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宏图
(厦门市同安区中医院骨科福建厦门361100)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183-02
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骨折,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而造成骨折,近75%的跟骨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并累及距下关节[1],多影响日后足部功能。2009年~2014年我院对45例跟骨骨折采取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6月~2014年7月入住我院的跟骨粉碎性骨折45例,进行分析。年龄20~63岁;男性27例,女性12例,其中左足25例,右足20例,有6例患者双侧跟骨均受累。入院后均予跟骨侧轴位X线检查和跟骨CT平扫检查,CT检查证实为SandersⅡ~Ⅲ型骨折。
1.2手术方法
患者均选择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单足伤者取侧卧位,双足伤者取俯卧位,合并其他部位伤者取仰卧位。选择跟骨外侧“L”切口(横行切口位于第5跖骨基的底部,竖行切口位于腓骨与跟腱之间的外踝上5~6cm处),然后进行逐层切开直到骨折处,观察骨折移位情况及跟骨关节面[2]。从每个较大骨折块的下方打入直径为2.5mm的克氏针1枚,撬拔,使骨折块复位,恢复跟骨的宽度、长度、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后向前打入1枚克氏针来临时固定。用术中C臂机透视观察骨折复位是否满意,满意后选择形状合适的跟骨固定钢板,避开骨折线,以螺钉进行固定。去除用以临时固定的克氏针,再次进行X线透视,确定骨折固定正确后,冲洗术野,然后采用垂直褥式进行分层缝合,伤口内放置负压引流管,最后用绷带做加压包扎,术后48小时拆除负压引流管。术后应用抗生素1~3天,3周拆线。
2.观察指标
术后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随访1次。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切口愈合问题(切口裂开、皮缘坏死、感染),手术效果观察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制定如下[3]:(1)优:无疼痛、跛行,活动度、外观、稳定度正常,步态行走距离不受限制;(2)良:无疼痛、跛行,活动度不影响日常生活,但外观轻度畸形,步态行走距离稍受限制,上下楼梯微感吃力;(3)可:有轻微疼痛和跛行,踝轻度下降,外观轻度畸形,步态行走距离中度受限,上下楼梯需扶栏杆。对患者进行0.5~2年随访,2年后对恢复优良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摄跟骨轴位X线片测量B?hler角及Gissane角,并与术前比较。
3.结果
45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切口裂开5例、皮缘坏死3例及切口感染2例,其中有8例患者经过换药或二期缝合后伤口愈合,2例于内固定物去除后治愈,均未出现骨髓炎。术后患者2年的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达到优良的有93.5%。
4.讨论
4.1跟骨骨折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多发生于中年男性。跟骨骨折一般属于高能量损伤,目前对于没有移位的SandersⅠ型一般采用石膏托外固定的非手术治疗即可,其余的均需采用手术治疗。对于SandersⅡ~Ⅲ型骨折因累及跟距关节面,贝累氏角变小,手术治疗是首选。
4.2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术后最容易出现伤口不愈合,延迟愈合等。发生率高达8.8%~25%[4]。本组病例中,10例患者出现伤口不愈合或感染,大部分发生在2009年~2010年,这可能与手术医师的操作技巧及对软组织处理的方法有很大关联。
4.3面对跟骨骨折病例时,软组织的保护和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该组患者术前均予抬高伤肢和输液、消肿治疗,并积极配合中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外敷内服,住院平均9日时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
由于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在治疗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并发症,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前,医务人员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术前准备,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加强术前和术后的护理,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SehepersHeetveldMJ,MulderPG.Clinicaloutcomescoringofintraaiticularcalcanealfracture[J].JFootAnkleSurg,2008,47:213-218.
[2]王震.小切口与“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及并发症的对比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4):1402-1405.
[3]严光建,王振龙,石厚银等.磷酸钙骨水泥与自体骨植骨治疗SanderⅢ型跟骨骨折42例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3,42(8):888-889,891.
[4]伍凯,林健,黄建华等.扩大L型切口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伤口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4(7):1043-1048.