因素。高温、低温、干旱和盐碱等非生物逆境胁迫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造成作物的大幅度减产,亚洲地区每年由于非生物逆境造成大豆减产30~50%,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威胁着大豆生产。因此,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大豆生产力低下的被动局面,关键的是要打破大豆生长区域的限制,即改变大豆对光的敏感性,提高大豆品种的适应性,扩大单一大豆品种的种植范围,使大豆品种在不同区域都可以正常的开花、成熟,同时增强大豆对逆境的抗性,改善大豆对环境的适应性,以期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使大豆在不同环境下都能高产、稳产。SKIP是真核生物中的转录共激活子,在转录和剪切中发挥保守的共激活的作用,所有的已发现的SKIP同源蛋白均包含具有S-N-W-K-N信号肽的SNW/SKIP的结构域。对拟南芥和水稻中的SKIP的研究发现,SKIP的表达受多种激素与逆境胁迫的诱导,在植物的高盐和干旱胁迫中起着积极的调节作用,SKIP能够调节细胞活力,维持植物的正常的生长发育,SKIP还参与植物成花诱导,调控植物的开花时间。为获得具有光周期敏感性降低、抗逆性增强等复合优良性状的大豆基因,本研究利用Real-time RT-PCR方法分析了大豆SKIP同源基因GmGBP1的时空表达模式,及不同日长处理、胁迫和外源激素处理下GmGBP1的表达模式,利用酵母双杂交分析了GmGBP1与GmGAMYB1的蛋白互作情况,通过GmGBP1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以及拟南芥突变体中过量表达,以及利用RNAi方法对拟南芥内源SKIP基因进行沉默,对转基因后代的表型和生理活动分析,了解大豆GmGBP1基因在植物中的基本功能,主要结果如下:1.大豆中SKIP基因有两个拷贝,分别为位于16号染色体的GmGBP1和位于1号染色体的GmGBP2,GmGBP1和GmGBP2的氨基酸同源率高达96.73%。GmGBP1cDNA全序列为2253bp,无内含子,编码612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pI)8.69,估计分子量69098.8Da,为亲水性蛋白。GmGBP1蛋白在其190-350个氨基酸处编码一个SKIP/SNW结构域,该结构域包含S-N-W-K-N的信号肽。2. Real-time RT-PCR分析GmGBP1在大豆根、真叶、叁出复叶、茎、花芽、豆荚、幼胚中均有表达,长日照下,GmGBP1在大豆的幼胚、茎和根中表达量较高;短日照下,GmGBP1在大豆的叁出复叶、幼胚和花芽中表达量较高,且短日照下GmGBP1除茎外其他部位均比长日照下表达量提高。3. Real-time RT-PCR分析GmGBP1的表达受GA3和ABA的调控。用100μmol的GA3处理大豆,GmGBP1在2h时达到表达高峰,之后持续上调,受GA3的正调控;用100μmol的ABA处理大豆,GmGBP1在1h时达到表达高峰,之后相对稳定表达,受ABA正调控。4. Real-time RT-PCR分析GmGBP1的表达受逆境胁迫诱导。用8%的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大豆,GmGBP1在4h时达到表达高峰,呈正调控;用200mM NaCl处理大豆,GmGBP1在4h时达到表达高峰,之后持续上调,呈正调控;用42℃高温处理大豆,GmGBP1在0.5h和1h持续上调并在2h时达到高峰,之后持续上调,呈正调控。5.构建了GmGBP1原核表达载体pGEX-6p-GmGBP1,重组蛋白产物在包涵体中,大小为95kD。6.构建了GmGBP1缺失片段酵母表达载体pBD-GmGBP1,转化酵母细胞证实GmGBP1在其C端存在转录激活活性;构建GmGAMYB1缺失片段酵母表达载体pAD-GmGAMYB1,酵母双杂交证实GmGBP1的SKIP结构域与GmGAMYB1的N端蛋白互作。7.利用pCAMBIA3300-pBI121-GmGBP1载体转化拟南芥,经PPT筛选,PCR和RT-PCR检测获得3个纯合的GmGBP1过表达拟南芥T3代株系;利用pCAMBIA3300-pBI121-GmGBP1载体转化myb33拟南芥突变体,经PPT筛选,PCR和RT-PCR检测获得3个的纯合GmGBP1过表达myb33拟南芥突变体T3代株系;利用pJawoh18-GmGBP1载体转化拟南芥,经PPT筛选,PCR和RT-PCR检测获得3个纯合的atskip干涉拟南芥T3代株系。8.在长日照下,过表达GmGBP1拟南芥表现早花,过表达GmGBP1的myb33突变体拟南芥花期同野生型,atskip干涉拟南芥为晚花。RT-PCR结果表明,GmGBP1促进CONSTANS(CO)、FLOWERING LOCUS T (FT)表达从而促进开花,同时GmGBP1与MYB33结合上调LFY表达促进开花;短日照下,过表达GmGBP1拟南芥和过表达GmGBP1的myb33突变体拟南芥为晚花, atskip干涉拟南芥为早花,RT-PCR结果表明GmGBP1上调FLOWERING LOCUSC (FLC)的表达从而抑制开花。