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吉林省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期。2006年吉林省60岁以上老人已达到280.2万,约占总人口的10.54%,其中农村老年人口有120.2万,比去年增长近20万人,出现了“未富先老”现象。然而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二元社会结构的制约,目前吉林省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主要集中在城镇的制度安排上,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尚未真正破题。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下,在传统保障功能日益弱化的背景下,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又是农村养老保障的核心部分,理所当然成为问题的焦点。为了迎接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必须从吉林省的实际情况出发,整合有效资源,建立起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最重要的制度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本文以经济福利理论、社会有效需求理论和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为基础,以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关系为切入点,着重对当前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找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再借鉴国内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有益经验,立足于吉林省特别是农村的实际情况,参考卢海元博士提出的“粮食换保障”模式,同时激发农村可供于建立社会养老保险的资源潜力,在观念上、制度上、模式上进行创新,来发展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新模式,尽快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状态,从而实现城乡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基于上述思路,全文结合自己的实际调研材料和学术界的有关研究成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系统研究:首先,论文对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养老保险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使文章分析问题的出发点更加明确;同时指出本文是基于经济福利理论、社会有效需求理论和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上进行研究,为构建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模式提供理论基础依据。其次,运用比较分析法对国内外比较成功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分析,其中国外包括:法国、波兰和日本;国内包括:烟台、苏南和北京“大兴区”,通过对上述国家和地区养老保险制度的分析,从而得出对吉林省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启示:要搞好吉林省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能以“福利国家”为目标,也不能照搬别的国家或地区的模式,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建立起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险体系。再次,论文依据人口结构理论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的社会养老保险水平测定模型,对吉林省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水平进行测算,并分别对城乡和省际间的养老保险水平进行比较,其比较结果表明:目前吉林省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水平十分低下,远远落后于城镇和其他省份的养老保险水平;在测得养老保险水平的基础上,又通过对社会养老保险水平发展系数的测算,来分析当前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关系,得出的结论为:在1997——2005的9年时间里,只有2000年处于基本适应状态,其他年份均不适应,因此,从整体上看,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是极其不适应的。这个结论的得出,为下文问题的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定量依据。然后,文章运用历史分析法,回顾了吉林省自1993年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来制度的变迁过程,,从中了解到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改革中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和不足;接下来阐述了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并结合图、表及个别案例深入分析了现行制度在制度保障水平、覆盖面与共济性、管理水平、基金回报率和保值增值能力以及制度本身的稳定性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制约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农民的负担、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意识、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知识的宣传和城市偏向以及制度歧视。最后,文章在借鉴国内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卢海元博士提出的“粮食换保障”模式,提出建立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即:立足吉林省特别是农村的实际情况,激发农村可供于建立社会养老保险的资源潜力,在观念上、制度上、模式上进行创新,将“粮食换保障”模式引进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图在吉林省粮食主产区实施“粮食换保障”模式,来发展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当然,这种模式的建立应遵循着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和保障农民基本生活需求三项原则,以此为依据,笔者对吉林省粮食状况、农民参保意愿需求、实施“粮食换保障”粮食部门的认可和支持程度进行分析得出:吉林省具有实施“粮食换保障”模式的可行性,该结论是吉林省实施“粮食换保障”模式的根本前提和坚实基础。因此,笔者提出在吉林省实施“粮食换保障”,为了使这种模式的运行机制能够更加优化,文章在最后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最终的城乡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第1章 引言
  • 1.1 问题的界定与研究背景
  • 1.1.1 问题的界定
  • 1.1.2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框架
  • 1.2.1 研究目标
  • 1.2.2 内容框架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难点与可能的创新点
  • 第2章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社会保障
  • 2.1.2 社会保险
  • 2.1.3.养老保险
  • 2.1.4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 2.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理论基础
  • 2.2.1 经济福利理论
  • 2.2.2 社会有效需求理论
  • 2.2.3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第3章 国内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 3.1 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3.1.1 法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3.1.2 波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3.1.3 日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3.2 国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3.2.1 烟台模式
  • 3.2.2 苏南模式
  • 3.2.3 北京"大兴区"模式
  • 3.3 国内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成功经验对吉林省的启示