9. GA3处理转基因拟南芥,可以促进过表达GmGBP1拟南芥种子萌发,对atskip干涉拟南芥促进不明显;PAC处理转基因拟南芥,可以抑制过表达GmGBP1拟南芥种子萌发,对atskip干涉拟南芥抑制不明显;ABA处理转基因拟南芥,可以抑制过表达GmGBP1拟南芥和atskip干涉拟南芥种子萌发。10.利用NaCl、干旱、高温胁迫处理转基因拟南芥,经表型分析、MDA含量测定、SOD活力测定和Real-time RT-PCR分析检测GmGBP1过表达拟南芥和atskip干涉拟南芥的逆境胁迫抗性,结果表明,GmGBP1提高拟南芥对干旱和高温胁迫耐性,降低拟南芥对NaCl胁迫耐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韩微[6](2012)在《福寿螺对逆境胁迫的行为反应及生理生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福寿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温、低温、干旱、以及饥饿等各种逆境条件对福寿螺存活、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通过观察其行为反应,测定其存活率、螺重增长率、平均最大摄食率、叁大生理指标含量,明确了福寿螺对环境的变化与其体内生理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灾害风险评估及分析其扩散蔓延提供基础材料,为制定稻田福寿螺防控策略及选择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研究的结果如下:1.高温对福寿螺的影响。研究表明37℃、39℃、41℃的持续性高温,福寿螺仔螺、中螺、成螺的存活,生长发育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受到抑制;摄食率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37℃、39℃、41℃间歇性高温胁迫处理30d后,中螺、成螺在37℃、39℃中的存活率较高,其存活率达到84.44%,仔螺经41℃间歇性高温处理30d其存活率为82.22%;仔螺、中螺、成螺的生长速度均随着高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螺重呈现负增长态势;摄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2.低温胁迫对福寿螺的影响研究表明福寿螺在低温的环境下,中螺和成螺的活动力较弱,取食比较少。持续性的低温处理福寿螺没有产卵行为,但18℃间歇性的低温处理,成螺仍有产卵现象。持续性的12℃、15℃低温胁迫处理30d,仔螺、中螺的存活率有所下降,但对成螺的存活率影响不大;持续性的12℃、15℃低温胁迫,仔螺、中螺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抑制,体重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出现下降。在18℃以下的持续性的低温下,仔螺、中螺和成螺的平均最大摄食率极显着降低,且随着温度的下降而降低。间歇性低温(12℃、15℃)胁迫对福寿螺的存活率影响没有持续性胁迫明显,但福寿螺的生长发育还是受到明显的抑制,特别是中螺和成螺的体重出现了下降,30d后中螺体重分别下降到4.95%、-7.89%,成螺体重分别下降到-22.83%、-1.41%。3.饥饿胁迫对福寿螺的影响有水条件下饥饿30d,福寿螺仔螺存活率为0,中螺和成螺的存活率分别为11%和13%,且螺重均出现负增长。持续性有水饥饿处理后,已达性成熟的螺经过,均不产卵。持续性的饥饿处理,福寿螺中螺、大螺体内粗蛋白、粗脂肪、粗糖的含量均比对照正常喂食的中螺和大螺含量低;周期性饥饿处理的福寿螺,大螺蛋白质、粗糖含量均比对照组的偏大,脂肪含量均比对照组的明显偏小。中螺的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粗蛋白含量之间无显着差异;而脂肪含量、粗糖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均显着上升。4.干旱胁迫对福寿螺的影响本研究表明,干旱胁迫处理下,福寿螺自身会进入休眠状态,抵御不良的环境,当干旱条件消失,福寿螺又会自动解除休眠。干旱胁迫对福寿螺的行为反应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一个月内其存活不受影响。(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2-05-05)