  • 3.3.1 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成功经验对吉林省的启示
  • 3.3.2 国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成功经验对吉林省的启示
  • 第4章 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分析
  • 4.1 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变迁
  • 4.2 吉林省现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水平现状
  • 4.2.1 社会养老保险水平的含义及特点
  • 4.2.2 社会养老保险水平的测算方法
  • 4.2.3 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水平测算及其结果分析
  • 4.3 吉林省现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水平与经济发展适应关系分析
  • 4.3.1 社会养老保险水平发展系数诠释
  • 4.3.2 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
  • 第5章 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
  • 5.1 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 5.1.1 家庭养老面临挑战,制度保障水平低
  • 5.1.2 覆盖面窄,共济性差
  • 5.1.3 管理水平较低
  • 5.1.4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金回报率低,保值增值能力差
  • 5.1.5 制度本身存在不稳定性
  • 5.2 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制约因素
  • 5.2.1 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 5.2.2 农民的负担
  • 5.2.3 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意识
  • 5.2.4 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知识的宣传
  • 5.2.5 城市偏向以及制度歧视
  • 第6章 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粮食换保障
  • 6.1 探索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 6.1.1 探索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
  • 6.1.2 探索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
  • 6.2 "粮食换保障"模式的基本设想
  • 6.3 吉林省实行"粮食换保障"的可行性分析
  • 6.3.1 吉林省粮食状况分析
  • 6.3.2 农民参保意愿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 6.3.3 实施"粮食换保障"得到粮食部门的认可和支持
  • 6.4 吉林省"粮食换保障"基本方案的初步设计
  • 6.5 "粮食换保障"模式的运行机制
  • 6.5.1 粮食换保障价格的确定
  • 6.5.2 粮食换保障基金的设立与监管体系的运行
  • 6.5.3 粮食换保障基金投资运营机制的运行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2.1 发挥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作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
  • 7.2.2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承受能力
  • 7.2.3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意识
  • 7.3 深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重庆市养老保障城乡统筹障碍因素及出路[J]. 决策导刊 2010(08)
    • [2].新中国养老保险70年:经验、问题与展望[J]. 社会保障研究 2019(06)
    • [3].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的障碍分析及对策[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9(12)
    • [4].养老保险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助推器[J]. 中国社会保障 2019(Z1)
    • [5].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J]. 营销界 2019(19)
    • [6].延迟退休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的影响[J]. 宏观经济管理 2019(12)
    • [7].农民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研究[J]. 天津社会保险 2019(01)
    • [8].河南省各地区社会养老保险水平综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法[J]. 现代盐化工 2019(06)
    • [9].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措施[J].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6)
    • [10].养老观念、健康状况预期、社会公平感知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J]. 经济经纬 2020(01)
    • [11].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以及措施[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23)
    • [12].刍议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风险的防范[J].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20(02)
    • [13].中国养老保险效率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职保”与“居保”比较的视角[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0(01)
    • [14].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福利效应分析[J]. 管理观察 2019(33)
    • [15].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系统可持续问题分析[J]. 办公室业务 2019(23)
    • [16].遗属养老保险制度的机制设计研究[J]. 人口学刊 2020(02)
    • [17].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 国际公关 2020(02)
    • [18].青海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现状及预测研究[J]. 时代金融 2020(03)
    • [19].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步入“加速度”[J]. 金融博览(财富) 2020(01)
    • [20].城乡养老保险衔接问题概述[J]. 中国市场 2020(04)
    • [21].农村居民参加商业性养老保险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22].地区差异、受教育程度对农民参加养老保险行为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04)
    • [23].中西部人口负增长现状及其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20(01)
    • [24].企业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管理问题研究[J]. 就业与保障 2020(01)
    • [25].黄陵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规范化管理[J]. 兰台内外 2020(04)
    • [26].经济新常态下进一步做好养老保险工作[J]. 中外企业家 2020(09)
    • [27].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避税[J]. 会计与经济研究 2020(01)
    • [28].国有企业在基本养老保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劳动保障世界 2020(05)
    • [29].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探讨[J]. 劳动保障世界 2020(08)
    • [3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劳动保障世界 2020(05)

    标签:;  ;  ;  ;  

    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