王俊,黄日伟,杨健,唐瑞文,刘志灵[7](2012)在《烤烟非生物胁迫逆境反应及抗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国内烤烟在水渍、干旱、盐渍等非生物胁迫逆境下的生理反应及抗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几个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烤烟抗逆育种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08期)
张燕[8](2011)在《遭受逆境——生物适应性反应题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遭受冰冻例1.2008年1月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了建国以来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的极端天气。研究发现,许多植物在遭受低温、雨雪和冰冻等非致死性逆境袭击时,细胞内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等含量有明显提高。下列有关判断比较合理的是()(本文来源于《新课程学习(下)》期刊2011年09期)
李冉,娄永根[9](2011)在《植物中逆境反应相关的WRKY转录因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WRKY转录因子是植物体内一类比较大的转录因子家族,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抗逆境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综述了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应对冻害、干旱、盐害等非生物胁迫与病原菌、虫害等生物胁迫反应中的重要调控功能,并概括了WRKY转录因子在调控这些逆境反应中的机制。(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1年11期)
邵旻玮[10](2010)在《龙须菜在逆境胁迫条件下的植物激素应激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红藻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在我国沿海大面积养殖,一跃成为第四大栽培海藻。它不仅是生产琼胶的优质原料,还具有改善海洋环境的生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污染越来越严重,海水养殖环境的不断恶化,龙须菜等大型海藻的规模养殖成为改善海洋环境、缓解海洋酸化、降低海洋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海洋红藻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一套海藻中植物激素分离、纯化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其在温度、盐度、N/P逆境条件下抗逆性内源植物激素的变化情况,为揭示内源激素与藻类抗逆性之间的关系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具体结果如下:(1)采用固相萃取(SP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建立了龙须菜体内五种植物激素: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茉莉酸(JA)、水杨酸(SA)、肉桂酸(RA)的提取和微量检测技术,获得了满意的分离效果和检测灵敏度,在加标水平为100 ng,150 ng,250 ng时,五种激素的加标回收率为76.7%—104.3%,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3%,方法的检出限在1.0×10-2—2.5×10-2 mg/L之间,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2)利用建立的方法检测和分析了15℃、25℃、33℃叁个培养温度下龙须菜藻体内植物激素的变化规律。正常温度(25℃)条件下的龙须菜样品中IAA含量从6h起逐渐上升,另外四种激素: ABA、JA、SA、RA变化幅度较小,基本都是在培养的后期含量才开始增加。低温逆境(15℃)和高温逆境(33℃)下,IAA含量比正常生长环境(25℃)下IAA含量低,两种逆境下ABA、JA、SA、RA的变化相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利用建立的方法检测和分析了10‰、25‰、35‰叁个培养盐度下龙须菜藻体内植物激素的变化规律。正常生长环境(25‰)下,IAA含量平稳上升,在生长后期开始下降,ABA、JA、SA、RA含量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在生长后期开始下降;低盐度胁迫(10‰)和高盐度胁迫(35‰)生长盐度下的SA、RA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高盐度下的JA、ABA含量变化比较剧烈,这一变化规律与SA的变化正好相反,SA是在低盐度逆境下变化剧烈,高盐度逆境变化幅度较小,由此推测,两种刺激下细胞产生的对抗逆境的激素不同,SA、RA作为一种水溶性的植物激素,在低盐环境下大量产生,并可能抑制了JA的合成,而高盐刺激下细胞脱水,JA的合成同样抑制了SA、RA的生成;(4)利用建立的方法检测和分析了0:1、1:1、2:1、3:1、4:1五个不同N/P下龙须菜藻体内植物激素的变化规律,发现0:1氮磷条件下SA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IAA从3h开始上升,10h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这与JA和ABA含量的上升过程是吻合的;ABA含量变化极快,1h就开始上升。1:1和2:1氮磷处理下龙须菜体内植物激素变化规律相似,五种植物激素含量变化幅度均不大,ABA和SA含量在后期略有上升。3:1和4:1氮磷处理下龙须菜体内植物激素变化规律大体相似,IAA含量在培养前期变化不大,48h后开始急剧下降,ABA、JA含量在1h开始上升,分别在6h和10h达到最大值后缓慢回落,SA含量在3:1处理下开始变化不明显,72h后开始增加,4:1处理下含量先下降后上升。3:1和4:1处理下RA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0-12-29)
逆境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7个鲜食葡萄品种的一年生植株为试材,在人工气候室中进行不同温度处理,探讨不同葡萄品种的高温逆境应答反应。结果表明:在45℃极端高温处理下‘夏黑’和‘申华’植株形态表现良好;‘巨峰’和‘巨玫瑰’次之;‘申丰’‘沪培1号’和‘醉金香’的热害表型明显。葡萄叶片的SOD活性、MDA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HSP21蛋白水平等均受到高温影响,45℃处理其变化幅度较35℃处理更为明显;此外,45℃处理‘申丰’‘沪培1号’和‘醉金香’各项指标的变化幅度较其他品种大,说明这3个品种对高温逆境较为敏感;‘申华’和‘夏黑’‘巨玫瑰’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值均在45℃处理3 h时有显着变化,并于6 h时(‘巨玫瑰’)和150 h时(‘申华’和‘夏黑’)恢复至原初水平,这可能是由于高温激发植株耐热潜能,增强了其对逆境的适应能力。综上,‘申华’和‘夏黑’为高温耐受型葡萄品种,‘沪培1号’‘申丰’和‘醉金香’为高温敏感型葡萄品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逆境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余杏.提前抽雄是玉米遭遇“逆境”的本能反应[N].湖南科技报.2019
[2].查倩,奚晓军,和雅妮,蒋爱丽.不同鲜食葡萄品种的高温逆境应答反应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18
[3].陈文玲,张晴晴,唐韶华,龚伟,洪月云.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在植物脂质代谢、生长及逆境反应中的作用[J].植物生理学报.2018
[4].查倩,蒋爱丽,王世平,奚晓军,田益华.果树高温逆境应答反应的研究进展[J].上海农业学报.2015
[5].张彦威.大豆GmGBP1基因参与光周期开花途径和逆境反应的功能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3
[6].韩微.福寿螺对逆境胁迫的行为反应及生理生化反应研究[D].广西大学.2012
[7].王俊,黄日伟,杨健,唐瑞文,刘志灵.烤烟非生物胁迫逆境反应及抗性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12
[8].张燕.遭受逆境——生物适应性反应题例[J].新课程学习(下).2011
[9].李冉,娄永根.植物中逆境反应相关的WRKY转录因子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1
[10].邵旻玮.龙须菜在逆境胁迫条件下的植物激素应激反应[D].宁波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